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论文》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实践探究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实践探究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12-04 16:28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培育创新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为适应时代要求,高等院校在影视类传媒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强化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赛促学”育人模式以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将实际赛事主题作为课程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研讨行业热点讯息,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以当下学科竞赛现状作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学科竞赛的内涵与现状,以及以赛促学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措施,以期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提供借鉴。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实践探究

  关键词:以赛促学;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

  引言

  早在2006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在科技发展大会上提出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时至今日,创新型国家建设依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之一。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1]。2020年7月,习近平同志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他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长远来看,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将我国建设成为前沿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则是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前提。

  应试教育强调“注入式”与“满堂灌”,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迫使学生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在无形中产生了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困境。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及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实践能力。

  社会对于传媒人才的需求越发注重应用性、技术性与创新性。因此,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传媒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以课程作为载体,以竞赛主题作为课程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充分培养学生的应用、思辨能力,这对于高校创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科竞赛的内涵与现状

  学科竞赛是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并通过产出导向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一种良好育人方式。以传媒类相关专业为例,目前传媒类的学科竞赛主要围绕着广告创意、设计比赛、播音主持与影视摄影这四类主题展开,其中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知名度较高,此类赛事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考量,赛事主题围绕社会行业热点展开,依据主办方性质与赛事规模分为国际竞赛、国家竞赛、省级竞赛与市级竞赛四类赛事级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追踪传媒类相关专业学科的发展前沿与方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一所立足辽宁、面向全国的应用型民办高等院校,校内设有数字艺术学院,自2004年建院以来,学院相继建设成立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等五大传媒专业,学院师资水平较高,专业资源平台广阔。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将专业竞赛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围绕竞赛选题,或个人或团队合作,对选题进行调研、设计、实施与应用,并在教师指导下形成项目成果进行参赛,效果显著。然而日益渐增的竞赛数量也为专业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难题:课程内容更新缓慢导致授课内容与专业比赛接洽度不高,课程体系分散致使学科竞赛未呈系统化管理等。故此,借助学科竞赛实践平台,思考以赛促学教育模式在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了当务之急。

  二、传媒类专业以赛促学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针对传媒类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显示,传媒类相关企业在岗位聘用方面更加强调人才的创新性与应用型。高校在依托传媒类专业竞赛平台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结合实际调研以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是构建“阶梯式”传媒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以赛促学主题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系统的课程实践活动体系与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为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二是打造“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团队,重视教师教学与竞赛教练之间融合机制,力图形成“产业—赛事—课程”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以此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保障。三是构建融入产出导向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创造实际操练机会。四是构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传媒学科竞赛平台,建设多类型实训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平台保障。

  三、以赛促学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措施

  依托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传媒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举措从前期规划、中期成果与后期实施三个阶段进行落实,主要由四大途径构成:“阶梯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双师双能型”教师团体的打造;实战实操型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融合实训平台组建。

  (一)以赛促学“阶梯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目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积极实行“TOPCARES-CDIO+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院工作室优势,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工作。从各专业具体参赛情况来看,我院在学科竞赛领域已从数量与质量上彰显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实践能力难以匹配学科竞赛难度等。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以赛促学“阶梯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即通过整合传媒五大专业教学特色,将四学年分步对接具体的实践课程与学科竞赛,助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与创新实践应用的同步稳定提高。以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为例“,阶梯式”培养方式主要分为“大一夯实理论基础,大二理解内化专业知识,大三拓展巩固,大四综合应用”四个阶段,实施步骤主要分为:大一学年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自我思辨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竞赛等活动;大二学年进行专业知识讲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思辨,侧重参加传媒类基础竞赛;大三学年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启发学生加强专业思辨,鼓励学生参加体现专业性的综合类比赛;大四学年,使学生对四年专业所学进行综合性的应用,指导学生实战实操参加企业项目,具体实施如表1所示。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打造

  “双能型”教师是指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积极融入企业和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型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3]。“新文科教育理念”侧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整合能力及创新能力,这迫使教师必须培养超前思维,提升自我。学院对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措施:通过校企联动引入行业资深专家走上讲台,使其围绕真实竞赛项目开展实战教学与讲座;此外,学院积极鼓励师生进行社会实践,推荐教师、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学习,实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以此为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并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学科竞赛对接,确保传媒各专业实践教学的良好开展。

  (三)CDIO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

  辽宁省大学生媒体科技竞赛要求学生围绕传媒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问题,进行自主参与、调研、分析与探究,了解传媒科学的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辨性与应用能力。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路径存在教学计划不成体系、产学研链条断裂、实践课程失衡等问题,已不适应以赛促学环境,因此学院结合实际积极推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科学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相关知识推荐:发表论文投稿如何选择期刊

  优化后的实践教学方案模拟传媒行业系统的真实工作场景,由教师将竞赛主题作为课程项目进行教学设计,使CDIO理念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大过程贯穿实战教学流程。首先,调研开课课程与实际项目的疏密程度,增设创新课程与思政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设计。其次,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按部就班,由表及里地确保各层次学生理解掌握。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项目报告书,进行反思与总结。此方案打破了教师孤立的单项传递知识模式,实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双向互动性探究学习[4]。

  (四)融合专业平台搭建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依托“辽宁省数字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大连市媒体艺术互动体验展馆科普基地”等平台,有效整合了校内资源,构建了由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实践平台与行业实战平台组成的多功能复合型融合实训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主要由学院工作室、学院实验室组成。工作室主要为传媒各专业学生提供较为独特的学习环境,在学科竞赛方面承担了重要角色,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竞赛相结合,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发展。专业实践平台主要由大学生社团与新媒体平台构建而成。社团与新媒体平台可以聚合校内传媒各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项目,采用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实践的方式进行,增加了项目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行业实战平台主要由校企合作企业构成,学校与企业之间互通有无,共同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传媒人才贡献力量。

  四、以赛促学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成果

  据统计,自2020年初至今,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已参与到各类传媒学科竞赛中的人数高达300人次,获奖达26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30项,省级获奖90项,市级奖项20余项。尤其是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院师生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迅速建立项目组并及时确定了“战疫”的活动主题,最终完成了一份鲜活的“战疫”创作成果,千余件抗疫作品受到了大连市多家艺术单位、媒体单位的关注与肯定。

  基于当前培养效果来看,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学科竞赛这一有利平台,学校需从人才培养观念、实践教学竞赛课程体系、培养平台、竞赛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通过专业学科竞赛,不仅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稳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也同步获得了有效提升,学院特色培养更是得到了显著的升华。

  总之,以赛促学育人模式不仅提高了传媒专业广大学子的实践技能,也对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把控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竞赛质量、竞赛层次与激励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做出新的思考与探索。唯有如此,才能使以赛促学这一模式切实可行地作用于学生的创新实践学习之中,为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论文作者:王琳琳,李济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21280.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