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理工论文》稳定围岩地层盾尾管片壁后注浆窜浆预防研究

稳定围岩地层盾尾管片壁后注浆窜浆预防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理工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04-23 09:26

  摘要:在稳定性地层中盾构掘进,盾尾管片壁后注浆将不可避免沿着盾壳与地层之间的缝隙窜浆到刀盘和开挖面。而普通的同步单液浆和水玻璃双液浆则不满足盾尾注浆的充填性和泵送性的要求。为此,本文采用宾汉姆流体建立了盾尾浆液流失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流失量与浆液性质、缝隙厚度、注浆压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同步双液浆,其随着时间变化,初凝时间、稠度可调。当B料的掺入比为浆液的1.5%左右时,可满足稳定性地层中同步注浆的性质要求,基本上不发生窜浆。

稳定围岩地层盾尾管片壁后注浆窜浆预防研究

  关键词:稳定地层;盾构;同步双注浆;窜浆

  1研究背景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43个城市开展地铁建设。城市地铁建设不可避免会严重影响城市交通。而盾构隧道法由于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机能的影响,成为城市隧道建设的主流方法。设计盾构机械时,为了避免盾构推力过大对后方管片结构造成不利影响,设计的刀盘外径通常比盾壳外径稍大,因此地层与盾壳之间存在一定缝隙。在软土地质中盾构掘进时,地层很容易填满该缝隙;但如果是在稳定性地层中掘进,则该缝隙不易被填充且存在时间较长。在全断面围岩、密实砂卵石地层中盾构掘进时,盾尾管片的同步注浆液有可能沿着该缝隙向开挖面方向发生窜浆,盾尾空隙无法充填满。打开顶部的管片注浆孔,大量泥水涌入隧道,管片同步注浆起不到固定管片的作用。长时间浸泡于液态状不凝固的浆液包裹之中,刚拖出盾尾的管片环受到较大浮力,不可避免会出现管片上浮、错台或破损。拖出盾尾的管片上浮引起管片环错台如图1所示。

  国内外专家对同步注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宋天田等[1]分析了盾构隧道盾尾同步注浆的作用机理,又进一步采用理论分析及计算的方法,对同步注浆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了研究;张雨帆[2]以同步注浆对隧道上浮及管片错台的影响为主体框架,先后对盾尾空隙浆液充填压力分布规律、浆液渗透扩散规律、注浆产生的上浮力对隧道局部错台及整体上浮的影响以及施工期管片错台规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赵军[3]对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压力分布模式及其引起的地层变位展开研究,得出浆液沿隧道纵向压力分布的规律,并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仿真模拟,系统分析盾构掘进过程中注浆压力分布模式、同步注浆时间、等代土层厚度以及掌子面推力对地层变位的影响规律。

  目前,国内同步注浆所用浆液以单液浆为主,对同步双液浆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双液浆的性质总结和改良上。董作虎[4]等结合工程实践,从浆液材料、配比、注浆压力、注浆量及注浆要点等方面,对大管棚加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技术进行了总结;安妮[5]探究了水泥用量和水玻璃用量对双液浆胶凝性能的影响,并发现增大水泥用量有利于浆液强度的提高,并在传统水-水玻璃双液浆的基础上,复合水泥基-水玻璃双液浆用粉煤灰和矿渣代替部分水泥掺入,利用碱激发粉煤灰和矿渣活性的特点,最终形成由低CaO/SiO2的C-S-H胶凝体和耐久性很好的无定形类沸石类物质共同构成的密实体结构,有效提高了双液浆耐久性,同时降低了成本。王红喜[6]提出以钢渣复合粉煤灰、矿渣或偏高岭土等硅铝质材料形成低水灰比的A浆液,取代水泥浆液,与水玻璃混合形成新型的高性能双液浆注浆材料,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材料良好的工作性能、高固结性、高耐久性,并将该材料成功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施工中;刘旺[7]对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进行了正交设计实验,并研究了外加剂氯化铝和磷酸氢二钠对浆液凝胶时间、结石率、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后验证了最优配比能很好地限制隧道地表沉降。

  综上所述,对具有稳定性的地层进行盾构掘进,采用常用的同步注浆液单液浆进行管片壁后注浆,由于其初凝时间较长、稠度较低,不可避免会发生窜浆现象,难以充填满盾尾空隙。而采用常用的水玻璃双液浆虽然有较好的填充效果,但注浆实施过程中存在经常性堵管问题,因此并没有得到推广。本文开展了盾尾窜浆理论计算模型研究,并使用同步双液浆进行盾尾管片壁后注浆,以解决上述施工中存在的施工性和充填性矛盾,确保不发生窜浆以及充填满盾尾空隙、及时稳定管片,提高盾构掘进的效率。2工程概况广州一隧道项目某盾构段由33#井始发,沿芳村大道南大致向南前行,到达34号井。区间最小半径R=250m,区间最大线路纵坡40‰,区间埋深为19.04~29.97m。盾构区间隧道基本位于粉砂质泥岩中风化层、泥质粉砂岩中风化层,局部位于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层、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层、泥质粉砂岩微风化层中。基岩稳定水位埋深为0.85~7.2m,标高为4.62~10.16m。隧道周围地层自稳性较好,在盾构机穿越后管片和地层之间会形成较大的空隙,这样同步注浆时若浆液的初凝时间较长、稠度较低时可能发生窜浆现象,浆液流入压力舱污染掌子面,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效率。

