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常态新形势下,有学者认为,世界经济秩序有向亚洲模式转移趋势,中国在“两个百年”大计指引下,继续稳步前行。“一带一路”倡议在统领中国对外布局的发展战略中,意义深远,发挥更大的作用,已取得重大进展。五通之首的民心相通取得一些进展,文章就其发展现状提出思考。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秩序;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一、新常态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力求平稳
“新常态”发展态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新常态”,提出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
二、在世界经济秩序趋势下,力求构建开放包容的发展格局
传统的世界经济秩序向亚洲模式转移遭遇战中无可回避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趋势。外媒预测,后发国家正逐渐成为群体性崛起的一批新兴国家。面对亚太再平衡和美国优先。中国表明,我们不输出意识形态和制度,走一条既要发展又保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五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三、中央高屋建瓴,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谋篇布局
在习总书记的外交思想核心中,蕴含着美好愿望和发展设想,构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在“一带一路”实践平台,不仅走出去,也请进来。2019年牵头三场主场外交,分别是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园博会、亚洲文明会议。通过政策沟通、商贸畅通、文明对话等渠道加深了解、加强合作、加速共同发展。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五通建设现状和思考
(一)五通之首,民心相通面临语言文化沟通瓶颈
1.留学生教育。云南省做的比较好,打造一些口碑较好的教育品牌,留学云南正成为东南亚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目的地。比如云南在校留学生中东南亚留学生人数达到2.2万人左右。有学者认为,对口东南亚留学生的教育领域,注意不要把国内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与对外交流混为一谈,2万留学生将发挥大作用,留学生现在留学期间是求学阶段,未来回国工作后,未来30年将成为东南亚各国各行各业发展的栋梁人才。东南亚留学生学习期间,对中国和云南的发展有深切体验,对留学地人情风俗有感情和共识,对中国和云南地方政策所倡导的发展共赢有深一步解读和认同,必将成为中国特别是云南与东南亚国家感情联络、共商共议的桥梁,发挥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对于这个稳定的对外交流的渠道,可以建立东南亚学生档案,采取跟踪机制,为留学教育制度的改进提供参考,为留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依据,为未来各领域开展合作保留人才档案。
2.第二个途径,就是孔子学院,做的比较好,覆盖面广,但是争议也大。中国在全球举办孔子学院500多所,其中有1/4在美国,孔子学院可以对方的需求、多种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拓展办学的实施路径,既站在有理有利有节的立场,也本着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等思想,赢得尊重的基础上来谈合作,促发展。
3.人才支撑力度不够,各种复合型人才不足,研究类人才不多,成为制约对外交流的一个瓶颈。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和区域发展规划,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教育培养体系。有学者提出,对于中方培养专项人才需达到五条标准,即懂语言,成为对象国朋友圈人员、懂政策、懂法规、懂沟通艺术。
(二)旅游医疗卫生等方面,谋求新拓展
近年来云南主动与东南亚等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交流合作。2016年云南省内运营机场达14个,并开通了多条通往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航线。旅游部门也围绕“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GMS)积极推进与东南亚在旅游产品开发、交流和合作。云南已开通麻栗坡等共10多条边境旅游线路。医疗卫生,2016年云南省实施了“光明行”项目、举办中越青年大联欢、中越青年论坛等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旅游和卫健方面,中国西南和东南亚相互间供需关系未形成刚需,如何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发掘潜力,变旅游资源为商贸资本、建立长效机制,避免一般的灵活或随机活动的短期效应,真正为当地民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走近当地民心,非洲经验可借鉴。
(三)精准调研,解惑答疑,扩大朋友圈
中央政府层面,进展顺利。比如,高层互访频繁;签订谅解备忘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进,中巴经济走廊加快建设,印尼雅加达到万隆高铁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等;“一带一路”倡议和实施平台已扩展到80个项目,覆盖人口达30万人次。
但是,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必须正视问题,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对话能力不行,比如,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看待中国,曾经提过“大象论”,希望在大国中确保自身利益。比如越南仍然对中国发展持保守态度。“中国威胁论”,会影响一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因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和平崛起的复兴之梦,确实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身体力行,才能赢得听众,赢得朋友。因此,在各个层次的对话和论坛中需了解对方的关切点和忧虑,对于热点和敏感话题,要有正面引导和解读,才能发挥软辐射的独特作用,需总结提炼和进一步完善云南模式。
