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清素壶”注重的是轮廓外形的素润简朴、风格复古、线条简约、不施赘饰、禅意尽出。 细赏“清素壶”,即入禅境,让心灵与自然相通,这也是“清素壶”的内在追求。
关键词 古典;简约;清素壶
许多人对于传统艺术造型的认识, 很可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大概的轮廓, 对于传统艺术所强调的简约往往会粗概地理解成简单, 古典造型艺术中的简约就如中国传统美术中的黑白山水画, 用最少的笔墨描绘出最真实的情景,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而无限的想象孕育无限的成长,以此作为艺术创作的方向可谓既浩瀚又单一, 需要充分的积累以及高超的技艺,方能返璞归真,塑造出真正的 “简约”之美。 而眼前这件紫砂作品“清素壶”正是遵循这一思想尝试下的产物,其外形简约,在取舍中逐步升华自身。 其壶腹轮廓的转折形成一条灵动的曲线,没有任何复杂的背景和渲染,只是舒展爽利的线条,上下柔和,营造出了清透简约的画面效果。
1 “清素壶”的造型工艺特点
作品“清素壶”(见图 1)从外形上来看十分简单,线条十分简洁, 但在工艺上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在壶盖的处理上, 壶钮可以看做是整体壶身的等比例缩小, 壶钮与壶身整体形成呼应,壶钮的高度既要看起来舒适,亦要适合提捏,并且在镶接的时候, 壶钮与整体的壶身要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分界,但这种分界又不能使上下脱节,所以暗接的壶钮既要有一个向下压的力量, 还需要有一个向上吸的力量, 这两种力量都需要通过壶盖上的圈线以及钮盖联系起来的曲线来实现。 其次便是壶流与壶把的塑造,在确定了壶钮的比例大小以后,才能确定壶流与壶把的形制大小,在作品“清素壶”上虽然采用了常见的一弯流的造型, 但实际上壶流与壶身镶接时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折, 是一种似暗实明的镶接方式,相对于整个壶的结构而言,壶流既可以看做是整体的一部分, 也可以看做是独立于壶身之外的一个形体,所以在之后塑造壶把的时候,为了达到前后的视觉形体平衡, 壶把同样采用了这种似暗实明的镶接手法,用脂泥掩盖镶接线的同时,又运用壶把本身的轮廓,彰显出一种独特的个性气质。 最后在壶底的处理上, 更是采用了一个不太常见的阔底结构,这同样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在壶钮、壶流、壶把三个方向都有所描述的情况下,凸显壶底的存在,可以视作一种造型轮廓上的平衡, 这种平衡既是物理上重心的需要,亦是艺术欣赏上视觉平衡的需要。
浅析紫砂“清素壶”简素的文化传承相关期刊推荐:《陶瓷学报》(曾用刊名: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0年创刊,是日用陶瓷工艺、陶瓷机械、建筑卫生陶瓷、陶瓷美术、结构陶瓷、复合陶瓷、陶瓷史、陶瓷加工、无损检测及测量技术、陶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陶瓷与金属封接技术等学科方面的学术性刊物。
2 “清素壶”的简约之美
把线条拼凑组合起来,就是最简单的画,黑与白就是最简单的颜色。 返璞归真的淡然,我们人类最初的文字便是最简单的线条。 作品“清素壶”单从线条上来说可以发现上下前后没有任何生硬的转折,是一条连续而蜿蜒的曲线, 这种处理方法在很多紫砂壶创作者的作品中都可以看见, 例如汪寅仙大师的 “曲壶”,连贯不断开的线条就像最美的情感,一个从头至尾的朴实无华的故事, 其似暗实明的镶接处理手法,就好像水流一样,只要是水,无不是清透素亮,一旦相遇即会融合, 这种源自本源的线条表述是那样的让人感觉舒适,在茗壶的一泡一饮间,又是那样的让人怦然心动。
当然,本源的美固然可爱,刻意的雕琢同样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获得同等的欣赏, 但相对于繁复的铺陈装饰,紫砂这一材质本身,似乎更适宜那种与清茶淡雅相宜的清新素雅之态。 这种材质与造型上的融合,似乎更为贴近古典艺术文化中追求自然、贴合大道的出尘情怀,以此品茗饮茶,或许能带来几分古人的逍遥与自在,洗涤我们烦扰的心灵,获得清新素雅的宁静。
3 结 语 “清素壶”一反繁琐花哨而尚素尚简,在给饮茶者带来舒适方便的同时, 遵循古老的饮茶传统以及古典的审美意趣, 使茶客们得以在欣赏紫砂壶简约造型的同时感受品茗的乐趣。 遵循传统的艺术审美,以古典的人文为引子,加入自身的理解,融古通今,我认为这便是当代紫砂光素器创作的一大方向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