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性分析——基于系统基模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性分析——基于系统基模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21-12-21 08:14

  摘 要: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反馈结构和联立方程,对“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区域异质性研究。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反馈环结构,构建“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之后,针对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反馈回路,建立联立方程;最后,根据联立方程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结论表明: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否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关键在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东部区域,上海市的“互联网+农业”效果理想,福建和山东省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良好,北京市的“互联网+教育”效果佳;中部区域,山西省“互联网+农业”较有成效,江西省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良好;东北区域,辽宁省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状况较理想;西部区域,内蒙古、重庆、西藏“互联网+ 农业”较有成效,贵州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良好,“互联网+服务业”发展动力尚未形成。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性分析——基于系统基模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产业结构;反馈环;产业升级;区域异质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能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推进经济形态的不断演进。2015 年,国务院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使“互联网+”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对我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智能化提升作用,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加快实现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进行转型。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集中表现为“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实”,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借助互联网有效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使得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那么,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是,哪些因素会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是否推动产业进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不同的地区是否会有不同的效果?本文将从区域异质性角度,对“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以期对国家未来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一、文献综述

  20 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展开了众多的研究。 “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效益的突破口。互联网的基本特质是开放、共享、包容、创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共享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并以其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力量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重构。此外,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对提高欠发达区域的普惠金融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获取创新收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从市场融合、产品升级、人际协同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对整个商业生态产生影响。

  众多国内外学者就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互联网技术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要素配置,优化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降低制造业成本,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充分结合,完善产业生态圈。产业互联网技术主要属于环境配套,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全面赋能传统行业,提升传统行业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此外, “互联网+”可以促进精益化生产,提高供应链效率,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灵活性。而且,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可以通过大数据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减少市场摩擦,有效调整供需错配。互联网平台的数据驱动产品创新、数据驱动管理、数据驱动服务将是未来企业应用大数据的重要目的。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考察了新兴物联网技术对产业的作用,Gaputo 等人和 Giudic 等人研究发现,新兴物联网技术对价值创造、技术重振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证分析中,以往的文献通过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信息产业产值或互联网技术进步率对“互联网+”进行测算,大多运用改进 DEA,或者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对“互联网+”驱动效果进行评价,或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互联网+”的空间溢出效应。关于“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的主要结论包括,“互联网+”对第三产业产出的贡献率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能极大地增强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前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效应。

  现有文献已对“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做了详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仍有以下问题亟待思考:首先,已有研究大都泛谈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很少通过技术进步理论和相关模型推导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缺乏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评价;其次,已有研究大都将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状况进行趋同化分析,而实际上各个地域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存在异质性。鉴于此,本文将首先运用系统的思维确定“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的路径,找出路径中的关键变量,之后根据路径和关键变量建立联立方程,针对我国经济四大区域进行“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异质性分析,从而找到不同区域政策作用的杠杆点,为提出促进互联网技术进步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对策提供依据。

  二、“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系统结构流图构建

  1. “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系统结构流图

  (1)系统流位流率的确定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三次产业是系统的核心,消费水平是系统发展的动力,劳动力、技术、资金等水平共同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同时需要考虑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如对经济全球化等经济状况的依赖。在“互联网+”驱动下,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确定我国产业结构演化系统基本结构的五组流位、流率,如表 1 所示。

  (2)通过逐枝建立各流率基本入树构建流图模型

  根据理论与相关文献,引入中间变量逐一建立流率变量的基本入树图:互联网技术进步率基本入树T1( t ) ,建设用地基本入树 T2( t ) ,劳动力结构基本入树 T3( t ) 、资本存量基本入树 T4( t ) ,产业结构基本入树 T5( t ) ,如图 1 所示,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系统结构流图,如图2所示。

  2. 反馈环结构的行列式计算

  为了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系统结构流图进行整体分析,需要对复杂系统进行反馈环结构分析。本文应用树枝向量行列式反馈环算法,将所有的反馈环列出,以确定该系统结构中共含多少反馈环。计算系统的树枝向量行列式:

  计算此行列式,得到我国产业结构演化系统结构包含:二阶反馈环6个,三阶反馈环36个,如表2所示。其中,涉及互联网与产业结构之间反馈作用的反馈环有17个,均通过资本存量。

