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邦村位于广西田东县思林镇北部,是国家一类贫困村和广西“十三五”贫困村,2015年被确定为整村搬迁贫困村。全村辖11个自然屯11个村民小组327户1585人,截至2018年,龙邦村实现搬迁326户1582人,集中安置在思林镇区。在脱贫双认定工作中,龙邦村实现脱贫32户147人,贫困人口从320户1548人降为289户1397人,贫困发生率降为89.09%。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共调查搬迁贫困户19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9.3%,以村庄视角对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影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搬迁后产业发展及就业收入概况
产业类型。全村67.19%的搬迁户家庭拥有种植或养殖的特色产业,其中81.4%贫困户从事种植业,50.39%的贫困户从事养殖业。种植业主要有玉米等传统粮食,养殖业类型主要有牛、羊、猪等,以分散养殖为主,养殖规模普遍较小。53.49%的搬迁贫困户表示搬迁后从产业中获得收入增加了,46.51%的搬迁贫困户表示搬迁后从产业中获得收入减少了。
外出务工情况。85.42%的搬迁贫困户家庭有人外出务工。有86.46%的搬迁贫困户家庭反映搬迁前后外出就业和培训力度有所加大。有84.9%的搬迁贫困户家庭认为搬迁后收入更加稳定且有所增加。在有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家庭中,平均外出务工人数1.87人。
产业或就业奖补。56.25%的搬迁贫困户家庭都获得了产业或就业奖补。奖补金额最低为1000元,最高为10000元,平均奖补金额为3891元。
收入来源及收入水平。搬迁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第一是工资性收入,如外出打工、公益岗位。第二是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五保金、低保金、各种补贴等。第三是生产经营性收入,如种植、养殖、做买卖等。最后是财产性收入,如房屋出租、土地流转、光伏扶贫等。从收入水平看,2015年被调查家庭人均收入最低为150元,最高为15000元,平均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为2662.93元。2018年被调查家庭人均收入最低为230元,最高为20264.28元,平均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为6179.9元,较2015年增加了1.32倍。
搬迁后续公共服务及帮扶政策保障
教育保障。从调查情况看,搬迁贫困户家庭有上小学或初中的孩子比例为66.15%,有在高中、中专、大学读书的学生比例7.81%。有上小学或初中孩子的搬迁贫困户均能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资助政策(如“两免一补”等)。有在高中、中专、大学读书学生的搬迁贫困户可以获得相应的助学补贴,补贴金额最低为1000元,最高为16000元,平均补助金额约5000元。另外,调查显示,有子女上学的搬迁贫困户家庭还需承担一定的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学习费用,最低费用一年1200元,最高费用一年22000元,平均上学花费为5337.89元。
医疗保障。从调查情况看,全部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家庭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家庭全部人口数,其中每人每年实际缴纳零元,政府补助基本医疗保险费每人每年250元。此外,从搬迁贫困户家庭可以享受的医疗保障服务看,90.63%的搬迁贫困户可以享受大病保险,47.92%的搬迁贫困户可以享受医疗救助,36.46%的搬迁贫困户可以享受商业补充保险,21.35%的搬迁贫困户可以享受慢性病救助。
帮扶措施。绝大部分易地搬迁贫困户表示,政府采取了一定的针对性帮扶措施来帮助自身脱贫。从具体扶贫措施看,采取产业扶贫措施的占28.8%,就业扶贫的占57.79%,教育扶贫的占64.92%,健康扶贫的占52.36%,社会保障兜底的占21.99%。94.76%的搬迁贫困户表示政府实施的帮扶措施及扶贫项目能够明显增加收入,改善贫困状况。调查显示,只有7.81%的易地搬迁贫困户获得了小额信贷,贷款的用途也是户贷企用,用于贫困户自身发展的基本没有。关于扶贫干部的帮扶,绝大部分易地搬迁贫困户表示满意,其主要的帮扶作用体现在宣传扶贫政策、帮助易地搬迁以及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等方面。这些扶贫干部上门帮扶次数少则1-2次,多则10-12次,平均5.4次。综合来看,96.88%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对搬迁后实现稳定脱贫表示有信心。
相关对策建议
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发展养殖产业和特色养殖产业,龙邦村完成整村搬迁后,利用龙邦村闲置的村部、校舍、养殖基地、房屋以及山地、耕地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进经济能人或引导本地有经验的养殖能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养羊、养牛、养兔、野猪、山鸡等特色产业,带动有志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二是全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引导本地经培训、有经验的劳动力利用就业平台外出就业的同时,积极向后盾单位、帮扶单位等部门寻求帮助,在江南小区(搬迁后安置地B地块)空闲土地,建设1-2栋标准厂房,通过深百协作等方式,引进服装、鞋帽、电子、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本地转移就业。三是组建第三产业服务协会。利用B地块即将建设的建材市场、位于镇区黄金地段、靠近思林工业园区、邻近河谷大型种植园养殖场等优势,通过专业人员培训、指导,带动贫困户发展建筑、装卸、装修、家政、运输、果园护理、环卫清洁等第三产业,树立龙邦村第三产业服务优质品牌,走出一条新路子。
全力推进教育扶贫攻坚。坚持通过教育扶贫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是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办龙邦村脱盲班,重点组织开展文化水平测试,尽可能组织文盲、文化低的留守妇女、在家务农人员参加脱盲班,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开展基本识字、算数等培训,基本消除文盲人员,为参加技能培训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和个人特长,组建各种创业、务工协会,组织协会成员参加深百协作和职能部门开展的家政、建筑、装修、汽车、叉车、种植、养殖、厨师、糕点等技能培训,力争有劳动能力的家庭确保有1名主要劳动力通过培训,取得相关劳务证书,并实现稳定就业。三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同时为就读职业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开辟招生绿色通道,优先落实助学政策,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
推荐阅读:扶贫政策论文发表的范文
加大健康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贫困户,对所有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家庭签约服务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在全面落实贫困户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等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等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同时统筹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各类帮扶举措向龙邦村倾斜。
实事求是开展兜底保障。一是推动农村低保标准尽快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加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三是加大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针对文化水平低、务工能力弱的劳动力增设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确保每一户移民搬迁户有一名劳动力就业。一是抓好村民思想引导,进一步加强扶贫政策宣传。结合春节农民工返乡等契机,开展一系列扶贫文化活动、主题晚会等,让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在加大扶贫惠民政策宣传的同时,在本村挖掘和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案例,带动群众“脱贫光荣、争贫可耻”的思想热潮,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动力。二是加大“一帮一联”帮扶力度,确保贫困户得到有效帮扶。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安排医生、教师等干部实行“一帮一联”制度,进一步提高帮扶工作责任,真正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用真心换取贫困群众的真情,让贫困户主动参与到脱贫工作中,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