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国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际化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国际化建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看法和需求,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几方面进行改进教学,并针对课程国际化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后续课程国际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本科生教育;金融统计
一、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网络信息获取的便利,使得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同步。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高校也从传统的国际交流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如何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我国高校面临的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国际化课程建设是显示学校国际化办学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高校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建设和发展了很多具有特色的国际化课程。本文就我校开设的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从学生需求的角度,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几方面进行改进教学,旨在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于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国际化课程的建设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培养具有这些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需要高等学校具备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完善和健全国际化课程建设。高等学校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价值态度及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在国际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国际技能与跨文化理解力,以及学生的国际理解的态度与价值观相互统整与综合考虑(杨启光,2020)。国际化课程不仅教授国际化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国际化知识的习得方式和思考能力(郑影,2020)。
(二)基于具体课程的国际化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研究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重视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开设了许多国际化课程。针对具体课程的建设,学者从国际化课程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创新、国际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国际化课程的培养模式(如陈兵等,2021;郑影,2020;付四清,2016)。高校普遍鼓励教师与国外大学合作,引进海外优秀学者,促进学术交流,开设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跟踪世界学术前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将多种教学方法与国际化课程建设融合的研究
注重运用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差异化教学等方法进行国际化课程建设。基于MOOC平台,国际化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丰富了在线学习、讨论、作业、评价、反馈、拓展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更好地发挥了国际化课程文化传播的功能(肖芳,2019)。同时,通过MOOC平台教与学的交流、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开放,国际化课程能够更好地吸纳学科的最新技术和知识,具备国际视野,走在课程发展的前沿。翻转课堂作为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补充,有利于提高国际化课程的效果,对于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彭芸,2018)。通过教学方案制定的不同,教学语言与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教学可以提升国际商务国际化课程教学效果(周芳文,2019)。
(四)国外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建设研究
季波等(2019)以美国五所知名研究型高校为例,从办学理念、学生、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跨国界的合作关系五个方面对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对中国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唐青才和梁思敏(2019)以日本秋田国际大学为例,对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进行研究,通过国际化课程的实施,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全球视野和国际素养得到培养,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进行了更好的联结。方蓉(2019)以英国在阿联酋的国际学校的国际化课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国际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及评价方式,提出我国国际化课程的实施要关注跨文化背景,构建灵活、可调整的课程模式,课程的设置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本。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提高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未来10年,建设100门左右的国际化课程,形成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系统的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能力和教学环境。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是我校立项建设的国际化课程之一,下面就该课程基本情况、学生对国际化课程建设的需求和建议、课程建设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给出总结。
三、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介绍
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主要介绍金融领域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统计方法和模型,目前已有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中涉及的方法主要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贝叶斯模型和机器学习。该课程通过统计建模和统计决策理论将金融理论与市场实务相联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和高等数学基础,同时具备相关的金融学领域知识。适合统计专业或者金融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大三和大四)开设。
这门课程在我校共设置36个学时,是经济统计(金融统计方向)的专业必修课。课程通常分为两部分内容讲授。第一部分讲述统计基本知识和理论模型,包括线性回归分析、广义线性回归、一元时间序列分析、多元时间序列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第二部分讲述这些模型在资产定价、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级、风险管理、资产收益率及波动率建模中的应用,通过典型案例讲述统计模型与方法如何解决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四、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学生的需求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看法和建议,从学生内在需求的角度,对开设该门课程的班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目的
本次问卷从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两方面了解学生对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的需求和建议,具体涵盖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考核方式、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设置等多个角度,为后续国际化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对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设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的两个班级金融统计Q1841和金融统计Q1842的共88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5人,女生63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国际化课程建设必要性和意义方面,有超过一半(56.82%)的学生认为该门国际化课程建设很重要,近四成(39.77%)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只有2.27%的学生认为不重要,1.1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通过该门国际化课程的学习,82.95%的学生认为可以熟悉该领域的最前沿进展;80.6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77.27%的学生认为可以拓宽国际视野,成为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75%的学生认为可以了解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超过一半(56.82%)的学生认为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在教学中需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资料(课件,习题,案例,参考文献),不到一半(43.18%)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使用。关于授课语言,有近八成(77.27%)的同学认为不需要教师教学中进行全英文授课与交流,只有22.73%的学生认为需要全英文授课与交流。在考核方式方面,超过三成(34.09%)的学生更倾向于中文小组讨论、汇报及课程考试;29.55%的学生倾向于一定比例的中英文考核方式,28.41%的学生倾向于自由选择中英文考核方式;只有7.95%的学生选择全英文的考核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超过六成(62.5%)的学生选择中英文混合授课,搭配中、英文教材与资料;三成(30.68%)左右的学生选择中文授课,搭配中、英文教材与资料;只有6.82%的学生选择全英文授课,搭配英文教材与资料。关于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比例设置,35.23%的学生倾向于1∶1,22.73%的学生倾向于1∶2,21.59%的学生倾向于2∶1,20.4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相关知识推荐:论文发表怎么找见刊快的核心期刊
在课程内容方面,学生更倾向于案例教学,并注重学科领域的前沿方法和技术,同时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解讨论。超过九成(90.91%)的学生选择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近八成(79.55%)的学生选择课程内容涵盖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热门问题;近七成(68.18%)的学生选择内容涵盖该课程最前沿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超过六成(65.91%)的学生选择将课程难点内容开展专题讲座与讨论。