(四)对标区域发展定位,构建立体空间多层次多渠道对外交流格局
“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高层往来频繁,政府间加强治国理政、扶贫攻坚等工作的经验交流,深化在联合国、中国-东盟、澜湄合作等机制内的沟通协作。云南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在对外交流中,具备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新定位,需要对标对表,共谋发展。
首先,云南省区位优势明显。
云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云南拥25个国际口岸,是全国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平台最多的省份。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近年来,云南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在国家开放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其次,发展定位准确,发展机遇良好。
2019年8月30日上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实验区挂牌仪式在昆举行。云南自贸区涵盖昆明、红河、德宏,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通道的重要节点,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开放前沿。
第三,创新发展思路,共谋发展。
云南省政府抓住自贸区发展机遇,创新思路,宣介云南区位及资源优势,鼓励中东部地区企业,特别是长珠三角企业成规模地转移到云南,实现双赢。
第四,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达成既保护环境生态也注重人文生态的新发展思路。
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回归理性,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和平合作的环境,首先,需弘扬丝路精神,构建立体多元的对话平台,即开放包容的态度,互学互建的交流渠道,互利共赢。其次,国际传播也需精准有效,既对接其政府发展规划,也了解其草根阶层的想法和需求。再次,在实施过程中,务求合作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使其拥有获得感、幸福感,才能有认同感。具体操作上注意三点,即给予其尊重感,尊重其民族情结、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谈判时,使对方感受舒适感,注意不以大国主义的姿态谈判,不以施予的心态看人;在利益分配时,使对方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这需要精准调研,了解其所需,才能获得谈判的主导权和成功率。最后,需注意“三不得”,即:第一,推进项目总体急不得,过犹不及,需统筹规划,整体稳步推进,特别是一些地区民意抵制的项目,强行推进适得其反,也不长久;第二,已开工项目推进速度慢不得,项目分期分阶段,既为后期工作作基础准备,也为后期项目发挥有叠加累计效应,只有民众感受便利和实实在在的好处,才会逐渐改观和支持;酝酿规划大动作等不得,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已累计注资3千亿元,只有产生利润,改善民生,才能长久产生效益,促使机制完善、平台拓展和良性循环。
相关知识推荐:如何发表论文在知网可以检索
不可否认,小部分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形象不佳,个人事小,国家形象事大。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公民道德法治意识教育、文明行为引导和养成、素质提升,加强公民征信系统建设,加强不文明行为的惩治力度。
(五)民心相通共创美好生活
云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全力提升全省城乡规划水平。其次,抓住云南自贸区建设机遇,争取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中取得战略支持,携手推动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成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扩大辐射源,增强辐射力。
值得一提的是,应树立底线思维,特别注意在边疆稳定、禁赌毒反恐爆等方面不容丝毫懈怠。
企业方面,民心相通是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民心工程。我们习惯思维是对外如何争取做到民心相通,殊不知,对内,企业间也需民心相通,企业间省份政府间,鼓励企业良性竞争,以高品质的产品技术和优质服务以及诚信为本的中国企业形象为“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注入活力和细水长流的源头。诚信立业,避免急功近利,一定程度上,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民众意愿,尤其是宗教信仰,避免牺牲沿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效益。实际操作中,也需秉承企业精神,回馈社会,多种措施造福于民。比如对口助学、技能、脱贫、扫盲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等等,这方面适用于借鉴非洲经验。
云南企业需增强自主自强意识。由于本地产品不多,主打产品如烟草咖啡等对外开放度不高,避免仅为借道中转之地,需提高对外开放力度,完善产业结构,补全产业链短板,重点做强绿色和生态品牌,打造康养基地和产业链。
民心建设方面,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微形象”一方面关乎民心相通,另一方面关乎国家的整体形象。每一位走出去的中国公民,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国家形象,有能力把项目高质量完成好,有意识传播中国精神,弘扬丝路精神,实现共商共议共赢的发展目标。——论文作者:蔡妮潘彦燕代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