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理工论文》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修复对策研究———以海口西海岸为例

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修复对策研究———以海口西海岸为例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理工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05-18 08:13

  摘要:人工岛建设在缓解滨海人地矛盾的同时带来新的环境问题。本研究聚焦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问题,以海口西海岸为例,建立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探讨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地貌演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循环养护”的海滩修复对策。主要研究结论为:①海口湾南海明珠人工岛对邻近海滩的影响以“岛后方淤积、两侧侵蚀”为显著特征,且两侧侵蚀热点区的响应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五源河口至新国宾馆岸段侵蚀更为强烈的主导因素为物源匮乏与岸线形态外凸。②通过人工补沙与循环养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措施,可实现岸滩泥沙的合理分配与地貌的动态平衡,有效缓解人工岛引起的海岸侵蚀问题。本研究成果可为国内相似类型海岸的岸滩修复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修复对策研究———以海口西海岸为例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人工岛;海岸侵蚀;海滩修复;GENESIS模型;修复对策

  我国有近50%人口居住于面积仅占国土13%的海岸带地区[1],滨海地区人地矛盾突出。为缓解滨海土地危机,自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围填海高潮,最新一轮填海高潮始于21世纪初,持续近十年[2-3]。据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显示,自2002年海域法实施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确权围填海面积达15.68万hm2,年均确权面积1.21万hm2[4]。为响应“国际旅游岛”重大战略,推动全岛旅游经济发展,海南省围填海进程尤为突出,2000—2018年间共批准建设人工岛12处,填海面积共计1894.86hm2[5]。

  人工岛建设在缓解滨海土地资源紧张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其不仅显著改变区域海洋动力[6-7]、水沙环境[8-9],而且对近岸尤其邻近海滩的地貌分布格局产生较大影响[10-14]。人工岛对岸滩的影响,实质上类似于离岸堤作用,堤后波影区由于动力减弱造成泥沙淤积,堤两侧由于动力较强造成岸滩侵蚀[15]。截止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堤(岛)后方的泥沙淤积规模,判断其是否形成沙嘴或连岛沙坝[16-18]。事实上,人工岛对邻近岸滩最大的威胁在于造成两侧岸段的持续侵蚀[19],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加以控制或修复。

  传统的海岸侵蚀防护多采用拦沙堤、防波堤等“硬式工程”,虽能直接起到防冲促淤、保护海岸的作用,但若用到人工岛导致的海岸侵蚀灾害防护上,则可能会对原本受伤的海岸动力环境造成“二次伤害”。近年来,海岸防护理念逐渐由“硬式”向“软式”转变,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逐渐在国内应用与推广[20]。但单纯的海滩修复措施无法恢复被人工岛破坏的动力环境,从而无法改变人工岛两侧持续的侵蚀趋势。

  本研究以海口西海岸为例,运用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针对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等问题,探讨单一人工补沙条件下的岸线演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循环养护”的海滩修复对策。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南海明珠人工岛位于海口市海口湾西海岸海域[图1(a)],与新国宾馆直线距离约1.90km,填海造地面积约2.50km2。人工岛分两期建成,一期呈“海马”状,面积约0.34km2,于2010—2012年建成;二期呈圆形轮廓,直径长约2.38km,填海造地面积约2.16km2,于2014—2016年建成。本研究海滩岸段西起五源河口、东至印象海南剧场,全长约3.80km。研究区近岸海域水深大部分小于5m,坡度平缓,湾内发育浅滩地貌。在人工岛建设前,海滩平均宽度40~50m,沉积物中值粒径0.13~0.48mm,以细砂、中砂为主[21]。在人工岛建设后,五源河口附近岸段[岸段Ⅰ,图1(b)]的沙滩已侵蚀殆尽,岸线持续蚀退,危及后方居民生命财产和公共设施安全;新国宾馆至贵族游艇会岸段[岸段Ⅱ,图1(c)]的沙滩持续向海淤进,形成显著的淤积沙嘴;贵族游艇会至印象海南剧场岸段[岸段Ⅲ,图1(d)]海滩退化,滩面蚀低,前滨海滩岩裸露,极大影响假日海滩的滨海旅游休闲质量。由2011—2019年实测岸线变化可见(图2),受南海明珠人工岛影响,岸段Ⅰ平均侵蚀速率约3.9m/a,最大侵蚀速率5.3m/a;岸段Ⅱ平均淤积速率约4.7m/a,最大淤积速率6.9m/a;岸段Ⅲ平均侵蚀速率约2.5m/a,最大侵蚀速率3.7m/a。

