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所需学习传达的精神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文章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影视编导”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方面的有效探索及取得的积极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影视编导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到“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也是高校立身之本[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一一融入学校的各类课程,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
(一)“课程思政”实施内容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合其主要目的,将思想政治融入每一门课程中,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和高尚的政治素养,这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要落脚点。高职院校培养的未来高素质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高质量的技术技能,更需要具有高质量的思想道德素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国家观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书容易育人难。“教”易于理解,就是指传授知识给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是上好课,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育人”的问题就是关乎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高校思考的问题。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全员育人是保障[4]。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时刻谨记教书育人,正确引导学生成长发展,更好地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基本理念,这是高职院校将“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生命和灵魂的重要体现。
(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院校总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00多所,本科院校1300多所,高职专科院校接近1500所。”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与本科类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侧重于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秉承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需要为目标,注重强调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为了适应新时代条件下工业化发展需求,培养更多高技能制造业技术人才,国务院于2019年开始试行高职类院校“百万扩招计划”。通过实施“百万扩招计划”,为创建更具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实施“百万扩招计划”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高职类院校学生来源更加广泛、生源结构更加复杂、学习理解能力差异性更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育人方案要结合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进行优化完善,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利用师德师风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和塑造学生,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5]教师自身要做到师德高尚,才能给自己的学生做表率,师德是教师职业操守中最基本的规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更要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学习老师处事的德行,这也成为新时代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自身的道德行为,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6]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特别提出:“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校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特别要关注一些带有各种问题的学生,高职院校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三全育人”的理念、目标和做法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提供条件和保障。
国家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的提升,也是希望当代青年人从内心深处激发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以往思政教育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按照国家的要求,高职院校相继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负责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虽然这一做法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专业课程教学是教育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教育体系中的新思想,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要将相关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近年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专业的核心课程“影视编导”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影视编导”课程教学中,合理设置思政教育内容,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加入到教学团队中,积极鼓励学生创作传播正能量内容题材的较高水准的影视剧本。影视剧本创作的人物设定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剧情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参与剧本创作的学生的“三观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也给受众带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新时代媒介及影视传媒专业发展
(一)新时代下媒介变化
随着信息化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向外界宣传本单位的方式从以前的文字报道、电视电台报道、刊登报纸等演变成了当今的短视频、动画等网络宣传形式,产生了自媒体(抖音、哔哩哔哩、微博等)和电商直播等新媒体行业。在网络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了解外界信息。随着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视觉媒体已融入人们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每天通过智能设备观看视频和阅读新闻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相较于新媒体手段,报纸等传统媒体逐渐显现出时效性弱、信息单一等局限性。
(二)影视传媒专业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影视编导等专业的产生是为了迎合当代媒体不断更新发展的需要,本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艺术学、文学、计算机等专业,为新时代发展所需提供综合化专业人才。影视传媒专业是将媒体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面向适应新时代各类新媒体产业工作流程(包含从前期剧本内容创作、中期拍摄至后期剪辑全过程)的复合型人才。
“影视编导”课程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学习“影视编导”课程内容的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的影视节目进行一定水准的文本策划。课程设置上有数码摄影等基础课程作为前期铺垫,以及影视拍摄课程的辅助教学。教授学生影视故事创作技法,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一个模块结合一个思政教育内容。例如,世界影视文化融合,生命观的探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等内容。希望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本课程的重难点在于影视剧本的创作,影视剧本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在影视行业中,“编剧是影视的核心”这个观点被广泛认可。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编剧的水平占了七成。和文学家写书一样,剧本创作也需要不断打磨才能完成。作为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生,影视剧本创作的学习,更应贴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在学习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多思考多打磨出优秀的影视剧本。在全球信息化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各国各类影视作品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学生在了解和收看各类影视剧的同时,不仅可以主动汲取其中积极正能量的元素,培养艺术审美感,更能增加知识储备,搜集创作灵感,学习各国编剧导演的优秀创作思维。
三、“影视编导”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模式
(一)思政教育与影视文化内容的结合
世界是个“地球村”,当代青年应该“走出去”,用心观察这个世界,在探索中不断成长,成为有志向有理想的青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影视文化,多元化的影视文化交流发展不仅能帮助我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更能培养学生对待世界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影视编导”课程很好地加入各国影视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为今后能创作优秀剧本,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基础。
相关知识推荐:怎么选择期刊有利于论文顺利地发表
电影起源于西方,直至20世纪初期才传入我国。西方的影视文化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例如陪伴着“80、90一代”成长的《HarryPotter》《TheTransformers》《BacktotheFuture》等影片,体现着西方影片浓厚的科技元素,也刻画出了人类顽强拼搏、善于想象的性格特征。
当代知名制片人黄硕在采访中提到:“作为未来的影视工作者,可以多汲取世界影视艺术的精华,为今后中国影视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添加新动力。”许多国际著名的影视剧就吸纳融合了很多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例如《TheTransformers》里加入了中国制造元素和中国演员,更能显示出影片多元化[7]。这些创作的思想元素值得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学习,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影片和故事剧本,开阔眼界和思维,多角度分析。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播放几部与主题相关的西方影视作品,再进行“头脑风暴”,以小组为单位,以“法国电影新浪潮、香港电影新浪潮、美国电影新浪潮”等主题进行剧本创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享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和相关知识要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8]“影视编导”课程可以在培养学生影视剧本创作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培养高尚素养。
而今,中国影视行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讲述“中国故事”的影片出现在了国际电影节的荧幕上,例如《活着》《流浪地球》《这一年》等,生动讲述了中国本土的生活状态、现代科技发展和对未来新征程的期望。作为当代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更要学习的是如何去展现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助力中国影视行业迈向新征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剧本。以“网贷”微电影剧本为例,本专业学生结合“诚信、法治、文明”的价值观内容,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制宣传片:“男主角为了给自己心爱的女友带来更好的生活而去借了网贷,但由于生活现状的压力无法偿还,欠了很多债务,最后在学校的帮助和警方的教育下改过自新。”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要不断思考和完善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巧妙地结合,如何从内心深处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锻炼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9]。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团队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多构思、多创作好的剧本。用观察生活的耐心去编剧、摄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国影视行业将不断发展前行,国产影视剧和动画片发展也蒸蒸日上,希望学生在将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影视剧,展现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好画卷。——论文作者:李由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2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