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更好地构建典型灾害多发地域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为相关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撑,采用灾害多发地域档案数据与问卷数据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灾害多发地域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路径; 选取位于古滑坡带上的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分析当地档案数据与问卷获取数据的空间对象分布特征,并以问卷调查的局部数据验证相关档案数据的可靠性,最后,在翠华镇社会关系网络基础上,分析该灾害多发地域的应急预警信息传播特点,提出“分区域预警,以户为单位传播预警信息“的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档案数据与问卷数据相结合方法构建灾害多发地域社会关系网络的方法可行,能够为相关应急管理措施提供参考和支撑。
关键词: 灾害多发地域; 社会关系网络数据; 社会关系网络建构; 问卷调查; 档案数据
0 引言
Euler 与 Konigsberg 的“七桥问题”打开了网络科学的新篇章[1]。网络科学被用于研究复杂系统中的诸多复杂问题。通常,真实的复杂系统往往被抽象为 1 个由点和线所构成的网络图[2 - 4]。以社会关系网络为例,网络中的点被看作真实系统中的人,而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被看作真实系统中人与人的交互关系,如: 亲属关系、同事关系、地缘关系等。不同社会文化和地质环境背景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灾害多发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一般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和组成要素也是不同的。但无论处在何种社会关系网络中,大多数社会个体的行为主要依赖社会关系的牵引而形成交互,从而产生社会群体行为。通过对灾害多发地域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构建、分析,将有助于开展人类行为交互、大面积人群协同[5 - 6]以及舆情预警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加强灾害时对公共行为的控制与管理[7 - 9],进而强化应急保护效果,提高灾害时公众安全健康的保障力度。
灾害多发地域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构是开展针对性社会关系网络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之一。在社会关系网络建构方面,Milgram[10]较早对社会关系网络展开了研究,其研究团队召集 296 名志愿者开展信件传递实验,研究发现了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六度分离理论”。此后,部分学者[11]从自身研究兴趣点入手,抽样选取所要调查的社会群体中的个体( 俗称“线人”) ,对多个“线人” 以访谈的方式进行交流,进而获取社会关系数据矩阵。在实际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为了解实际的社会情境,长时间处于情境环境中并通过观察得出社会关系数据是较为传统的方法之一[12 - 14],除此之外,问卷调查法也 是 较 为 实 用 的 方 法 之 一,其 中 包 括 提 名 生 成法[15 - 16]、职位生成法等。但是,单纯的问卷调查法所能获取的数据往往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基于此,利用档案数据收集社会关系网络数据也成为研究者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主要方法[17 - 19]。然而,档案数据与实际问卷调查数据之间的时间差异性仍然是建构社会关系网络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本文以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将 2 类传统方法相结合的灾害多发地域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路径,为后续围绕灾害多发地域社会关系网络开展相关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1 灾害多发地域社会关系网络建构框架与路径设计
本文以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利用档案数据收集及问卷调查数据验证的方法,开展相关社会关系网络建构框架与路径设计,主要包括: 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进路、社会关系网络调研边界、调查问卷设计等 3 方面内容。
1. 1 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进路
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进路,即档案数据、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提高数据收集量的同时,提高数据可靠性。本文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构主要以户为单位,采用 3 种基本调查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相关工作,在开展工作前,首先需要了解所调研区域的覆盖面积、人口数量、行政区域划分等基本特征。
1) 实地访谈
随机抽取部分区域的家庭户开展入户访谈调查。选取区域主要遵循以下 3 个原则: ①所选区域在被调研范围之内; ②多个选择区域应该具有明显的距离差距或行政分区差异; ③选择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点,如人口密集、热点活动区域、本地人居多或租户居多等。
2) 问卷调查
根据所调研区域的整体布局,均匀选择问卷发放区域,可以按照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分布情况或者行政区域划分均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数量可以视情况而定,确保问卷被访谈者的整体特征,如分布区域、分布密度等,与第 3 种方法中所获取的档案数据接近即可。