  相关期刊推荐:《应用海洋学学报》(季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刊载台湾海峡及其邻区海域(东海、南海)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海洋地质与地震学、海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海洋生物、水产、化学、环保、水文、气象、港工、地质、地震等单位和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的师生等。

  海口湾全年以风浪为主,风浪占77%~86%,涌浪占14%~23%。风浪以冬季出现最多,其他季节略少。采用验证可靠的区域波浪数学模型[22],输出外海约20m等深线处(20°05'19.5″N,110°14'42.3″E;图1)连续1a逐时的波要素,绘制玫瑰图(图3)分析区域波浪特征。由图可见,研究区海域浪向集中于ENE—NNE之间(约占38%),常浪向和强浪向均为NE向,这是影响本研究区海滩泥沙运移与岸线演变趋势的主要动力因素。

  1.2模型建立与验证

  1.2.1模型介绍GENESIS模型是基于一线模型开发的岸线变化程序,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于预测岸线的长期演化及岸线对海滩养护工程、海岸构筑物(丁坝、防波堤等)等软、硬工程的响应。

  2结果与讨论

  2.1海滩养护后岸线演化数值模拟结果

  由上述实测岸线变化与模型验证结果可知,受南海明珠人工岛影响,五源河口至印象剧场岸段存在两个明显的侵蚀热点(岸段Ⅰ和岸段Ⅲ)。初步修复思路为,在侵蚀热点处进行人工补沙,扩大滩肩宽度与干滩面积,通过营造沙滩起到消波阻浪的生态防护功能,并提升滨海旅游休闲空间。岸段Ⅰ和岸段Ⅲ的滩肩补沙宽度均为60m。采用上述验证有效的岸线演变模型,模拟该方案下的近岸动力环境和10a后的岸线演变情况。

  STWAVE波浪场模拟结果(图6)显示,在NE主波向波浪入射条件下[图6(a)],近岸有效波高沿主波向与南海明珠人工岛中心的连线对称分布,岛后方波高显著衰减,岛两侧波高相对较大,形成两侧往中间的波能衰减梯度。其余方向波浪入射条件下[图6(b)至(d)],岛后方波影区位置略有偏移,但一年中的作用时间有限(非主浪向),同时部分浪向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抵消(如NW向和E向)。总体而言,人工岛“两侧大、中间小”的波能分布格局没有改变。

  GENESIS岸线演变模拟结果(图7)显示,10a间两处补沙岸段干滩将持续萎缩,但岸段Ⅰ与岸段Ⅲ侵蚀情况却有较大差别,前者10a最大蚀退超过60m,后者10a最大蚀退约20m;岸段Ⅱ持续淤积,淤积沙体逐年扩大,10a最大淤进约50m。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单一的补沙养护措施无法改变人工岛后方岸滩两侧侵蚀、中间淤积的泥沙运移与地貌演变趋势,但是在养护寿命年限内仍然可以起到显著的生态护岸和附加旅游增值效果。此外,岸段Ⅰ与岸段Ⅲ侵蚀的沙物质并未流失,而是区域海滩系统内物质的重新分配过程,超过养护寿命年限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进行再分配。

  2.2讨论

  2.2.1海滩修复后的岸滩演化机制由上述模拟结果可见,人工岛对修复海滩的影响以“岛后方淤积、两侧侵蚀”为显著特征,且两侧侵蚀热点区的响应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五源河口至新国宾馆岸段的侵蚀幅度显著大于假日海滩岸段)。从动力角度上看,五源河口侵蚀区的波能甚至小于假日海滩侵蚀区[图8(a)],表明动力非两个岸段侵蚀幅度差异的主导因素。从物源角度上看,由于五源河口对岸滩的阻隔,五源河口西侧的滩砂无法补给东侧的侵蚀热点区,导致该岸段的年净输沙量与输沙梯度较大[图8(b)、(c)];而假日海滩岸段东侧仍为沙滩,充足的物源补给使得该岸段的输沙量与输沙梯度较小[图8(b)、(c)]。从岸线及近岸地形上看,五源河口至新国宾馆侵蚀热点区的岸线及近岸等深线稍向海突出[图1(a)、图4(a)],这是该岸段侵蚀量较大的另一个原因。

