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未知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家曾用实验来探寻人在分析或者运算时所体现反映的智力高低,而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人对事物的兴奋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人对事物是否感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加强,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激发兴趣;语文教学;创新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动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随之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渴望,自然就会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之中,锲而不舍地与学习中的困难抗争到底,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觉得因为学习而快乐。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扩展语文教学的涉及面
语文教学内容的涉及面范围广阔和学生兴趣的范围广泛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可以拓展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涉及的知识非常广,从认知学到自然学,海纳百川,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的。因此,语文的教法是先广博而后变通,万不可陷入狭隘的“学认字”错误理解之中。有了这样的理念后,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延伸知识并使日常生活与书本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知行合一的知识。当知识点与学生自身的经历有所相关时,他们的“信息接收器”会自动专心注意这个知识点,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加与其相关的知识点扩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二、加深语文教学的深度
兴趣对语文教学的深度影响体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上。比如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字面意思和语言词句产生兴趣,有些学生对语文文章的情景和文化内涵的本质发生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到更高的层次,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语文知识背景和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加深语文教学的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后,深层知识点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让他们渐渐养成钻研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的过程。为了达到引导学生更有期待地去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引进创新的教学方法,用创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方法的创新因人而异、因班不同,但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四点原则来创新教法:
1.灵活变通。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写法大致类似的段落时,可以重点解读几段,其它段落让学生模仿、自学、阐论。通过这样类似的模仿、练习,可以增强学生投入实践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己有见解地分析、思考。教学课堂是一个历程,是有变化的,因而教师要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灵活地使用一些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变化的课堂,会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让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地上课听讲。
2.一针见血。教师在讲解文章内容的“高潮”处时,可以直击重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学习兴趣的热度不消退。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是有一个曲线度的,教师可以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有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文章的重点高潮处,一般都是跌宕起伏,有其趣味性和悬念性,但也需要教师重点渲染、发挥,保持学生的兴趣。“一针见血”的方法不仅能帮学生掌握重点学习内容,也能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作。
3.顺藤摸瓜。在教学课文时,抓住课文线索可以简化课文的解读步骤,即抓住内容中的一条主线来讲解,把其余内容都串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保持清晰的头脑,避免文章晦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打击。教师讲解课文的逻辑主线清晰,能给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打好基础,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并不断思考延展其他小知识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随时都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这种创新方法能让学生学习到结构性框架方面的知识,让其慢慢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扩展的兴趣。
4.简明扼要。文章中有些中心思想比较明确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概括大意,然后探讨文章内容是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获得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喜悦。课堂上,学生自己能够讲出自己的看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激发其思考表达的兴趣。简明扼要的方式运用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快速高效地学习文章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知识汲取能力。同时,简明扼要的知识点概括,可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快复习速度,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采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重要的知识信息传递方式之一,而信息传递的途径则主要是通过教学语言。优秀的教学语言既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可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
1.口头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以口头语言为主、肢体语言为辅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语言准确清晰、用词精确干练、条理清楚分明是口头语言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情况,尽量使用较为常见的词来讲课。对于学生学习过的词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复习过程。口头语言有时还应根据讲授的内容,增添情感在内。因为学生的感知能力都是较强的,用情感带动学生来欣赏文章,有利于其对文章的把握。
2.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主要是通过姿势、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有时候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强化和补充口头语言,最终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肢体语言是直观性的语言,是学生可以用眼去看的。故而教师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所要讲的知识点时,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一定的肢体语言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直观性教学
学生的兴趣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要想时时刻刻保持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性教学的方法,去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直观性教学可以通过以下三点实行:
1.教学器具的直观。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教学器具来辅助教学,便于学生对事物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器具主要有图片、模型、实物以及实验器材等。直观的视觉表现,能够让学生不再仅仅是听教师口头表达,而是有了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2.教学载体的直观。教学器具的应用使得教学过程更生动,而声音、图像、视频等教学载体的魅力则在于能化静为动,给人立体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让教学更生动丰富。动态的表达效果,可以让课堂展示更加丰富多彩。
3.教学形式的直观。加强教学形式的直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教学游戏,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游戏、情境表演等活动是很好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来理解文章内容。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活动的教学方式顺应其天性,会更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习,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保持。
小编推荐优秀教育期刊 《吉林教育》是核心期刊吗
《吉林教育》是全国创刊最早和发行量最大的教育刊物之一。1992年被评为”北大核心期刊“。以发展提高中国校外教育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开展中国校外教育学术交流,促进中国校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办刊宗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