  2. 实证结果与分析

  由于方程组(1)中包含五个方程,估计时需要考虑到内生变量的存在和各方程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选择运用3SLS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1)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其中,企业研发投入(lnRD):东部区域和东北区域,企业研发投入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中部区域,存在显著正相关;西部区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进出口额(lnEI):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对外开放程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中部区域,存在显著负相关;东北区域,存在显著正相关。高新技术人才比重(lnHTL):东部区域、东北区域和西部区域,高新技术人才比重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中部区域,存在显著相关性。资本存量(lnK):东部区域,资本存量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中部区域,存在显著负相关;东北区域和西部区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区别在于:

  ① 东部区域

  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东部区域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率年平均 19.23%,互联网技术进步率逐年上升,年平均为1.01785。经过进一步测算,东部区域仅有广东省的研发投入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官方网站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中,广东省内共有14家互联网企业,分别来自深圳、广州和珠海。广东互联网企业的特点是重视“科技”,如腾讯、网易、金山等等。与之相比,北京的互联网企业重视“文化传播”,如百度、搜狐、新浪、今日头条等;江浙沪地区的互联网企业重视“商业”,如携程、大众点评、同程等。因此可见,东部区域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否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关键在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

  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不会显著影响互联网进步率。东部区域进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0.06%。经过进一步测算,东部区域仅江苏和浙江省,对外开放程度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其进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5.82% 和298.68%,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因此,东部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起到正向的推进作用。

  高新技术人才比重的增加不会显著影响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东部区域高新技术人才比重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4%。经过进一步测算,东部区域的河北、江苏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人才比重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仅河北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人才比重增长率为正,分别为3.36%和2.03%。据调查,2017年,仅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中国移动等8 家企业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总量就超过16万人。因此,可见高新技术人才对互联网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人才短缺,互联网技术进步受到抑制。

  资本存量的增加会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东部区域资本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14.04%。然而,进一步测算发现,东部区域仅广东省资本存量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是资本存量与整个东部区域的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推动互联网技术进步率。

  ② 中部区域

  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中部区域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率年平均 19.39%,互联网技术进步率年平均为 1.00947。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中部区域进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9.85%。高新技术人才比重的增加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中部高新技术人才比重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81%。资本存量的增加会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东部区域资本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23%。但经过进一步测算,中部区域各省的企业研发投入、进出口额、高新技术人才比重和资本存量与互联网技术进步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中部区域互联网企业发展一般,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仅7家企业上榜,山西省和江西省零上榜。但就各省分析,企业研发投入、进出口额、高新技术人才比重和资本存量的增加不会影响互联网技术进步率,对于区域整体的互联网技术进步率和高新技术人才比重均有正向的推动,说明中部区域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省际之间的溢出效应,尤其在研发和人才方面。

  ③ 东北区域

  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东北区域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率年平均 11.07%,互联网技术进步率逐年上升,年平均为1.03887,在四个区域中最高。经过进一步测算,吉林省企业研发投入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显著负相关。根据 《2018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有一家互联网企业上榜,说明东北区域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并不能推动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提高。然而,东北以传统产业为主,说明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对整体产业技术进步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东北区域进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6.35%。经过进一步测算,仅吉林省进出口额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显著相关。东北区域进出口多为低端产品,如纺织服装、钢铁制品和木制品。这些不能对互联网技术进步产生影响。

  高新技术人才比重的增加不会显著影响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东北区域高新技术人才比重的年平均增长率仅0.94%。但经过进一步测算,东北区域各省高新技术人才比重与互联网技术进步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可见,东北区域高新技术人才短缺,不能显著推动互联网技术进步率。

  资本存量的增加不会显著影响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东北区域资本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94%。但经过进一步测算,仅吉林省资本存量与互联网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④ 西部区域

  企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高新技术人才比重和资本存量的增加均不会显著影响互联网技术进步率。西部区域互联网技术进步状况不佳,年平均为 1.00108,四个区域中最低。根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西部区域共有4家企业上榜,分布在重庆、四川和贵州。

