行政管理部门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中国汽车租赁业的" />
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发表-我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破解思路

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发表-我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破解思路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13-06-09 14:17

  摘 要: 在中国成为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和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汽车租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然而,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租赁车辆的事故处理不畅、缺少相应政策法规和明确的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行政管理部门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中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为此,从优化社会环境、做强做优汽车租赁企业和消费者更新观念三个方面提出破解思路。

  关键词: 经济管理论文,职称论文发表,机遇期,汽车租赁业,制约因素,对策

  2010 年中国以 1 806 万辆汽车销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中国人均 GDP 达到 4 382 美元,按照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发展经验,当一国人均 GDP 超过 3 000 美元时,汽车进入家庭消费普及化。按照 R 值①理论,R 值在 3 以上为缓慢发展期,3—2 为高速成长期,2—0 为普及期。中国人均GDP 近年年均增长 9% 左右,车价稳中趋降,由此中国乘用车 R 值即将小于 3,从而进入被国外经验所证明的快速发展期。然而作为国际上汽车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的汽车租赁,在中国市场发展还很缓慢,市场份额占比较小。“中国租车业务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占据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上海和深圳的租车渗透率 2010 年达到1. 2% ,接近美国同期的平均值 1. 3% 。而三线城市的租车渗透率仅有 0. 04%”[1]。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不断增长的汽车租赁需求,汽车的循环管理以及目前 R 值所处区间与发展趋势都标志着中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

  一、中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趋势。

  1. 厂商与租赁商的汽车循环管理趋势。

  进入 21 世纪以来,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生产企业对产品的回收利用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从汽车产业看,应对资源短缺,需要依靠整个产业链内众多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汽车厂商与租赁商的循环管理正成为顺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汽车厂商与租赁商的循环管理是通过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使“原材料—制造—消费—报废”的开环不可持续过程变成了“原材料—制造—消费—回购再造—回收再生”的可持续闭环循环过程[2]182 -183。成熟汽车市场国家汽车厂商将汽车租赁也作为一种营销途径,通过协议评估回收租赁车辆,整修后重新投放二手汽车市场。

  2. 汽车租赁需求的刺激动因增多。

  ( 1) 假日出行促进租车需求。

  乘用车租赁按照时间划分为一年期限以内的短租和超过一年期限的长租,按驾驶人不同分为代驾和自驾。2010 年中国乘用车租赁市场长期租赁占整个市场需求比重的 69%,短期自驾占 19%[1],国外发达汽车市场国家正好相反,短期租赁占绝对比重,长期租赁只占很小的比例,一般在 10% 左右。虽然中国短期自驾租赁占比低,但增长趋势显著,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预测 2010 年至 2014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25%。在国内除国庆、春节黄金周以外,周末以及结合中国传统节假日的三天假期,庞大的有驾照没有汽车的人群使得租车出游的细分市场在不断扩大,这将吸引更多无车人们加入到短途自驾游市场,也会带动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

  ( 2) 汽车行业间合作模式不断创新。

  汽车 4S 品牌店以其在销售、售后服务、品牌认识和客户忠诚度等方面的优势,与汽车租赁企业进行合作发展租赁业务成为现实条件下中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模式之一。汽车租赁商通过 4S 品牌店现有的平台和口碑效应,利用汽车租赁保障优势,开展营销激活潜在客户的租赁需求,反过来租赁需求的增加又会提高经销商的汽车销量。目前汽车销售出现了经销商集团化发展趋势,这也为不同汽车品牌的租赁合作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汽车经销商集团入股汽车厂商,也为汽车行业间合作模式带来新的思考。

  ( 3) 汽车厂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会进入租赁行业。

  国外成功汽车租赁企业的经验表明,与汽车厂商合作是实现其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二者的直接合作从汽车厂商角度来看,可以促进汽车厂商体验式营销理念的推进,提升品牌知名度,迅速激活汽车租赁的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拉动汽车厂商的销售,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从汽车租赁企业角度来看,合作能够使汽车租赁企业在新车型、价格优势等方面获得保障,及时更新租赁车辆,满足顾客多样化的汽车租赁需求,满足厂商试验性租车的要求和客户检验后买车的需求。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超常规发展的现状,产品供不应求的汽车厂商暂时没有动力去发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但从战略发展角度看,汽车厂商不应错失抢占未来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良机,前瞻性地拿出部分销售利润提前布局,谋取未来市场的占有率,在借鉴国外先进汽车国家租赁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中国汽车租赁盈利模式。

