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福州城市游憩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句法理论的句法轴线集成度参数值,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格局、句法轴线、智能度和游憩吸引物等角度对福州市游憩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游憩空间呈点状零散分布;福州市核心轴线形成较为成熟的环状结构;福州市游憩吸引因子与核心轴线的协同性不高.通过城市游憩空间的形态结构分析,发现福州市城市游憩空间的吸引物与轴线分布的空间不吻合.
关键词:空间句法;城市游憩空间;空间分布;福州市
城市游憩空间是城市居民消遣、娱乐、游玩及社交的重要场所.现阶段国民对文化精神的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需求矛盾的情况是中国城市游憩空间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冲突[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城市游憩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和旅游管理[2].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城市游憩空间开发和运营的行为主体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但是,由于三者的目标导向不一致,使得游憩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地方政府强调发展效益导致缺少对游憩空间质量的关注,从而形成空间规划的缺位;而开发商按照市场运作,利润是目标,欠缺宏观层面的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关注[3-4].因此,对游憩空间形态的研究对城市人性化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游憩空间是一种系统体系,主要由城市游憩的物质空间体系和行为空间体系通过相互作用形成[5].其中,物质空间体系是城市游憩空间的物质载体和外在形式,表现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的结构;行为空间体现城市游憩空间的内在机制,主要表现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的功能属性,是城市游憩质量的体现.根据系统理论,结构能够体现甚至有时能够决定功能,因此,城市游憩空间的物质空间是评价游憩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对于物质空间结构的量化就成为游憩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
基于空间句法的福州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相关期刊推荐:《经济地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办刊宗旨: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
城市空间认知是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影响居民游憩需求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3].目前关于城市游憩空间的研究集中于空间客体的类型、形态及社会功能作用[6-7],忽略了对游憩空间主体———城市居民的认知[8];在研究方法层面,已有研究大多从城市空间形态的定性方面进行探讨[2],缺乏从定量角度进行的研究[9].因此,文中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从空间的角度定量分析福州市主城区的城市游憩空间的形态特征,探讨其智能性水平,为中国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研究提供新的案例,为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空间句法理论
空间句法以空间本身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的角度对城市、景观、建筑等各类人造和自然环境进行结构量化,从而能够揭示人类社会与各类空间组织的内在关系[10].与其他空间理论有所区别,空间句法是在把空间作为独立元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建筑、社会和认知领域与空间之间的关系[11].因此,空间句法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定量分析,揭示客体的空间结构,同时整合了主体对客体空间结构的感知,如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的关系[12-13]、城市环境人的犯罪行为[14]、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特征[5,15-16]、城市交通可达性[17]、城市道路特征[18]等.
1.2核密度热点区模型
游憩空间热点区描述不同区域内空间聚集区域密度分布情况.核密度估计法通过生成城市游憩空间聚集程度的平滑估计面,形成一个能够表征城市游憩空间密度分布的连续区域,能客观地反映要素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变化,因此,本研究采用核密度估算法对城市游憩空间热点区进行测度.通常核密度估算法的计算公式为[19]159
1.3空间句法轴线模型
空间句法轴线模型是行为主体对象对特定空间环境的认知模式,通过句法轴线模型可以对这种认知模式进行量化,以便形成行为主体对城市形态特征的认知印象.以福州市中心城区地图作为底图,主要涵盖福州市鼓楼区与台江区,尽可能用可视范围的“轴线”覆盖研究区的所有街道.本研究利用空间句法软件Axwoman进行拓扑分析,将类相关参数导入该软件来计算轴线集成度和智能度等变量值(表1).
1.4数据来源和属性值计算
本研究利用谷歌地图(https://www.google.com/maps)得出游憩空间的地点信息,经过反复筛选并矢量化得到福州市游憩空间分布图.通过高德地图路网数据和交通分析报告(http://report.amap.com),对福州市主城区内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形成的路网进行矢量化并制作为网络数据集.通过ArcMap10.2软件中的插件Axwoman6.3构建福州市游憩空间句法轴线模型,导出每条轴线的表格得出全局和局部集成度属性值.
