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绘画作品赏析中的关键,即使对相同的审美客体而言,赏析结果也会因审美主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在绘画鉴赏中起鉴别作用,一个绘画作品的赏析不能仅靠审美客体的美学属性,也不能依赖于审美主体的主观评价,应该是二者相结合,用哲学中的辩证法看待这个问题。
摘 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进步,对绘画作品的赏析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绘画涉及领域广阔,传统中国画、西方油画、水彩水粉画等都属绘画范畴,对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赏析要点各有不同且因人而异。本文就赏析中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展开讨论。
关键词:绘画作品赏析;审美主体;审美客体
一、 绘画作品赏析简介
绘画作品我们并不陌生,国内外诸多名作如《蒙娜丽莎》、《印象·日出》、《最后的晚餐》等,我们虽没有机缘亲见原作,却也都拜读过这些名画,被作品深深地打动。把个体对作品的印象加以文字描述,就是绘画作品的赏析。绘画风格包括印象派、抽象派、形而上画派等诸多派别,派别的形成主要因为审美主体间差异。一种派别代表一种风格,隶属不同派别的绘画作品风格大不相同,我们可以说,不同的派别造就了多样的审美客体。
(一) 审美主体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可以对审美客体进行专业的、客观的、全面评价。一般来说审美主体都是指个人主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成为审美主体的资格,也并不是有资格成为审美主体的人一直都担任着审美主体的角色,只有当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时才有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的区分。审美主体所具有的能力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有的能力,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对客观对象规律性变化的感知能力。审美主体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种存在,在绘画作品鉴赏过程中由于审美主体差异有较大的影响,审美主体的过往经验、情绪情感、审美能力等在绘画作品赏析过程中影响各不相同。所以绘画作品鉴赏不能放大审美主体的主观评判能力,以免出现偏颇。
(二) 审美客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相对应存在,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具有固有的美学属性,在绘画作品鉴赏中被逐渐识别体现。审美客体随着时间变化、自然变迁、社会变换等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绘画作品鉴赏中的审美客体,受绘画风格影响很大。莫奈的《印象·日出》,为印象派的代表巨作,以“零乱”笔触展示日出时雾气交融的景象,将建筑、港口、船舶等以随意零乱的画笔展现,给人一种相似又不相识的错觉。曾经遭到嘲讽的画作最后为印象派打下基础。从中不难看出,审美客体具有的美学属性并不唯一,因此在绘画作品鉴赏过程中,审美主体也可能因时代背景等因素对审美客体有不同的评价。就算是如今名声大噪的梵高、毕加索,他们生前画作并未得到赏析,作品都是在后人审美能力提高后才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
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在绘画作品赏析中最基础的名词。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依存,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没有审美客体就无所谓相对的审美主体,没有审美主体也就没有绘画作品赏析的过程。审美客体客观存在的美学属性能提高审美主体的鉴赏能力,使审美主体得到专业知识上的完善发展。审美主体的存在使审美客体的美学属性被发掘,被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完成一个绘画作品鉴赏过程。绘画作品鉴赏既不能放大审美主体的作用,也不能对审美客体加以偏颇,应用哲学中的辩证法看待二者的关系。
(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作用
在美学发展过程中,一度放大审美主体在绘画作品赏析中的作用,致使赏析出现偏颇,甚至“一面倒”的局面。审美客体是客观的存在事物,比起作为审美主体的社会或个人应该更具有现实意义。在绘画作品鉴赏中我们提到的审美客体均为绘画作品。纵观历史不难看出绘画风格受社会影响很大,大平盛世时,各种画作歌颂太平,颠沛流离中,各种作品表达凄凉。特别是在审美主体作用被放大时,绘画作品风格大多按照审美主体的好恶发展,桎梏着作家前进的步伐,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美学发展。在审美主体作用被放大的时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审美主体控制着审美客体的风格派别。理想的绘画作品赏析应该是审美主体与绘画作品创作者共同肯定审美客体的美学价值。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有诱导、趋向、甚至决定作用。
(二)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影响
在绘画作品赏析中,审美主体并不是完全占领主导地位,审美主体也受审美客体的影响,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有导向作用。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美学属性是它的固有属性,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就是从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中获得。审美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从哲学角度上来讲,唯物论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必定受客观存在绘画作品影响。虽然审美主体在绘画作品赏析中占有主要位置,但随着唯物论深化人心,审美客体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范围和趋向总是受审美客体的导向制约。
三、结语
绘画作品赏析属美学范畴,随着时代进步得到充分发展。但赏析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诸如梵高、毕加索等大画家就受时代的桎梏,没有机会在当代将作品发扬光大,随着大众美学意识的提高,他们的作品才得到认可。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有审美局限性,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不能说现在的审美结构就是完美的,但是相信随着美学的发展一定会愈加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雅璐.审美价值与审美主客体关系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4(04).
[2] 宫旭红.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3(09).
阅读期刊:《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季刊)创刊于2004年,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艺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面向全国艺术类高校及艺术界人士,突出学术性,为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教学提供探讨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