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全面了解长江经济带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本文通过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环境治理和社会进步4方面对城市低碳经济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指数、能源消耗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低碳经济指数持续上升,低碳经济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003—2013年间低碳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均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但区域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空格局;影响因素
0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长江经济带区域幅员广阔,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石化能源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促进区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上升”和“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走廊”.因此,在中国低碳发展时期,研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时空格局,对于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关系[1]、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关系[2]、通向低碳经济的道路[3-4]、国际低碳经济发展形势[5]和低碳竞争力[6]等.国内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包含理论基础及经济学价值[7]、发展前景[8]、发展战略[9]、发展路径[10]、发展模式[11]、发展框架[12]、发展水平的国内差异与国际差距[13]、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14]、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过程评价[15]和影响因素分析[16]等;研究方法包括多区域CGE模型[17]、SuperSBM模型[18]和情景分析法[19]等;研究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有国家[20]、区域[21]和省[22]三级,时间尺度有时间点[23]和时间段[24]两种.本文在借鉴前人低碳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130地市为例,分析2003、2008和2013年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时空格局变化状况,探讨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期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130地市2003、2008和2013年时间段的各项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上海市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江西省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重庆市统计年鉴》《四川省统计年鉴》《贵州省统计年鉴》《云南省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09、2014年),不能直接获得的数据,均是通过所得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1.2研究方法
1.2.1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城市低碳经济系统涉及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环境治理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借鉴已有的相关成果,本研究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总共可分为4个准则层和32个指标层.经济发展准则层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金融机构存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等11个子因素;能源消耗准则层包括供水总量、供电总量、煤气供给总量、液化石油气供给总量、万元GDP水耗量、万元GDP电耗量和万元GDP能耗量等7个子因素;环境治理准则层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8个子因素;社会进步准则层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数、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和教育单位从业人员等6个子因素.
1.2.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了排除原始数据中数量级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影响,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又因低碳经济指标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治理指标存在正逆之分,所以两种处理方式存在不同,计算公式分别为:
2结果与分析
为简化分级标准,通过专家咨询法将计算所得数值划分为3个区间,0~0.350为初级阶段,0.350~0.700为中级阶段,0.700~1为高级阶段.然后把长江经济带划分为3个区域,东部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41地市,中部地区包括江西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的36地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33地市;最后为了直观的进行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将计算所得数值进行可视化表达.
2.1经济发展时空格局分析
根据ED指数计算结果(图1),从时间发展过程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指数除了上海市(0.393)处于中级阶段,其余皆处于初级阶段;2008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虽然没有地市达到高级阶段,但中级阶段增加了南京市(0.354)、无锡市(0.357)、苏州市(0.399)、杭州市(0.350)和武汉市(0.362)5个城市;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上海市(0.739)进入高级阶段,中级阶段增加了常州市(0.374)、宁波市(0.401)、合肥市(0.359)、长沙市(0.416)、重庆市(0.553)、成都市(0.486)和昆明市(0.360)7个城市.
从区域空间分布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均值为0.211,中部地区为0.188,西部地区为0.170,呈现出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梯度递减的态势.2008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均值为0.258,较2003年增长21.779%,中部地区为0.216,较2003年上涨14.387%;西部地区为0.193,较2003年上升13.531%.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均出现上升,上升幅度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分布格局依旧是东中西部梯度递减,且差距逐渐加大.201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均值为0.296,较2008年增长14.808%;中部地区为0.242,较2008年上涨12.469%;西部地区为0.238,较2008年上升23.364%.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出现持续上升态势,涨幅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分布格局依旧是东中西部梯度递减,但差距逐渐减小.
2.2能源消耗时空格局分析
根据EC指数计算结果(图2),从时间发展过程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耗指数除马鞍山市(0.326)和攀枝花(0.316)处于低级阶段外,全部处于中高级阶段;2008年长江经济带能耗指数进一步降低,已经没有处于低级阶段的城市,说明能源消耗总量降低的同时GDP单位能耗也在下降;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能耗指数持续下降,130地市全部进入高级阶段.