  西部区域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率年平均19.14%,仅四川和宁夏的企业研发投入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进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6.75%。仅青海和宁夏的进出口额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新技术人才比重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5.36%,相比其他区域较好,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高新技术人才比重与互联网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资本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87%,仅四川、青海、宁夏的资本存量与互联网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但是这些因素与整体西部区域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虽然部分省市逐渐发展互联网技术,整体西部区域互联网技术发展不佳,仍属于起步阶段。

  (2)资本存量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其中,前一年的资本存量(lnK0):在各个区域,前一年的资本存量与当年的资本存量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国内生产总值(ln(PI+SI+TI)):在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东北区域,显著负相关;西部区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外商直接投资(lnFDI):在东部区域和东北区域,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中部区域,存在显著负相关;西部区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固定资本投资(lnFAE):在东部区域、东北区域和西部区域,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东北地区相关性较强;中部区域,存在显著负相关。

  虽然,前一年的资本存量与当年资本在四大经济区域存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东部区域仅天津、上海、浙江和福建,中部区域仅山西、安徽和湖北,东北区域各省和西部区域仅广西、重庆、西藏、青海前一年的资本存量与当年资本存量显著相关。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也仅有部分省市存在其与资本存量的显著相关。因此可见,各种形式的资本均存在空间溢出效用。

  (3)第一产业产值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lnPIP):东部区域,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一产业产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中部区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东北区域和西部区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互联网技术进步率(lnIN):东部区域和东北区域,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与第一产业产值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中部区域,存在显著正相关;西部区域,存在显著负相关。资本存量(lnK):在各个区域,资本存量与第一产业产值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西部区域相比较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区别在于:

  ① 东部区域

  首先,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显著提升第一产业产值。东部区域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75%,第一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77%。但经过进一步测算,东部区域仅北京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一产业产值存在显著正相关。东部区域的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因此虽然整个东部区域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一产业产值正相关,但是针对单一省市,却没有显著相关;其次,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与第一产业产值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即依托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可实现中国农业集体经济规模经营。经过进一步测算,东部区域仅上海市,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与第一产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近年来,上海用物联网加速农业“智慧化”,开展了以需求方为主体的应用示范,进行精准生产,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推进了互联网在农业领域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② 中部区域

  首先,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抑制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中部区域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5.47%,第一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82%。经过进一步测算,中部区域山西、安徽、湖北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一产业产值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河南省存在显著负相关。河南由于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过渡地带,交通的大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河南农业的发展。因此,除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区位优势对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也有重要的作用;其次,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与第一产业产值存在显著相关性。经过进一步测算,中部区域仅山西省,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与第一产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说明在中部区域,“互联网+农业”已有一定效果,但是并不明显。山西省作为农业大省,通过“互联网+农业众筹模式”来建立帮农扶农的新模式,效果较为理想,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所在。

  ③ 东北区域

  首先,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抑制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东北区域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13%,第一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8.60%。经过进一步测算,东北区域的辽宁和吉林省,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一产业产值存在显著正相关。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32%,却不是依靠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与第一产业产值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经过进一步测算,东北区域仅辽宁省,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与第一产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仅辽宁省“互联网+农业”实施效果较为理想,辽宁的“12316金农热线”和“致富通”手机客户端为农民开展信息服务、专家讲座活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④ 西部区域

  首先,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抑制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西部区域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1.59%,第一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10.28%。经过进一步测算,西部区域的内蒙古、广西、重庆、西藏、甘肃、青海和新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一产业产值存在显著正相关,仅宁夏存在负相关。西部地区有充裕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后备土地资源。从农田作物的生产潜力看,青藏高原的开发程度约为 25%-30%;西北内陆为40%-50%;黄土高原为35%-45%。而且,西部区域大部分省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促进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其次,互联网技术进步率的提高会抑制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经过进一步测算,西部区域内蒙古、重庆、西藏,互联网技术进步率与第一产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仅新疆存在负相关。可见,西部区域部分省市“互联网+农业”实施的效果较佳,内蒙古的“互联网+农牧业”、重庆的“互联网小镇”和西藏的“电商农业”,这将成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趋势。——论文作者:李 昊1 ,范德成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1433.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