此外,超过八成(81.82%)的学生还认为该门课程的国际化建设还需要开设英语强化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超过六成(67.05%)的学生希望有留学经历、教学能力强的老师来授课;近六成(59.09%)的学生希望聘请国外教授来讲授部分课程;超过五成(54.55%)的学生希望邀请国外高水平学者来讲座。
本次调查设置了问答题,对于该门国际化课程的建设,请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这门课程综合性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领域知识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会感觉学起来有些吃力,国际化课程的实施,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度。“该课程的国际化问题不是孤立的,需要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打好英语基础予以配合(仅靠该课程有英文老师或者布置英文作业是不够的。其次,该课程本身也不算简单,国际化后对于不想再读研深造的人来讲更痛苦,所以该课程的国际化不一定在本校具有意义)”①“我认为应该量力而行,看学生自身水平”。
很多学生表达了对自身英语水平的担心,认为国际化课程不应过于重视英语教学的形式,不能一刀切,应考虑学生的基础,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去教学。“我觉得课程的国际化建设挺好的,但可能一开始就用英文教材和英文教学学生会比较难适应,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担心对英文水平要求过高”“考虑英语能力较差的同学”“大可不必,把中文知识学好”“国际化并不等于英文化”。
也有些学生对该门国际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持积极态度,认为有必要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课程的开设真的很有必要”“希望学生能够有积极的态度去学习,能够热爱英语”“希望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能够结合中英文方式”“综合中英有条理的教学”。
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更需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国际化,注重与国内学科领域知识相结合,国内、国际前沿知识相互补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国际化的方式不能太过于狭隘,不是只有让外国教授来教,也不是只有用英文来教学,我觉得应该一种视野一种角度上的国际化,同是对国内的学科情况也要一并介绍教学。”“注重中外教学方法的结合,不要一味使用英语教学而忽视学生英语能力反而不利于学生知识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希望授课过程中,教授一些国际前沿知识”“不论哪种语言,只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能够运用R软件做一些模型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就行”。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认为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是有必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对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了解专业国际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国际化课程建设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好英语,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把握好课程的难度,中英文相互结合,既兼顾学科前沿又能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课题组将继续依托学校资源平台,发挥授课教师自身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数据分析人才。
五、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实践
在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进行国际化课程建设之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金融领域的复杂数据。在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实施中,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注重基础理论与模型转变为注重学科前沿、国际热点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课题组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传统的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的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我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掌握金融统计理论和技术,能够运用统计模型和方法分析金融问题。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目标设定为要求学生熟悉国际上金融统计方法的典型应用场景,掌握国际前沿的金融统计模型与技术,讨论和研究国际金融市场与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途径。
在课程设置上,采用英文教材和中文教材相结合的方式,以英文经典教材《StatisticsandDataAnalysisforFinancialEngineeringwithRexamples》(作者:DavidRuppert,DavidMatteson,第二版)的理论内容为主,同时辅以中文教材中关于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实际问题及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典型问题作为经典案例进行教学。该英文教材是金融市场数据分析领域的经典教材,其第一版在国内有翻译版本②,可供学生学习时参考借鉴。课题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完成了全英文教案的编写和案例数据库的构建。教师授课时使用英文课件,中英文混合讲授,对课程重难点和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用中文解释。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可以自由选择中文或英文小组讨论、汇报,期末考试要求学生提交一份中文的课程论文。关于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比例设置为1∶1,更加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统计模型和统计软件对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的理论体系划分成四个专题: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分析与机器学习(见表1)。通常第四个专题机器学习会根据课时量的安排有选择性地讲授。每个专题包括内容相关的多个章节,每个章节安排1~2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讨论和小组汇报。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每个专题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关案例分析,如中美股市动态相关性研究、国际股票指数关联分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选取国际期刊上关于领域前沿热点问题和先进技术的有关论文作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英文阅读能力、研究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于2017年在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开始开设,面向统计系经济统计专业(金融统计方向)的大三学生。该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始于2020年,目前国际化教学已经进行了一轮,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统计系金融统计方向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虽都具有国内重点大学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背景和能力,但相对于国际化课程建设来说,知识结构、国际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统计系教师学历基础大多为统计学和数学,金融知识和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是湖北经济学院统计专业的特色课程,同类高校中开设该门课程的比较少见,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较少,课题组在教材选择、教案设计、习题案例库的建设等方面还需要与经验丰富的跨学科的专家学者交流,加强团队合作。
(二)学生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综合能力具有一定要求。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反映英语教学方式下会听不懂、难以理解课堂内容,降低学习效率。而且学校没有开设统计专业英语课程,课程提供的英文的学习资料和阅读文献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习效果不明显。
(三)课程建设经费保障不足
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聘请国外教授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部分课程的讲授和交流,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这是很难实现的。此外,课题组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培训、实践教学、校际交流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七、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建议
针对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国际化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基本支撑。积极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争取国际化课程建设期间每年有课题组成员出国进修或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国内知名大学教学团队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技能和水平。鼓励课题组成员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与金融机构合作科研课题,将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应用到实际,提高教师实践教学和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在低年级开设统计专业英语课程,鼓励学生选修本校或MOOC平台上的英语文献阅读类选修课,通过开展专业英语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组织统计专业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以课程内容为主题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增加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经费
重点支持国际知名教授和学者来校就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讲授或讲座,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支持教师进行国内外的校际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课程、英语和实践教学的培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金融统计模型与方法的国际化课程建设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课题组教师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努力提高国际化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搭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学科国际前沿知识、较强双语教学能力、较高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教学团队。——论文作者:孟雪井、梁奕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