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支持作为影响自尊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是心理学界关注的领域。关于社会支持的三部分对自尊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本文总结以往自尊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重点关注大学生被试群体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
关键词:自尊,社会支持,关系,核心期刊论文
自尊作为人格核心和自我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领域。Coopersmith(1976)对自尊进行研究,他将自尊视为个体对自己做出并通常持有的评价,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同时表明个体在多大程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1]。最早赋予自尊定义的是美国心理学家W.James(1983),他定义自尊为对自我价值的感受,其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并提出了著名公式:自尊=成功/抱负[2]。随之,西方H.Marsh(1989),N.Branden(1998),我国心理学者朱智贤(1989),顾明远(1990),荆其诚(1991),林崇德(1995)等先后从不同角度定义自尊,并编制自尊测量量表,探讨结构模型,开展自尊与依恋、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等关系的大量研究。
国外学者库利认为,自尊是一种社会建构,来自他人积极的关注形式,如赞许、尊敬等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这种赞许和尊敬可被称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人在与他人发生联系时所表现出的社会属性。一般地,社会支持可分为主观支持即领悟社会支持和客观社会支持两类,多数学者认为,领悟社会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领悟社会支持指个体对支持的知觉,是一种稳定的、存在于个体之间,表现差异的特征。但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社会支持除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外,我国学者肖水源(1987)还提出了社会支持利用度,即个体对社会支持利用情况。
个体自尊在发展过程中,社会支持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卜畏的研究结果呈现:在大学生群体中,个体自尊和社会支持相关显著,无论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还是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上来说,社会支持越多,自尊越高[3]。彭欣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三者均与自尊有不同程度的相关[4],其中支持利用度与自尊相关显著。以上结果证实了肖水源的理论。严标宾、郑雪和刘秀艳等人的研究也得出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相关的结论[5][6]。但是也有一些调查研究不支持“自尊与对支持利用度相关”,如张晶,洪一丹(2009)在以师范类大学生为被试的调查研究中,经统计分析:自尊与社会支持利用度无显著相关,但其结果同样证明了自尊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显著正相关;且发现在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的自尊等级差异,而在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上自尊等级差异不显著;该研究还得出结论:低自尊与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均相关;高自尊与支持利用度相关不显著,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相关显著。这个结果也更进一步说明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与自尊水平正相关,增加对社会支持的感受对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学者们纷纷探究社会支持对自尊产生影响的同时,另有研究从自尊对社会支持影响的角度,反向展开,得出自尊高低对社会支持亦有影响, 自尊高低等级组在社会支持得分上差异显著,但此研究和结果仍有争议。
心理学界关于社会支持对自尊的影响众说纷纭,但纵看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不同研究者得出了相似的结果。范兴华研究认为,友伴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情绪情感支持对自尊高、低等级组均有显著预测作用[7]。张奇、王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同学朋友的支持与自尊相关程度最高,将同学朋友支持引入对自尊预测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同学朋友的支持是其自尊获得的主要来源[8]。国外学者Feeney,Brooke(2004)从给予和接受社会支持两角度分别研究,得出:对友伴的积极性反应支持有助于个体获得理想的预期奋斗目标,增加主观幸福感,促进并提高个体自尊水平[9],即给予朋友积极性支持同从朋友处获得积极性社会支持作用类似,均有助于提高自尊。除同学朋友的支持,还有父母家庭,老师学校等的支持有助于大学生自尊的提高。刘春梅等人曾统计数据:青少年自尊的影响因素中,29.8%可由青少年所感知的社会支持系统所解释[10],父母亲的社会支持分别可解释其中的8.5%,5.8%由朋友的社会支持来解释,7%由教师的社会支持所解释。国外Lapointe的研究也显示,青春期个体自尊水平与其对母亲的依恋和从母亲处获得的社会支持有关。Allen的研究表明,青春期大学生的同伴交互影响、从父母亲处获得的社会支持可使个体自尊水平得到增强,同时自尊的提高有助于青春期自身健康成长,有效控抑郁的发生,无论是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只要个体内心所能感觉到的支持都能促进其自尊发展,同伴的鼓励和支持效果尤为明显[11]。
社交自尊是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能力及交往状况的情感评价和体验。王艳芝(2007)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社交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姚晓琳等(2007)的研究更进一步得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内支持、家外支持与社交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526,0. 446和0. 515,也就是说,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越强,其社交自尊水平越高。胡韬(2011)在关于流动少年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机制的研究中,经中介效应分析法得出,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调节作用不显著。陈灿锐、李炳全(2008)做家族主义对自尊的影响的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家族主义是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对自尊施以影响,且领悟社会支持为完全中介效应,即家族主义是完全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影响自尊的。
Oubosietal(2002)研究发现自尊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的健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缺乏社会支持,将导致自尊水平下降和相应的身心问题。Gallo(2005)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自尊、自我感知到的社会压力与控制感相关。Galambos以青少年为被试的纵向研究得出一致结果:青少年自尊水平和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个体成年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其中,不断增加的社会支持和美满的婚姻家庭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减少成年期抑郁、焦虑和愤怒的发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自尊水平也相应越高。同时研究还发现家庭中父母拥有高教育背景可以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其子女的自尊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心理学探新,2003,23(4):10
[2]James.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33-87.
[3]卜畏.大学生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6.
[4]彭欣,马绍斌.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40-41.
[5]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 育,2006,(3).
[6]刘秀艳,司秀玉,吴少敏.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 理科学,2009,(3).
[7]范兴华,方晓义.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 23(5):379一381.
[8]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2).
[9]刘春梅,邹汉.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与自尊的关系.心理科学,2007,30(3):609-612.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