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1日讯(通讯员 南黎萱)她21年扎根边陲,在遥远的大草原与枪为伴;她亲手鉴定定型了新中国60周年庆典阅兵中,步兵方阵所持的全部新型枪械;她听声辨型,一身是胆,试验过程几近苛刻;她视进度如生命,为早日列装废寝忘食,节约成本以千万计;她不是射手,也不是设计师,却被称为军中“枪王”;她,就是南理工87级校友,蒙古族高级工程师,黄雪鹰。
茫茫的科尔沁草原,座落着我国常规兵器国家靶场,白城兵器试验中心,我国所有装备的轻武器大多从这里诞生。黄雪鹰就是这里的一名国防科技干部。
一身火药味,一手真功夫;一股英雄气,一腔女儿情。20年与枪为伴,巾帼不让须眉,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中,她用如花的年华书写了女“枪王”的人生精彩,成就了中国枪族的辉煌传奇。
今天,南京理工大学迎来了60周年校庆,黄雪鹰也回到了睽违已久的母校。
一身真本事,只为打造最好的枪
“枪王”有一身好本事。黄雪鹰26岁就担任了狙击步枪的鉴定试验主持人。这些年来,黄雪鹰先后解决了班用机枪热偏、短步枪击锤断裂等多项技术难题。7种型号枪械从她手里领取了“准生证”,定型投产。她仅听声音就能准确判定枪械型号、介绍弹药性能:“这是新型大口径,威力较大,寿命3000发……”“这是军用霰弹枪,每次击发可射出14颗弹丸,对100米集群目标进行打击……”一次枪械试验中,10多支枪齐射,黄雪鹰从一连串枪声中听到一声异响,果断终止了试验,经过检查,果然发现一支枪中有颗子弹卡在枪膛内,避免了一起炸膛事故。
“枪王”专门给枪“挑刺”。在做某型号枪械的最终鉴定时,有一项平均弹道一致性试验,目的是测试一支枪经过大量射弹后,弹着点是否仍然稳定分布。试验时,该枪型每当连续射击130发子弹后,就会出现弹道偏移的情况。生产厂家认为,120发子弹就能够检验这项指标。而黄雪鹰则认为,战士在实际作战时的携弹量是150发。必须打够150发后,才能检验出枪的实战性能。黄雪鹰,毫不退让。在她的下,经过几次设计修改,终于达到指标。黄雪鹰这才同意让这个型号的枪械定型。
“枪王”视进度如生命。2004年,黄雪鹰主持某型试验。第6次试验却突然走火。为了尽早找出、解决问题,节约试验成本,她和战士们一起分解,测量部件,分析结构。经过3天3夜攻关,终于提出了解决方案,使产品顺利通过设计定型试验。轻武器所马力总工程师说,黄雪鹰是铁面无情的考官,试验过程不允许半点儿的侥幸和牵强。
“枪王”无畏无惧,填补多项空白。枪械有效射程试验技术研究,对掌握轻武器在战场上的作战效能至关重要。1995年,黄雪鹰接受了这个课题。她多次到部队、院校、研究所调研,查阅试验技术档案和专著,几个月后,运用构建模型、统计计算方法,提出了命中、穿甲、致伤三要素综合试验方法及结果评定方法。该研究开辟枪械试验新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外对水下轻武器试验方法实行技术垄断。2004,我国首次水下轻武器系统射击定型试验。黄雪鹰再次大梁。在2年内,黄雪鹰10多次到研制单位和厂家了解水下轻武器研制情况,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研制情况,一次次优化设计方案,一次次研究论证,优化程序,经过10次的方案推进,15次验证试验,攻克了25项技术难题,从试验应力,水下机构动作可靠性等方面优化了试验方案。黄雪鹰随舰队到深海区试验,风高浪大。战舰就如落叶一般。习惯了草原生活的黄雪鹰哪里见过这个阵仗!她用背包带把自己绑在椅子上,吐在盆子里,遇到颠簸时就用力掐自己的手臂。一场试验下来,手臂淤青。有一次,忽然而来的海浪使得射手的射击方向发生了偏移,数十发子弹呼啸而过,指向指挥台,就打在黄雪鹰身边1米不到的礁石上。她冷静地指挥大家卧倒,继续观察弹着点。
黄雪鹰的论文《小国的名枪传奇——M1931式索米冲锋枪》论述了该枪结构原理的同时,还客观分析二战历史,得出“对战争贡献最大的,通常不是性能最优异,而是性能最可靠且数量庞大的武器”独特论断。
曾在南沙等多个地区参加巡航的海军司令部编研室杨南镇研究员说,握着黄雪鹰鉴定定型的枪械,心里特别自信。他的部队经过了高温、高盐的多种恶劣,从没出现过任何问题。
一副英雄胆,二十年勇挑千斤担
1987年,黄雪鹰考进南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周克栋教授回忆说:黄雪鹰个子不高,总是坐在最前边,爱问问题。为了做好本科毕业设计,她成天泡在试验室。黄雪鹰自学了很多课程,成为那一届到最后的唯一一位女生。
轻武器所王晓天所长说,每个型号的枪械试验都要经过数万发子弹,80%是在狭小空间内完成的,冲击波超标上百倍,心脏功能损伤严重。还有有毒有害的危害。黄雪鹰勇挑重担,承担了13项重点任务,4项国家重点任务,记了100多万字的笔记。某型武器系统定型的时候,试验周期几近苛刻,需要用到大量跨专业知识,黄雪鹰边查资料,边试验,解决重题46项,在周期内顺利定型。