从区域空间分布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均值为0.701,中部地区为0.689,西部地区为0.709,呈现出长江经济带东西中部地区能源消耗指数递减的态势.2008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均值为0.755,较2003年增长7.747%,中部地区为0.754,较2003年上涨9.512%;西部地区为0.753,较2003年上升6.187%.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均出现上升,上升幅度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分布格局变为是东中西部梯度递减,且相差甚微.201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均值为0.779,较2008年增长3.200%;中部地区为0.782,较2008年上涨3.745%;西部地区为0.774,较2008年上升2.722%.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出现持续上升态势,涨幅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分布格局转变为中东西部梯度递减,差距逐渐增大.
2.3环境治理时空格局分析
根据EG指数计算结果(图3),从时间发展过程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指数除重庆市(0.215)处于低级阶段外,全部处于中高级阶段;2008年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指数得到提高,全部进入中高级阶段;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治理指数进一步提升,除赣州市(0.652)、荆州市(0.613)、怀化市(0.695)、重庆市(0.660)、攀枝花市(0.670)六盘水市(0.639)、铜仁市(0.559)、玉溪市(0.659)和昭通市(0.620)外,其余地市全部进入高级阶段.
从区域空间分布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环境治理指数均值为0.634,中部地区为0.601,西部地区为0.518,呈现出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指数递减的态势.2008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环境治理指数均值为0.772,较2003年增长21.765%,中部地区为0.717,较2003年上涨19.355%;西部地区为0.682,较2003年上升31.550%.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指数均出现上升,上升幅度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环境治理指数分布格局依然是东中西部梯度递减,且差距逐渐缩小.201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环境治理指数均值为0.811,较2008年增长4.997%;中部地区为0.789,较2008年上涨10.013%;西部地区为0.765,较2008年上升12.195%.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指数出现持续上升态势,涨幅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环境治理指数分布格局依旧为东中西部梯度递减,且差距进一步减小.
2.4社会进步时空格局分析
根据SP指数计算结果(图4),从时间发展过程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社会进步指数除上海市(0.443)、武汉市(0.452)处于中级阶段外,其余皆处于低级阶段;2008年长江经济带社会进步指数得到提高,南京市(0.573)、杭州市(0.373)、南昌市(0.408)、长沙市(0.454)、重庆市(0.536)和成都市(0.505)6个城市进入中级阶段;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进步指数进一步提升,上海市(0.723)、武汉市(0.838)、重庆市(0.769)进入高级阶段,合肥市(0.429)、昆明市(0.392)进入中级阶段.
从区域空间分布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社会进步指数均值为0.060,中部地区为0.048,西部地区为0.039,呈现出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进步指数递减的态势.2008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社会进步指数均值为0.099,较2003年增长64.658%,中部地区为0.083,较2003年上涨72.029%;西部地区为0.064,较2003年上升62.634%.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进步指数均出现上升,上升幅度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社会进步指数分布格局依然是东中西部梯度递减,但差距逐渐缩小.201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社会进步指数均值为0.120,较2008年增长21.770%;中部地区为0.097,较2008年上涨17.092%;西部地区为0.098,较2008年上升52.969%.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进步指数出现持续上升态势,涨幅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社会进步指数分布格局转变为东西中部梯度递减.
2.5低碳经济时空格局分析
根据LCE指数计算结果(图5),从时间发展过程看,2003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指数除马鞍山市(0.276)、铜陵市(0.288)、攀枝花市(0.273)、巴中市(0.318)、临沧市(0.307)处于低级阶段外,其余皆处于中级阶段;2008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指数得到提高,虽无城市进入高级阶段,但全部城市皆处于中级阶段;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低碳经济指数进一步提升,上海市(0.786)、武汉市(0.731)进入高级阶段.
长江经济带城市低碳经济时空格局研究相关论文可参考:城市园林设计要素低碳理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