  3盾尾窜浆理论模型计算

  3.1浆液沿盾壳与土层间隙渗透模型

  为了方便计算,进行以下假设:①浆液为宾汉姆流体,浆液在平板缝隙内的流速较小且恒定,只沿L轴单向流动,流体运动符合水力平衡条件;②浆液在注浆扩散过程中流型不变,不考虑浆液流变参数(如黏度)的时变性;③假定为理想平行平面流模型,裂缝宽度和高度均匀,即δ()L=b,δ()Z=δ。宾汉姆流体浆液是具有固相颗粒的非均匀流体(泥浆、水泥浆),其屈服值与液体中各颗粒间的静电引力有关,具有悬浮液的典型特征,流变曲线是不通过原点的直线。当外部施加的剪切力很小时,浆液只会产生类似于固体的弹性,并不会发生流动;

  4盾尾窜浆预防措施

  在自稳性比较好的地层中,若浆液流动性过高,稠度过低,则在同步注浆过程中,浆液很容易流向开挖面压力舱。与单液浆相比,同步双液浆具有凝结时间短、初凝时间可控等优点,可以有效防止窜浆的现象。

  4.1同步双液浆的制备

  本次双液浆为AB液的形式,在传统砂浆的材料基础上增加促强干粉A组分和液体激发剂组分B组分,试验配比如表1所示,其中B料占比指的是B料占其他所有材料总重量的质量比。制备流程如图7所示。

  4.2同步双液浆的基本性质测量

  本次测量了同步双液浆的初凝时间、强度、比重、泌水率等基本性质,测量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B料的掺入显著降低了浆液的初凝时间,并且随着B料掺入量的不同,浆液的初凝时间是可调的,而且其早期强度也可以适当提高。很明显,本项目研发的新型浆液既可避免普通双液浆的堵管,又能很好地充填满盾尾空隙并稳定管片。

  4.3同步双液浆塑性黏度的测定

  配出双液浆后、将浆液倒入NXS-11B旋转黏度计(见图8)的内筒中,目测浆液的黏度,并选取合适的转子,将转子慢慢插入内筒,使转子表面均匀覆盖浆液,启动仪器后选定一个转速,转子旋转过程中因浆液的黏性而发生扭转,等到浆液对转子的摩擦力和仪器内部的抗力相平衡时读数稳定,读取表盘度数。之后,换另一个转速重复操作记录数据。

  4.3.1剪切应力τ随时间的变化。分别测量了30、60、90、120、150min和180min的旋转黏度,不同档位对应不同的剪切速率,具体见表3。三种工况下的剪切应力τ随时间变化如图9至图11所示。

  由图9、10、11可知,工况1因为没有添加B料,浆液的剪切力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剪切应力的数值为0~100Pa。而工况2和工况3因为添加了B料,浆液的剪切应力在180min内随时间增加几乎是线性变大,剪切应力较工况1增大明显,说明B料的添加在可控时间内有效提高了浆液的塑性黏度,可防止浆液流失。对比工况2和工况3的数据,发现掺入更多的B料,浆液的黏度几乎不再增加,甚至还有所下降。这说明,B料的掺入量有一个较优掺入比。

  4.3.2不同配比浆液的静切力和塑性黏度。不同工况下的不同配比浆液的静切力和塑性黏度如图12至图14所示。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随时间变化后浆液静切力τs(Pa)和塑性黏度η(Pa·s)的变化规律,分别测量了上述三种不同配比浆液配完后30、60、90、120、150min和180min的旋转黏度,具体如表4所示。

  绘出静切力和塑性黏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5和图16所示。

  由图15、16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和B料掺量的增多,浆液的塑性黏度都会增加,而静切力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

  4.4同步双液浆防止窜浆效果检验

  由表3可知浆液配完0、30、60、90、120、150min和180min后的静切力和塑性黏度,分别假设上述不同性质的浆液在30min内静切力和塑性黏度不变,由式(10)可计算浆液流失量。设同步注浆压力为200kPa,盾尾间隙厚度为10mm,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添加B料后,能显著减少浆液的流失量,工况1随着时间增长180min后浆液流失量减少67.9%,工况2减少67.3%,工况3减少78.4%。但是,B料添加量过多反而会增大浆液流失量,故在工程中应控制好掺入B料的比例。

  5结论

  ①本文对盾尾管片壁后浆液沿盾壳与地层空隙流失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出浆液流失量的计算公式。研究发现,流失量随浆液静切力、塑性黏度增大而减小,随盾壳土层空隙厚度、注浆压力梯度增大而增大,其中盾壳土层空隙厚度对流失量的影响最大。

  ②与同步单液浆相比,同步双液浆初凝时间更短,塑性黏度更大,且初凝时间和稠度均可以根据实际掘进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这种特性刚好解决了稳定性地层中盾构掘进管片壁后注浆的要求,既能很有效地减少浆液流失量,防止窜浆,又可以稳定管片。

  稳定围岩地层盾尾管片壁后注浆窜浆预防研究相关期刊推荐:《河南科技》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设有:本刊特稿、综述、封面人物、科技与社会、科学前沿、科技动态、高校科研与技术、技术教育、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应用、科技与经济、环保科技、农业科技等栏目。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询在线编辑老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16585.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