一个型号的枪械的鉴定定型要经过100多项测试试验,测试结果必须完全满足试验大纲要求,才能获得颁发的合格证,才能准予批量生产并投入军用警用。在检验性能的过程中,被试枪械要经过10多种自然和非自然的,高温、低温、淋雨、扬尘、浸河水等。
扬尘,模拟的是直升机和坦克扬起的沙尘,用来检验在这种下枪械的作战效能。在密闭的10平米的试验室内,4—5米每秒的强风吹着比面粉还要细很多倍的尘土四处纷飞。鼓风机巨大的噪声让跳加速,射击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人体可承受极限的120倍。即使穿戴防护服、防毒面具,还是无法尘土的入侵。试验结束后能倒出来两斤土,耳朵、鼻孔、嗓子里都是,一周以后吐出的口水都是土的。常年的试验,使得黄雪鹰的呼吸系统受损,患有严重的鼻炎。
低温试验室最低可达到零下49摄氏度,呵气成冰,黄雪鹰脸上的皮肤被冻得像塑料一般,又硬又紧,用力掐却不疼。由于制冷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让试验人员非常不舒服。试验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问题。而解决这个下的问题又不能离开这个。黄雪鹰和她的战友们需要在低温下,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由于要分解查找问题,所以他们只能戴很薄的手套,手指常常被冻得失去知觉。
枪械试验是的。因为试验不仅是对枪械的考核,更是对试验人员的。刚经过低温的,立即就要接受高温的洗礼。49摄氏度的封闭试验,就像一个大桑拿,汗水奔涌而出。黄雪鹰每年要在这极冷极热的交替中工作超过1500小时。
2003年,黄雪鹰被查出患子宫肌瘤,需要手术。当时正赶上某型号急等定型。手术就耽搁了下来。谁知这一等,就等了五年。2008年的一天,黄雪鹰昏在试验室,在领导的命令、战友的劝说、医生的下,“”手术。手术刚结束,黄雪鹰的第一个电话就打到了试验组,询问试验进展。在病床上查看试验数据。术后不到一个月,黄雪鹰就参加试验。
一腔女儿情,最美不过女枪王
“枪王”是个好师傅。试验过程中的“枪王”是苛刻的考官,生活中的“枪王”是知心的好师傅。黄雪鹰的同事罗建华说,自己第一次试验时,黄高工一步步地教自己,教自己对故障进行分析,还经常跟年轻同志们说,年轻人不能光看荣誉,要多学习。工作苦点累点不怕,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快乐的。黄雪鹰的同事宿军说,来到单位后,黄雪鹰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放心,我会把我知道的全部教给你,但你必须全心全意地学习。2010年5月,宿军第一次写报告。本以为会被夸一番,谁知错误连连。黄雪鹰很严肃地说,你这是失职!完了之后,黄雪鹰陪着他改了好几遍报告,都没顾上吃晚饭。黄雪鹰却笑着说,你的第一份报告就是我最好的晚餐。在黄雪鹰的的帮助下,宿军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他主持试验项目4项,参加完成试验项目10多项,完成论文8篇。
“枪王”是个好大姐。宿军说,试验场内一丝不苟的黄雪鹰在生活中,细致周到,是个好大姐。每次出差,都帮着小同志们买票,安排食宿,甚至每天叫大家起床、吃饭。有一段时间,黄雪鹰发现小组里有位年轻同志工作状态不好,了解后发现,是买房子的首付有点困难。黄雪鹰主动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解决了这个年轻同志的燃眉之急。
“枪王”是个“有爱也有愧”的妈妈。黄雪鹰的爱人郭文胜说,黄雪鹰是一个细心又有爱心的母亲。每天5点半,黄雪鹰就起床给孩子做早饭。6点半乘坐班车到单位上班。黄雪鹰每次出差的时间都控制得很紧,根本没有时间买玩具给儿子。有一次,孩子发烧,黄雪鹰却在重庆做试验,她流着泪把电话打到儿子的病房。有一年儿子过生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的黄雪鹰见到儿子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生日蛋糕一动没动。睡醒了的儿子说,“我自己长大当了医生,治好了妈妈的鼻炎,让妈妈可以闻到蛋糕味……”
橙色的大衣、高跟皮鞋、斜跨包、微卷的齐耳短发……下班后的黄雪鹰也是个爱美的女人。黄雪鹰常说,不爱生活的人无法创造生活,敬业和爱生活不矛盾,不冲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