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论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12-02 09:07

  摘要:高校专业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专业内涵式发展是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为主要目标,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的设计、举措和实践效果。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个教育相融合的专业内涵式发展,需要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管理制度、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改革举措。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效应;专业内涵式发展

  一、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释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5月2日视察北京大学时强调,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意指体现高等教育本质内容的增强和增加。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内涵式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品质[1],对完善学生人格、素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对社会文明进步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对开辟新时代也能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高校专业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微观体现。

  二、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教育实践和教育目标的不统一。以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考核制度、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存在与教育目标的偏离。例如,教育目标中强调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存在实践课程课时不足、实践内容专业性不强、实践能力评价流于形式、实践教师人数或实践督导时数不够等问题。

  第二,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内容脱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对课堂上所学专业理论加深领悟和应用实践来检验专业理论的过程。实践课程内容需要与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有高度的契合性。但在实际专业教育中存在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内容平行推进缺乏交集的现象。

  第三,实践教学规范性不足流于形式。专业教育中存在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要求脱钩、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理论教学内容要求脱钩并存的现象。两个脱钩导致学生的实践活动专业性不强、实践考核规范性不足,进而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及其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效应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将其定义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文件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价值定位。由此创新创业教育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需要高度统一,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顺应了人才培养成长规律,逐渐成为科学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模式[2]。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高度统一、教育的现实性与应用性强、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参与感和获得感增加等优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效应。所谓融合效应,既指两种要素或两个事物相融合具有高度适洽性,又指两者融合后由于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而带来效应增量,产生“1+1>2”的效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效应体现在: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时和项目化运作弥补了专业教育中实践时间和资金等资源的不足;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的团队合作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提供机会[3];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对学生设计并申请项目的要求大大激发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担任项目指导或督导的角色要求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搭建了个性化指导平台;五是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和经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丰富了专业教育案例素材,增强了专业教育的现实针对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效应对专业内涵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效应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或缓解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内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高度推崇成果导向理念,教育和实践活动均靶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该理念的强化有利于警觉或纠正专业教育实践与目标偏离的问题。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搞好创新创业项目的“热身运动”,客观上对实践课程在专业内容和要求上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形成约束和监督。

  三是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和真实运作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自觉加强实务督导能力,有利于专业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项目化运作也能够很好地规避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的问题。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社会工作专业内涵式发展路径

  (一)明确社会工作专业内涵式发展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个教育相融合是社会工作专业内涵式发展的一种途径,目的地必然是专业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因此要规划路径,首先要明确专业内涵式发展目标。课题组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将社会工作专业内涵式发展目标确定为:通过内涵式发展提升专业教育品质,打造专业文化,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专业能力强、情商出众、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完善人格和综合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清晰两个教育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是将前者融入后者当中,既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二者的彼此渗透。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并成为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专业教育是主体,创新创业融入其中。所谓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创新创业教育要围绕内涵式发展目标与专业教育的各环节、各阶段发生“化学反应”,促进专业教育的改进和创新。

  相关期刊推荐:《现代职业教育》(旬刊)创刊于2015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的学术类期刊,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上旬刊:刊载大专、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等高品质论文;中旬刊:刊载中专、技校、职业高中、职业培训学校等相关论文;下旬刊:刊载工程技术和财会管理类论文,面向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征集高品质论文,传播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增进经验交流与信息传递,失去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的创新创业,其融入专业教育不等于自身的“消失”,不能失去独特的育人功能。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专业教育内容为素材,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相应能力的过程中与专业紧密联系,切实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是专业教育借鉴创新创业教育经验进行自我改进。在两个教育融合中,专业教育应在形式上充分借鉴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导向和项目化教育形式。

  (三)两个教育相融合的专业内涵式发展举措

  第一,创新管理制度。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制度。以学生为本、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参与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权利。因此,创新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参与。

  第二,建设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和实务督导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一是大力引进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或加大对现有师资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从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专业实务水平;二是完善专业教师兼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是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创业行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改进课程设置。设置体现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实现基础性和前沿性、专业能力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一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群。二是推进各门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学的一体化。三是引进网络教育资源弥补教师授课不足。通过引入网络教育资源、慕课等弥补现有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能力有限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拓宽。四是面向全体教育和分类施教相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既要面向所有学生开展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教育,又要根据学生创业意识、愿望、能力和个性的不同,为那些愿意创业、勇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学生配设高阶创业训练课程,做好分类施教。第四,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单向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师生双向互动的“对话式”“问答式”“辩论式”现代教学方式;改变讲授法“打天下”的局面,实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观摩式教学、实验式教学等多种方法齐头并进的多元化教学,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抬头率、专注率和参与率。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实现专业内涵式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作者:贾冰 张震业

  参考文献:

  [1]丁存霞.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成逻辑[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75-180.

  [2]安美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立体化”新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0):108-113.

  [3]王爽,邓少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思考[J].保山学院学报,2020,39(6):41-4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21224.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