  ( 4) 金融危机增加了汽车租赁需求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前景担忧。由于自身工资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促使一部分准备买车的人暂时搁置了购车计划[3]20 -23。但这样的现状对于有刚性需求的购车客户而言,他们会转向汽车租赁,并由此带动了汽车租赁业的发展。此外金融危机使得利率不断增加,这限制了一部分想贷款购车的客户,也迫使汽车制造商们重视具有较强发展前景的汽车租赁业务。

  二、机遇期汽车租赁业面临的制约因素。

  1. 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

  在中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 20 多年里,由于信用体系缺失、信息不对称,骗租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骗车事件频频发生,骗车事件发生后申报立案和取回租赁车辆的难题,使汽车租赁发展受限。虽然央行已初步建立了以个人征信系统为标志的居民个人信用体系,但这一系统目前仍然存在覆盖面较窄、数据采集不完善、尚未与其他社会管理机构或政府部门联网等缺陷,只对使用信用卡或有贷款的客户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使很多未涉及使用信用卡和贷款的居民被排斥在个人信用体系之外。

  2. 租赁车辆的事故处理不畅。

  对于租赁车辆出现交通事故时,相关法律部门普遍将承租人的赔偿责任转嫁给汽车租赁公司,中国汽车租赁业也因此面临业务萎缩的风险[4]54 -57。同时,汽车租赁合同被赋予的法律效力被《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机动车所有人负责垫付条款所削弱。这种承租人违法,机动车所有人负担交通事故赔偿连带责任的规定,使汽车租赁公司成为弱势一方。这种做法也影响着汽车租赁业的发展。

  3. 缺少相应政策法规和明确的行政管理部门。

  2004 年 7 月颁布实施的《道路运输条例》中道路运输管理范畴并没有包括汽车租赁业,将汽车租赁排斥在道路运输管理之外,使汽车租赁业失去了政策保障,致使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无法得到管理部门的支持。2004 年《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汽车租赁企业设立的行政许可制度,缺乏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2007 年底《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被废除,汽车租赁行业缺少了行政主管部门和法律规章的支持,再加上也没有相应的全国性行业协会进行管理,汽车租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难以解决[5]44 -46。

  4. 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中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缺乏财税政策支持。汽车租赁行业在发达国家对汽车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巨大,而在中国却因为考虑到出租行业的相关利益等因素,并未大力扶持,至今也没有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出租车行业改革的滞后,影响了地方政府对于汽车租赁业务发展的规划。目前,地方政府出于对出租车行业和自身利益保护的目的,甚至是寻租的目的,对汽车租赁业发展普遍采取不积极甚至是限制的态度。

  5. 汽车租赁企业规模偏小。

  中国汽车租赁企业总体处于规模小、分散化的经营状态,市场增长平缓,与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不协调[5]44 -46。

  2010 年以前,国内汽车租赁企业超过 4 000 家,其中 80% 的企业运营车辆不足 100 辆,产业的集中度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租车价格较高。对比国外汽车租赁行业整合规模,中国的市场整合度只有 8%,美国达到 95%,日本达到 82%,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达到 37%。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租赁商拥有汽车 14 000 辆,世界著名汽车租赁公司的运营车辆保持在几十万辆汽车左右,服务网络分布在全球各地。

  中国汽车租赁企业尚处在战略发展的起步期,普遍存在车辆经营规模小、品牌和资金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汽车租赁产业也由于缺少汽车厂商的支持而发展缓慢。

