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傣族织锦现今的生存环境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被人渐渐遗忘的困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织锦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傣族织锦工艺的发展现状,探讨傣族织锦工艺与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开发策略,从傣族织锦的题材、工艺、材料、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衍生出一系列旅游产品,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市场。让傣族织锦艺术为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旅游效益的增强发挥更重要作用。
关键词:傣族织锦工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何为织锦?织锦即是用彩色的经纬线交互穿插织成各种图案的丝织物及棉丝织物。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经断纬”,两种或几种颜色不同的经纬线按照一定的秩序交织,且有较多的经线或是纬线的缎纹组织提花,其织锦整体面平复,图案花纹错落有致。[1]
傣族织锦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自汉代起就有文字记载,《蛮书》中:“自银生城、拓南城、寻传、祁鲜以西,蕃蛮种并不养蚕,唯收婆罗树子,破其壳,中白如柳絮,组织为方幅,裁之笼头,男子妇女通服之。” 到了明代,就出现了蚕丝织成五色锦。傣族织锦技艺是在自己的纺织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化的诸多特色,不断自我完善的硕果。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国纺织贮备器上,就有傣族先民纺织的身影,傣族织锦技艺是在自己的纺织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化的诸多特色,不断自我完善的硕果。 [2] 傣族织锦图案题材丰富,其中包括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建筑图案、人物图案等等,由于傣族全民信仰小城佛教,因此傣族织锦图案大多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再现了傣族人的生活习俗、民族风貌,是傣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的写照。在其悠长的发展和变化历程中,作为一种物化的精神产品,它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折射出了傣族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3] 云南傣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滇西地区,由于受到于南丝绸之路的影响,使云南傣族织锦出现两大分支,滇西的傣族织锦由于受到南丝绸之路上的汉锦元素的影响,如蜀锦,多以几何图案为主,色彩与西双版纳织锦有较大差别;而西双版纳的织锦更多的是宗教题材的反映,多数为具象的动物、植物以及建筑、人物造型,如象、马、狮、孔雀等形象,广泛吸收了东南亚文化的诸多特点,织锦图案个性十足,色彩艳丽。
傣族织锦艺术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开发和利用一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被人遗忘、缺乏保护、无法市场化等困境。而旅游和文化一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来进行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实现其应有的经济利益,一直是学界探讨的一个命题。
一、傣族织锦自身作为旅游产品需要创新
傣族织锦自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其题材丰富,在创作的题材内容上还是显得比较陈旧、呈现形式等方面显得比较老套和局限。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先机,傣族织锦首先需要将艺术性和市场要求结合起来,对织锦本身进行改革和创新。
( 一 ) 傣族织锦的图案题材需要创新
传统的傣族织锦题材很丰富,很多图案都来源于生活,但表现手法却相对固定,但面对今天的旅游市场,就逐渐陷入陈旧老套的境地,作为旅游产品来说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笔者在西双版纳、德宏的傣族居住地区调研发现,现在不少老一辈艺人已经在尝试用传统的手法创作新题材,但在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傣族织锦工艺的限制,一些新的题材并不能很好的得以实现。在题材方面傣族织锦完全可以广泛吸收现代生活的一些时尚元素,比如流行的影视动漫、音乐等元素,让游客耳目一新。同时,一些定制题材的织锦产品也可以进行开发。
( 二 ) 傣族织锦的呈现方式需要创新
傣族织锦的呈现方式是值得推敲和创新的,傣族织锦作为传统产品,主要用于服饰上,如挎包,其呈现方式非常有限,在呈现方式上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应用,比如对于傣族织锦,比如可以考虑将傣族织锦制作成工艺品,可以考虑装裱在像框中作为公共空间的装饰品 ; 也可以将傣族织锦图案或工艺应用到家居用品的设计中,如抱枕、杯垫等等,还可以借鉴限量设计的产品等思路,傣族织锦开发成一个系列或一个主题的系列产品,增加傣族织锦作为纪念品的灵活性、趣味性和收藏价值。
二、旅游产品设计中傣族织锦元素的应用
傣族织锦除去本身作为旅游产品之外,其独具地方特色的经典工艺、题材丰富的图案都可作为特有的视觉符号在本地旅游产品设计中有所体现。因此,在本地的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傣族织锦的元素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利用的。
( 一 ) 与傣族其他工艺结合,提升傣族织锦的文化艺术价值
傣族织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傣族织锦自身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可任意考虑将其与其他工艺种类结合,能更加丰富傣族地区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审美层次。傣族织锦可以尝试与其他诸多地方工艺门类以及其他文化品牌进行嫁接。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将傣族织锦与傣族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如傣族的剪纸、陶艺,几种工艺嫁接可设计礼盒,满足游客的兴趣,同时,这种地域特色浓郁且颇具个性的时尚混搭必能引起游客对地区的兴趣,激发人们的消费。
( 二 ) 开发功能性强的傣族织锦特色旅游产品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功能性的实现已经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它也是开发旅游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当下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的要求和定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是一种装饰品。旅游产品的实用性如果得不到提升,其传播和推广最终将受到很大限制。傣族织锦工艺现今作为传统产品的部分仅占有很小的比例,织锦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作为佛教用品,如佛幡,广泛用于傣族的佛寺建筑中。还有部分傣族织锦作为祭祀的用品成为在傣族生活的一部分。
( 三 ) 在旅游产品包装上的应用创新
傣族织锦在本地的旅游产品、旅游食品等的包装设计方面开发并不深入。傣族地区有品种繁多的土特产品,如以傣族织锦元素来塑造土特产品牌和包装,可提升这些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傣族织锦工艺在旅游产品包装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傣族织锦图案丰富,作为图案出现在包装上,特别是针对傣族地区一些历史悠久的土特产品,可以用傣族织锦图案表现其产品的人物形象、制作环境、工艺流程、产品特点等。傣族织锦图案本身的艺术性可以加强产品的文化感和品牌的历史厚重感,使游客从视觉、味觉来品味多元的本地产品特色。其次,将傣族织锦工艺作为一种设计元素,不仅仅体现在图案元素方面、其色彩搭配、民俗气息以及手工意味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深入的运用在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中,都值得设计师去深入推敲和挖掘。如傣族地区盛产普洱茶,普洱茶的包装可以考虑用织锦图案风格进行设计。在包装中引入傣族织锦元素,能使得旅游产品包装不仅地域味道十足,还可以提升本地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三、结语
傣族织锦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非常值得保护和开发的民族民间工艺。尝试将傣族织锦作为旅游产品开发,不仅仅需要在其图案、材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同时在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的延续和在现代旅游产品设计中流行元素的体现,以及如何将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傣族织锦元素融入到现代旅游产品设计中,不仅能体现民族地域特点,又能适用于现代生活中,成为这个课题思索探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井 菲 , 郝云华,赵媛媛.西双版纳傣族织锦及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J] .《中国报业》,2012(16).
[2] 江应樑 . 傣族史 .[M], 四川民族出版, 1983,12.
[3]傣族简史编写组.傣族简史[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6
浅谈傣族织锦工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和创新相关期刊论文推荐:地方傣族女装采风纪实阐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