2结果与分析
2.1中心城区游憩空间格局
福州市游憩空间呈点状零散分布,其中最主要的热点区为于山、上下杭和台江万达,次热点区为西湖—左海公园、乌山—三坊七巷、东街、青少年活动中心、世欧王庄和台江步行街等区域(图1),这些游憩空间的类型主要是风景区和商业区.
2.2城区游憩空间句法轴线
空间轴线是复杂空间认知中最理想的描述符号,也是城市肌理最好的表示方法.以2018年福州市路网为底图计算出福州市主城区的游憩空间句法轴线图(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福州市城区的重要道路主要有7条,分别是洪甘路—杨桥路—东街—塔头路—化工路(178)、江滨西大道—江滨中大道(157)、北环中路—北环西路—西环路(191)、湖东路—湖滨路—白马路(190)、鼓屏路—八一七路(164)、五四路—五一路(158)和六一路(193).
2.3城区游憩空间形态特征
结合图1和图2,可以得出福州市城区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
1)福州市游憩空间形态形成较为成熟的结构框架.集成度主要反映城市游憩空间之间的集聚与离散程度,揭示游憩空间单元之间的可达性与渗透性,并能体现游憩空间的中心性.福州市城市游憩空间的主要轴线形成“五纵三横”的结构(图3),彼此交叉,形成网状结构,并具备了环线放射状的雏形.在此系统结构中,全局集成度最高的7条主要轴线,在整体框架中占据主导作用,构成了福州市城区的主要集成核.
2)鼓楼区形成明显的格网状结构的集成度中心,同时也是居民游憩活动的主体功能区.鼓楼区为福州市的老城区以及中心城区,根据图3,190号道路(湖东路—湖滨路—白马路)的集成度呈现最高的数值,达到3.742,体现出这条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的道路是福州市城市重要交通线路和主要人流通道之一,居民及游客至鼓楼区达到最大的便捷程度.湖东路—湖滨路—白马路可到达至主城区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延伸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的城市游憩空间热点区有北部的西湖—左海公园,中部的乌山—三坊七巷,南部的上下杭景区.这条轴线在城区中心性最强,可达性最高.所以,该轴线经过的鼓楼区也是福州市的游憩活动中心.
3)连通主城区和其他功能区的交通线路的全局集成特征明显.本研究区中全局集成度最高的2条道路是190和1782条道路,190号道路连接了鼓楼区和闽侯县,是福州市西部郊区与城区联系的重要道路;178号道路连接了晋安区、鼓楼区、台江区和仓山区,它们是福州市区的主要部分.此外,连通鼓楼区与台江区的158号路的全局集成度值高达3.686,连接鼓楼区与晋安区并延伸至仓山区的178号路的全局集成度值高达3.700,连接鼓楼区与晋安区的191号路的全局集成度值为3.618,因此,这些道路作为城市游憩空间核心轴线的主导功能也非常强.
2.4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
在空间句法分析中,智能性水平反映局部空间在整体空间或者系统中与周围空间的关联程度.如果局部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联程度高,那么通过该局部空间的结构来构建全局空间图景的可能性就更高,该空间的智能性水平就越高[20].所以,智能性水平高的空间可以用局部空间的连通性来感知整体空间,也可以用来引导其他接触不到的空间.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人们对城市整体游憩空间的可感知程度.
通过分析福州市主城区游憩空间的局部集成度和全局集成度的相关程度,可以判断其智能度.通过使用SPSS16.0分析软件分析由GIS平台得出的空间句法计算结果,建立福州市游憩空间智能度散点图(图4),对其局部集成度与全局集成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由此来判断福州市主城区游憩空间的智能度.