  岸线演变是动力、物源供给、岸线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主波向垂直于人工岛顺岸长轴[图6(a)]入射时,人工岛两侧岸滩波能分布均衡,侵蚀程度取决于物源供给与岸线形态。当邻近岸段物源供给不足、岸线形态外凸时岸线会有较大的侵蚀幅度。当主波向线与人工岛顺岸长轴斜交时,人工岛两侧岸滩波能分布不一致,侵蚀程度为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15]。

  2.2.2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修复策略在人工岛形成的“两侧往中间”的泥沙运移大背景下,单纯通过海滩养护的“软”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工岛引起的岸滩侵蚀问题,岛两侧填补的泥沙将持续向岛后方输运。当前公众接纳度较高的一种修复对策为:在海滩养护基础上修建潜堤、防波堤等硬式构筑物,降低养护海滩的净输沙率与侵蚀幅度。但这种“软硬结合”的防治措施由于硬式工程的介入,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本受伤的海岸动力环境造成“二次伤害”。一种新型的修复对策为循环养护,即海滩修复一定年限后,通过人为干预将岛后方淤积的泥沙往两侧侵蚀热点区输运,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国外的养护经验认为,养护海滩的使用寿命(养护后补沙方量流失一半所用的时间)一般为5~7a[26],超过寿命期限则需要再养护。本研究海滩养护5a后岸段Ⅰ的最大蚀退量超过40m(图7),剩余干滩宽度不足20m,可考虑每5a进行一次循环养护。循环养护的取沙口位于人工岛后方的舌状淤积区(岸段Ⅱ),沿岸分为两支分别注入两个侵蚀热点区(图9)。结合年净输沙量[图8(b)]可大致估算循环养护的取、输沙方量:岸段Ⅰ的年净输沙量约1.50万m3,5a流失方量约7.50万m3(需补沙方量);岸段Ⅲ的年净输沙量约0.24万m3,5a流失方量约1.20万m3(需补沙方量);岸段Ⅱ舌状淤积区的取沙方量为二者之和,约8.70万m3。

  人工补沙与循环养护相结合的生态化治理方式正逐渐被公众接受[27]。国外海滩循环养护实践开展较多,常见于突堤、码头等硬式构筑物的修建阻断沿岸输沙造成区域泥沙分配失衡与岸滩侵蚀,通过人为修建输沙管道或卡车周转将淤积区(上游)泥沙输送至侵蚀区(下游)[28-31]。国内海滩养护起步较晚,循环养护尚处于理念阶段,尤其通过修建固定管道输沙的养护实践未见相关报道。海口西海岸人工岛影响下的岸滩综合治理与循环养护实践将为国内相似类型海岸的岸滩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3结论

  本研究以海口西海岸为例,针对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问题,建立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探讨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地貌演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养护”的海滩修复对策。主要结论为:

  (1)人工岛对邻近海滩的影响以“岛后方淤积、两侧侵蚀”为显著特征,但海口西海岸南海明珠人工岛两侧侵蚀热点区的响应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五源河口至新国宾馆岸段(岸段Ⅰ)侵蚀更为强烈的主导因素为物源匮乏与岸线形态外凸。

  (2)单纯通过人工补沙的“软”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工岛引起的两侧岸滩侵蚀问题。宜采用“人工补沙”与“循环养护”相结合的系统养护方案,养护后期定期将人工岛波影区淤积的泥沙往两侧侵蚀热点输运,通过人为干预实现岸滩泥沙的合理分配与地貌的动态平衡。——论文作者:何岩雨1,2,朱君1,3,戚洪帅1,3,4*,刘根1,雷刚1,3,赵绍华1,郑吉祥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19844.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