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新形势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之我见

新形势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之我见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19-09-10 09:44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我国广大农村作为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构建起适应新时代特点的环境监测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赢得防污治污攻坚战的胜利,让美丽乡村照亮美丽中国。本文从立法、标准、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 体系建设 农村

新形势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之我见

  1 构建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1.1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呈加剧趋势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石,农村环境的优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农业乃至全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生产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呈加剧趋势,我国农村生态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工业企业的大量迁入,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对农村的水源、土壤和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农业生产中化学品的超量使用,规模养殖中禽畜粪便的排放,对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改变;农民消费性生活垃圾的增加,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负荷。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分析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为有效治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2 农村环境预警与评估,是环境保护的前提

  环境监测是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进行计划、采样、测定、反馈的环境信息处理过程,它能够从点到面的对区域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做出客观反映,为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农村环境监测体系,能够使政府和环境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控制污染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首先,农村环境监测体系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评定依据,对影响环境的各项因素和具体数据具有更加直观和全面的了解,掌握农村环境的客观现状;其次,在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后,环保部门能够及时查找污染源,并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治理;同时,环境监测也能为农村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和策略实施,提供指导和参照,促进农村环保事业的有序开展。

  2 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2.1 政府财政负担重,市场化运作不充分

  环境监测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多年来,都是在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主导下,由国家提供财政经费,实施环境监督和管理的具体行为。但基于此构建的环境监测体系,在经费来源和公正性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首先,受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限制,尤其是广大县域农村,资金的匮乏,导致环境监测从人员、设备到技术等诸多层面,都难以满足农村环境监测的现实需要。同时,各级监测点、监测站都隶属于上级环境主管部门,其监测结果很容易受政府行为左右,出现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让位,其监测的公正性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众多拥有强大技术和资金实力的科研单位和环保企业,由于缺乏市场化运作,难以参与其中,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2.2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虽然我国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框架构建、指标的调整、方法的完善,以及初步构建起一套较为全面的环境监测方法指标体系,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但环保形势的复杂多变,使得这一体系从数量、内容到技术环节都相对滞后与环境监测发展的现实需要。具体表现在,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无法满足农村环境的多样性,在废气、土壤、固体废物等监测指标设置较少,不能客观反映环境污染状况;监测方法与标准不统一,与现行环境质量标准经常出现矛盾和冲突,监测数据的合法性容易受到质疑;方法标准过多借鉴国外体系,很多内容背离我国具体国情,适用性存在问题。

  2.3 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监测在制度层面上,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环境监测呈现出城市强、农村弱,中央强、地方弱的特点,农村环境监测仍主要服务于环境管理,没有真正向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农村环境状况时,从监测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环境监测网络布局、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在战略层面上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和布局,无法满足农村环境监测的客观需要和环境监测的具体状况,这些都造成农村环境监测体系从人员、装备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重重,体系建设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尚无法在正确的轨道上有序进行。

  3 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3.1 环境监测的立法保障与标准统一

  立法保障是农村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的基石,通过法律在制度层面,能够对环境监测的职责权利、地位作用、资金保障、标准方法等方面加以清晰界定,使环境监测的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国虽然近些年陆续出台了《全国环境监测条例》“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法律法规和方法标准,同时针对农村环保体制机制的建立,制定和实施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但在法律体系的全面性、经费的来源与保障、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仍然不够具体和明确,同时在环境监测方法和标准体系的构建上,无论从内容、数量、适用性和科学性等方面,都亟待补充与完善。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村环境监测成功经验,加强环境监测的立法环节,为农村环境监测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3.2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相互协同

  我国环境监测主要是政府行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环境监测工作无法高效开展。因此应当适当引入市场化机制,让社会力量积极其中,承担更多的日常监测任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我国农村地域辽阔环境多样,尤其是基层环保力量很难独立完成复杂和专业的监测任务,而具备环境监测能力的企业和组织,给它们提供了一定的利润空间,通过严格的认证和审批程序,保证其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政府和相关环境部门以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的形式,履行自身的监测职责,能够极大地化解政府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压力。环境保护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不断提升,因此环境监测也应提高民众参与度,及时将环保监测报告和数据公布于众,在全社会的监督中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

  3.3 以科技创新引领监测水平的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提高农村环境监测能力的关键途径。在我国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中,必须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新技术应用的力度,以科技创新驱动监测水平的提升,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农村环境监测体系中,用高科技搭建网络监测平台。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技术与设备,补齐我国在土壤、大气、水源、辐射监测等农村环境监测中的短板;另一方面,加大在农村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投入,政府设置专门的农村环境科研监测机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以及环保企业,进行农业环境监测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并逐步与它们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不断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向群,田娟,彭晓云,等.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学研究,2013,34(3):93-96.

  [2] 栗卫清,刘芳,何忠伟.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17(7):18-23.

  [3] 张铁亮,刘凤枝,李玉浸,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6):1-4.

  新形势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之我见相关论文期刊推荐:《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农村生态环境》)系由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获奖情况:全国优秀环境科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5109.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