3) 档案数据提取
向相关管理部门请求提取可用的人员档案资料,结合资料内容生成档案中所涉及人员住户的地理位置布局、人口密度分布等数据,与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同比例缩放比较,确保地理位置布局和人口密度分布的一致性。
在以上 3 种方法获取结果一致的情况下,综合 3 种方法的调研结果建构该调研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络。需要说明的是: 在问卷调查或者档案数据收集过程中,灾害多发区域与其他区域略有不同,如问卷调查过程中会涉及社会个体对灾害的反应、第一时间通知对象、以及与重点对象的关系等。
1. 2 社会关系网络调研边界
社会关系网络调研边界,即模糊界定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范围,本文以行政区域为划分边界的主要依据,不同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是不同的[20],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边界直接决定了所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影响因素,而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影响因素是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边界可以依据实际的行政分区、人员密集程度、或者区域特点进行划分,如单一的社区结构、地理位置特殊的村落、具有特殊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的乡镇等。
1. 3 社会关系网络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传统问卷调查的设计理论[21 - 22],灾害多发地域社会关系网络数据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涉及 3 方面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边界; 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问卷提问中主观词汇的定量化设计。
1. 3. 1 问卷调查内容边界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本文中的社会关系单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而考虑到本文所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用于研究公共安全问题,因此紧急状态下典型的社会关系是重点调查对象,即在紧急状态下,主要为个体提供紧急信息,并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关键链接关系。社会关系的种类多种多样,在调查问卷设计的过程中,界定所调查社会关系的种类至关重要。广义上,社会关系可分为地缘关系、亲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结合本文以住户为研究单位的特点,以及紧急状态下显著影响个体行为的特点,本文主要提取 3 种典型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网络建构对象,即邻居关系、亲属关系和同事关系。而对于社会关系的亲密程度、敌对关系等,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设定来衡量,例如: 理论上,同住在 1 户的亲属或直系亲属的关系比居住地相对较远或隔代亲属的关系更为密切; 交往较为密切的邻居比互不相知的邻居关系更为密切; 同一部门的同事比同一单位非同一部门的同事关系更为紧密。
1. 3. 2 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本文中,社会关系问卷调查以住户为单位,与住户中被访者相关的所有人都可以抽象为最终所刻画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点; 问卷调查中所涉及的所有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会被抽象为所刻画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边。这里所调查到、访谈到的人可以称之为传统方法中的 “线人”,通过“线人”以滚雪球的方式获取更大范围的社会关系网络数据。由此可见,为刻画抽象的社会关系网络,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需要提供 3 个基本信息: 与被访者相关的人是谁; 与被访者相关的人有多少; 相关人员与被访者的关系是什么。其中,第 1 个信息内容的设定是为了避免网络中重复点的出现,即避免同 1 个人被设置了 2 个或多个点的情况出现; 第 2 个信息内容的设定可以直接表明需要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刻画的点数量; 第 3 个信息内容直接设定了被访者的点与其相关点之间相连的边属性。
多灾害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络数据建构旨在搜集并调查灾害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络数据,形成以多灾害区域为背景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根据上述的分析,在进行区域社会关系网络问卷设计时,社会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属性是重要获取信息之一。在进行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除社会关系属性之外,社会关系的强弱也是紧急状况下社会个体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问卷内容设计时,会涉及到被访者对社会关系属性以及关系强度的主观衡量。为后期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分析以及公共安全管理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
1. 3. 3 主观性词汇的定量化设计