  6. 消费者汽车消费成熟度不高。

  中国消费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中好面子在汽车消费领域体现较为明显,由此造成很多人只选择购车,而不选择租车。消费者在节假日期间的集中租赁消费也给汽车租赁企业造成冲击。中国独有的以“春运”现象为代表的假日经济使得中国汽车租赁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经营上的强周期冲击。每到节假日消费的集中租车,租赁企业都应接不暇,但非假日的市场冷清使得汽车租赁企业想扩大经营规模时又顾虑重重从而限制租赁企业规模扩张。

  三、加快机遇期汽车租赁业发展的思路。

  1. 优化社会环境。

  ( 1) 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加强汽车租赁风险防范。

  在个人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善的状况下,寻找关键信用要素加以控制,创新风险控制手段。依托人民银行牵头的社会征信系统,积极推行银行信用卡租车,将汽车租赁业的承租人的风险识别通过信用卡这一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省去了租赁企业很大的风险控制手续,是当前信用环境下比较有效率并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租赁企业还可以与生产厂商合作,定制安装 GPS 卫星定位设备的车辆。

  如果非法拆除 GPS,汽车就不能正常使用,为防止人为拆解行为的发生,GPS 系统还可以与租赁公司联网监控,运用按预设条件自动预警、授权式自动断油等手段,最终实现对租赁车辆的有效监管[6]35 -37。

  ( 2) 创新租赁车辆交通事故处理制度与方法。

  实行租赁车辆交通违章押金制度。对电子警察的处罚,应与交警部门协商探索新的解决途径,根据租赁公司提供违法承租人的信息,寄送违法通知书给承租人,避免租赁公司代人受罚。对利用租赁汽车进行刑事犯罪和以骗租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诈骗犯罪,应与公安部门沟通,在不影响办案的前提下,按法理兼顾企业经营需求,给企业经营提供尽可能的便利。

  ( 3) 制定汽车租赁业专门法规,寻求政府相关部门支持。

  一是将制定租赁法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的立法计划,在法律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条件下,完善政府有关汽车租赁的法律规章。在中国目前行业发展的现实国情下,寻求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二是加快制定、出台汽车租赁行业标准,适当提高汽车租赁业的准入门槛。包括租赁车辆安全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质量信誉考核标准等,确保所开办的公司从一开始就具备相应的竞争实力,寻求政府支持引导有实力的汽车企业进入汽车租赁行业。

  ( 4) 从战略高度统筹出台推动汽车租赁发展政策。

  第一,商业银行应在宏观上抓住汽车租赁产业发展机遇,在微观上把握汽车租赁企业车辆批量更新的时机,参照国家扶持政策,前瞻性地安排优惠贷款,为在未来分享汽车租赁金融市场份额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针对汽车租赁企业的特点,区分经营性租赁与融资性租赁,实施车辆购置附加税的税率优惠,并从保护发展的角度,适当地减免汽车租赁企业的税费。第三,进一步推出发展二手车市场的优惠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租赁市场与二手车市场是密不可分的,国家应该推出针对二手车的扶持政策,对二手车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所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严密的法律法规与有效的执法使其降至最低。

  2. 做强做优汽车租赁企业。

  ( 1) 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连锁式规模化发展。

  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联合、购并、托管、改制与转制等形式的资产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使社会公共资源向服务优、管理好、有品牌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集中,为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机遇和平台[7]75 -76。从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规模发展的角度看,短租、节能和中低端细分市场市场发展趋势明显,规模化发展潜力最大。从发展方式上看,网络化发展是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规模网络化的发展,才能体现汽车租赁的优势。提高租车与还车环节的时效性,加快中心城市汽车租赁市场的网络化建设,发展连锁经营,推行会员制,开办异地交接车,与银行建立信用信息支持系统,健全和完善服务质量投诉、车辆救援服务保证系统,形成具有统一品牌的汽车租赁服务网络与服务,将是汽车租赁企业抓住战略发展机遇的关键。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的平均出租率达到 70%以上,而二三线城市平均低于 50%。战略性的布局二三线城市,推广连锁经营模式,战略性的布局,为抢占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异地交车联结租赁市场打下基础,最终实现租赁企业规模化与网络化发展目标[8]58 -60。