福州市主城区游憩空间的局部集成度与全局集成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福州市城区游憩空间的局部集成度和全局集成度的数值分布较均匀,数值的分布区间较大,并且有很强的相关特征,因此其整体智能性水平高.所以,可以认为福州市城区游憩空间的整体空间被感知的程度较高.根据城市游憩空间智能性水平的内涵,智能性水平高的城市,通过对局部空间内的游憩空间连通性的情况来推断整体城市游憩空间的可达性信息的可信度较高,因此,能够很好地从局部空间特征来感受福州市城区整体游憩空间的形态结构.
2.5游憩吸引物空间分布
游憩空间需要一定数量的游憩吸引物来对人群进行引导与聚集,因此,文中进一步对福州市城区游憩空间游憩吸引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福州市游憩空间的本地化特征和游憩吸引物的分布类型,本研究选取的游憩吸引物主要有6种类型,分别是城市广场、历史遗迹、商业中心(包含休闲购物场所)、公园绿地、标志性建筑、文化体育场馆与娱乐场所等[7].
1)游憩吸引物的分布集中在城区的东部,西部相对较少(图5).其中,公园绿地的分布最为均匀,分布的范围也最广,主要是由于公园绿地这种类型的游憩吸引物的选址仅对自然环境有所依赖,对于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要求不高;其他类型的游憩吸引物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东部.因此,从城区的整体游憩空间布局来看,城区的西部是游憩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
2)游憩吸引物主要分布在轴线附近(主要是八一七路、五四路—五一路、六一路3条纵向轴线).体育活动场所均分布在五四—五一路两侧;八一七中路周围有众多游憩吸引物集中分布,五一路—五四路由于连接福州市中心商业区,致使其作为中心城区游憩路径的功能得到提升.而全局集成度较高的洪甘路—杨桥路周围的游憩吸引物却分布较少,白马中路和西环路的吸引物分布也很少,导致该部分核心轴线的游憩功能吸引力较差,难以发挥其全局集成度较高的优势.这些区域也可以作为靠近核心城区的游憩空间的发展区域.
总体而言,福州市城区有众多的游憩吸引物分布在非核心轴线区域,而部分核心轴线附近缺少游憩吸引物,这两个方面都说明福州市城区游憩吸引因子与核心轴线的协同性较差.这种欠缺会影响居民对于城市整体游憩空间的认知.
3结论与讨论
良好便利的游憩空间是城市开放程度的重要体现,只有客观、全面地研究这些开放的物质空间,才能让城市得到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本研究利用空间句法理论,通过句法轴线集成度参数值研究福州市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结论:
1)福州市游憩空间呈点状零散分布.
2)福州市核心轴线形成较为成熟的结构,架构了福州市游憩空间形态结构的框架,形成环状结构和网格状结构.
3)福州市城区不同尺度游憩空间网络之间的整合良好,智能度较高.
4)福州市城区游憩吸引物分布与城区核心轴线的协同性不高,这会影响居民对城市游憩空间的认知.
城市的游憩吸引物分布与核心轴线的不协调,虽然说明城市游憩空间或者城市规划存在一定的欠缺,但也有其积极的意义.①这种不协调可以为城市的总体发展指明方向.具备了游憩吸引物且缺少核心轴线的区域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拓展的重点区域,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该区域的可达性和可感知度[21].②这种不协调可以为城市更新设计提供场地.缺少游憩吸引物的核心轴线附近的区域一般是城市的核心区域,但是这些区域的功能可能比较单一,基本是大体量的住宅区或者工业区,这些区域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通过城市更新为这些区域设立新的游憩空间,从而提升这些区域的活力[22].
本研究是针对福州市游憩空间的基础性研究,虽然能够获取福州市城区游憩空间的结构特征,但是到实现指导城市的交通发展和具体区域的城市规划设计还有一定距离.此外,利用空间句法分析某一具体类型的游憩空间,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该类型的游憩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上两个角度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