在调查社会关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很多主观性词汇,如被访者与其邻居的关系是否够密切这类问题,不同的被访者对关系达到何种程度可以称之为 “关系密切”的考量是不同的,甚至于,设计问卷者与被访者之间对这类主观词汇的考量也是不同的。如果无法做到统一标准,可能会对社会关系网络建构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定量化这类主观词汇是在社会关系调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1 个步骤。
本文针对灾害多发地域社会关系调查,主要采用设计者统一标准的方法或间接提问的方法定量化主观性词汇。例如,对于被访者与其邻居关系是否密切的问题,可以从被访者是否知悉其邻居姓名、住户人数等问题的答案中间接推断主观性信息。
2 应用实例
2. 1 云南大关县概况
云南大关县县域地形南北长、东西窄,为山地地貌,山高箐深,地表崎岖。云南大关县的县城位于翠华镇上,翠华镇属二半山区,地形东南偏高,山峦起伏,处于翠屏山古滑坡的大滑体上。旱、涝、风、洪、雹、虫、山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大关县全县大小滑坡 164 处,其中大滑坡 64 处。县城翠屏山为古滑坡带,面积 1. 82 km2 ,滑坡体积约 12 740 万 m3 ,威胁县直 70 多个机关单位、6 所学校 1. 7 万余人和 2 500 亩农田、2 km 国道线、2 亿元以上财产的安全[23 - 24]。
云南大关县除了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之外,多民族混合的人口结构也是其突出特点,县境世居民族有汉、苗、回、彝。1993 年 统 计 全 县 少 数 民 族 种 类 多 达 12 个民族[23 - 24]。
2. 2 翠华镇社会关系网络建构框架
2. 2. 1 翠华镇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边界
翠华镇主要由龙洞社区、辕门社区、和笔山社区 3 个非封闭式社区构成。其中笔山社区覆盖面积最大,涵盖人口最广,共涵盖了翠华镇将近一半的住户,多达 3 000 多户人家。本文以行政区域划分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边界,此次社会关系网络建构以翠华镇最大的社区— 笔山社区为重点调查区域。由于县城覆盖面积不大,而且笔山社区涵盖了县城核心地点和较为繁华的区域,在实际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被访者很可能来源于其他社区。因此,此次实际社会关系网络调研的边界以笔山社区为主,其他社区为辅,调研范围涉及整个翠华镇。
2. 2. 2 翠华镇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进路
翠华镇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进路主要有 3 条: 实际入户访谈; 调查问卷发放; 提取档案数据资料。
翠华镇笔山社区共设有 1 个居委会管辖,由于覆盖面积广,涉及人口多,居委会下设 10 个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有 1 名管理组长。此外,翠华镇的菜市场及周边佳园路、北门街为县城较为繁华的区域。繁华区域内主要以经商为主,因此可能涵盖有其他社区的住户在内。
此次翠华镇社会关系网络调研的入户访谈选定 3 个特点较为突出的核心区域展开,主要从笔山社区居委会、佳园小区和菜市场展开。其中,笔山社区居委会是唯一综合了解笔山社区的行政管理单位; 佳园小区是笔山社区住户人口较为集中的小区,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的租户; 菜市场是翠华镇住户人员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由 10 个组长在各自组管辖范围内进行定量发放,基本可以全面涵盖整个笔山社区。除此之外,调研组向翠华镇居委会申请提取了部分包含有住户基本人口数量和详细家庭地址的档案资料。
2. 2. 3 翠华镇调研住户分布情况
基于以档案数据为主、实际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数据验证为辅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构方法,此次翠华镇社会关系网络调研实际入户访谈和问卷发放达 150 户,提取数据档案资料达 1 806 户。其中 150 户的调研数据和 1 806 户电子档案数据的住户分布情况分布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以发现,图 1( a) 和图 1( b) 的住户布局都是以县城( 笔山社区所在位置) 为密集区域,其次皆有部分住户地址散落在其他区域。为了更准确地比较 2 类数据表述的住户分布一致性,基于 2 个住户分布图,利用 Arcgis 进行点密度和核密度分析,此处的点密度是指根据落入每个单元周围领域内的点要素计算得出的每单位面积的量级,核密度用于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领域中的密度。经过 2 者分析,能够直观地展现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如图 2 ~ 3 所示。
由图 2 所示的 2 类数据点密度分析图可以发现,电子档案数据中被访者住户覆盖面积更为广泛,涉及到玉碗镇、木杆镇、天星镇、吉利镇等周边乡镇,这可能是由于翠华镇居民实际的居住地位于相邻的其他乡镇区域; 其次,电子档案数据中被访者住户密集区域是县城中心 ( 虚线圆圈区域内) ,而入户访谈及问卷调研数据的住户密集区域形状、密集程度与电子档案数据类似,皆是县城中心( 虚线圆圈区域内) 。因此可以判断,实际调查数据基本可以验证档案数据的可靠性。基于此,认为这两类数据可共同用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季刊)创刊于1990年。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专门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黄土湿陷、粘性土胀缩、冻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矿井突水、岩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机制、规律、监测、预报,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学术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1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