  ( 2) 与相关行业合作,共赢发展汽车租赁业。

  一是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对租赁车辆实行回购,构建汽车租赁闭环供应与管理链条。国外优秀的汽车生产企业有些将汽车租赁企业纳入到其新车的研发与营销环节,给予租赁公司较大的销售折扣,将新车型投放租赁市场征询客户体验的意见,以使正式量产新车投放更贴近客户的需求。在定价策略方面,汽车生产企业在提供回购协议的前提下,给予租赁商较低的批发价,而向零售商收取较高的批发价; 如果不提供回购协议,则应收取租赁商较高的批发价,而给予零售商较低的批发价[2]182 -183。二是加强与保险行业的合作。保险行业与汽车租赁行业有很强的互补性,携手共同开拓客户,可以提高租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财产保险公司也可以设计适应汽车租赁行业的保险新产品来拓展业务。三是加强与酒店、旅行社、国内二手车市场及交通客运部门等相关行业的合作。与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合作,使得汽车租赁企业的车辆更新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依托。未来汽车租赁企业应不断捕捉商旅和假日商机,与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以及机场、火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合作开展汽车租赁业务,识别汽车租赁客户,在商旅和自由行客户做出选择交通方式的第一时间,以具竞争力的便捷手续为其提供所需的车辆。此类市场需求巨大,租赁需求的有效激发,也会给汽车厂商带来更多的汽车销量。

  ( 3) 引入股权基金推动汽车租赁业发展。

  汽车租赁业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政府还没有明确的发展态度,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时候,股权基金已经开启了汽车租赁产业融资、发展和整合的新时代,其也是中国汽车租赁业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是股权基金不仅为汽车租赁企业满足融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股权基金可以为一些有着良好产品服务和市场的企业提供一个资产重组和弥补资金缺口的机会。汽车租赁业在发达国家受到成熟股权基金的青睐,目前股权基金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一些汽车租赁企业,并对企业的规模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股权基金在市场上对汽车租赁企业的选择,也促进了汽车租赁企业的优胜劣汰。二是股权基金对于汽车租赁企业产权制度的理顺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汽车租赁业处于起步期的现状表明汽车租赁企业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并不多,有成熟经验的股权基金帮助其改善股东结构,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卓有成效的帮助显得十分必要[9]65 -67。

  3. 消费者更新观念,促进习惯转变。

  一方面国家应该积极倡导健康理性的汽车消费观念,消费者应该从实际出发摒弃面子消费的不良心理,理性选择租车与购车。另一方面消费习惯的养成有时也取决于汽车消费软、硬件环境。在汽车消费软环境方面,依靠租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优势降低价格,是发展汽车租赁业的关键因素。此外,节假日集中出行的消费习惯需要消费者理性的选择,但消费习惯的不理性很多时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服务建设以引导消费者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建立假日自驾游出行的信息服务网络,倡导使用节能环保车型出行。在汽车消费硬环境方面,用车环境的改善也会间接促进租车的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要加大整治公路乱收费问题,加强旅游景点停车场规划与建设。租赁企业充分利用租赁自驾车的服务网络优势,提供贴心的异地服务可以吸引私家车主改为租车出行。此外,依托汽车租赁企业与各种交通枢纽的合作优势,解决消费者换乘和停车的困难,提高消费者对租车的忠诚度,并进而形成租车习惯。

  参考文献:

  [1]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公司。 2010 年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及用户研究报告[R]。 2010.

  [2]梁喜,熊中楷,陈树桢。 零售与租赁混合渠道下的汽车制造商定价策略研究[J]。 管理世界,2009( 9) .

  [3]王平,陈雄庚。 我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策略分析[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10) .

  [4]冯瑞林。 汽车租赁业: 六大问题及解决办法[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 2) .

  [5]李永芳。 影响我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J]。 汽车与配件,2009( 7) .

  [6]赵山儿。 浅议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业[J]。 经济师,2006( 7) .

  [7]李明忠。 我国汽车租赁行业赢利模式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 11) .

  [8]李小晓。 中国汽车租赁业加速[J]。 中国经济周刊,2010( 23) .

  [9]张洁梅。 私募股权基金与我国的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9( 9)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http://www.lunwencheng.com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154.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