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讲好黄河故事”——黄河纹样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纹样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文史艺术 点击:次 时间:2020-10-10 15:07

  摘要:文章根据2019年9月习近平同志提出“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指示进行展开,系统性地对黄河流域的六大文化区纹样进行概述,对每个地区的纹样区分和特征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同时通过现存问题说明了现实语境下黄河纹样及地区文创发展所遇到的阻碍,在分析先进文创设计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纹样应用在文创上的创新可能,进而为如何讲好黄河故事、保护黄河文化提供全新的思路。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纹样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纹样;黄河;黄河文化;地区文化;文创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古至今黄河用其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滋润了成千上万的两岸人民,被国人视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其流域内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孕育而出的黄河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更是兼容并蓄,具有归趋性、认同性的特点,在政治、文学、哲学、史学等上层建筑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挖掘黄河文化的内在潜力,“讲好黄河故事”成为横亘在时代面前的现实问题。纹样是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按照一定图案结构规律经过简化、抽象等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图形。卢卡契认为“:纹样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它是审美的用于情感激发的自身完整的形象,它的构成要素是由节奏、对称、比例等抽象反映形式所构成。[1]”在符号学中,不同类型的纹样常具有多重的文化隐喻,因而纹样常具有地域文化的象征性和关联性。黄河纹样则指以黄河地域文化为基础,具有黄河文化的显性及隐形特征,反映了黄河流域不同时代人们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图案。

  21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创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也兴起了“文创热”,将传统纹样和产品结合然后再设计的思路在中国文创设计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黄河纹样作为反映黄河流域人民生活和发展的传统图案,是“讲好黄河故事”,宣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展示图案。而如何通过文创设计在展示精美黄河纹样的同时又可以宣传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是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关键议题。

  1黄河纹样概述

  目前,学界划分黄河文化的依据是根据文化地理区的概念来进行划分的。所谓文化地理区,泛指在一个区域内,其居民具有相似的语言、艺术形式、生活习俗、性格、行为等,和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差异。文化地理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不会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和区域,随着人口的融合和迁徙而进行改变。基于黄河文化流域内局部和地区的多样性,可将其划分为三秦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个核文化区和燕赵文化、三晋文化、河湟文化三个亚文化区(或称次文化区)[2]。黄河纹样亦可根据文化地理区的划分进行分类。

  1.1三秦纹样

  三秦文化区又称关中文化区,地处渭河和黄河流域,陕西中部。三秦纹样具有明显的三秦文化特点,清新写实、独具一格。其特色纹样多集中于秦汉时期,与秦汉两时期政权的建立不无关系,早期纹饰受商周文化影响,纹饰中仍以兽面纹为主,秦汉时期纹样则逐渐写实,且为政权服务,多以动物纹、水纹、云纹为主,以祈求吉祥,人民安康。到魏晋南北朝,受外来佛教文化影响,莲花纹、联珠纹逐渐兴起,瓷器上多有应用。后唐代“万邦来朝”,外来纹样显于世,纷繁夺目,异彩纷呈。三秦纹样常应用于建筑之上,雕梁画栋、门前影蔽皆可见工匠对纹样的精雕细作,所以是几个区域中纹样传播最广的区域,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四神纹(图1)。四神纹常雕刻于屋檐瓦当之上,东南西北,各有四兽,《论衡·物势论》:“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是如今文创产品中常见的纹饰,属于三秦纹样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纹样之一。

  1.2中州纹样

  中州文化即狭义的中原文化,逐鹿中原中的“中原”这一概念与中州相同,地域为今天的河南省。中州纹样具有历史悠久和寓意深刻的特点。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人”就生活在这里,后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的发展阶段,夏商更是起源于此。所以纹样具有明显的原始特点,卷草纹、水涡纹、蛙纹等原始纹样在出土的陶器中屡见不鲜,在夏商时代出土的工艺品中,粗犷的纹理和图案代替了早期的原始纹样,饕餮纹、夔纹等纹理在青铜器上的应用为政权的巩固而服务。奴隶社会过后,中州纹样逐渐吸收传统汉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纹样在追求形式美感的同时,常常还赋予吉祥的寓意,桃花纹、荷花纹、鱼纹等纹理逐渐在刺绣和年画等工艺品上应用,以祈求生活平安,四季安康,故中州纹样除在色彩和形制上追求装饰美感外,对寓意的追求也是其重要特点。

  1.3齐鲁纹样

  山东省是齐鲁文化根植的主要区域,奴隶社会时期,齐鲁地区的东夷文化和北辛文化一度在黄河流域处于领先地位。进入到封建社会后,随着齐、鲁两国的建立,东夷文化与周文化迅速融合,形成了现在为人所熟知的齐鲁文化。春秋时期继“百家争鸣”后儒学文化逐渐与齐鲁文化融合,齐鲁文化在黄河流域一度成为主流文化。齐鲁纹样因深受儒家学派影响,故较为推崇教化伦理,讲求寓意,每个纹样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即所谓的“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以虎纹为例,虎纹为齐鲁纹样中流传较为广泛的纹样(图2),齐鲁文化中,虎纹除去简单的装饰作用外,还具有“镇鬼祛邪”“祈求平安”等含义,每逢节庆,齐鲁人民会张贴带有虎纹的剪纸或缝制形态活泼的布老虎,以求来年平安顺遂,风调雨顺。从虎纹中不难看出“寓意”是齐鲁纹样中最深层的特征,不少传播宽泛的纹样,如桃纹、门神、祥禽瑞兽纹等纹样都蕴含着这一特征。

  1.4燕赵纹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作为从今天河北省和北京、天津两市发源出的独特的地理文化区,在早期的发展进程中,燕赵文化融合了游牧文化之一的匈奴文化的价值观念,呈现出“燕赵风骨”这一独特的文化精神,形成了世代相传的慷慨悲歌文化传统。燕赵纹样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秉承燕赵文化的文化特点,整体呈现粗犷、不拘小节的造型特点,纹样大开大合。后期发展过程中,随着元明清三个帝国的建立,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作为皇权高度集中的区域,纹样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式各样的纹样从全国各地搜集的工艺品和工匠手中集中在燕赵区域展示,且大部分代表了时代的最高水平,故燕赵纹样后期的纹样包罗万象。时至今日,纹样中的色彩配置、造型规律、意蕴表达等对于现代纹样的发展仍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1.5三晋纹样

  在地方性的区域文化中,三晋文化被学界认为是具有独特思想风貌的文化形态,这既与山西省的地形地貌有关,也与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联系黄河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作用有关。《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注有“河东特多儒者”,地缘和区系融合的关系造就了三晋文化内敛、沉稳的文化性格。三晋纹样延续着三晋文化的内涵,整体呈现朴实无华、清新冶炼的纹饰特点,不矫揉造作,装饰和文化意蕴较为浓厚,多于古建筑之上展示。同时因为佛教在本地较为盛行,故纹饰中佛教色彩也较为浓厚,常见的纹饰以动植物纹理为主,多写实,常用“S”形、“波浪形”“卷之纹”、花样纹的造型手法,常常会形成全新的语言符号,别具情趣。

  1.6河湟纹样

  河湟文化区为黄河文化区中文化形态发展较为缓慢的亚文化区,位于黄河上游,区域横跨青海湟水谷地、甘肃青海交界地区、河西走廊及宁夏部分地区。多区域混合的地理环境赋予了河湟文化农耕和游牧两种文化形态长期并存发展的特征。羌族作为河湟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穹庐而居,游牧是其种族的主要生活方式,后随着秦汉居民大量迁徙到此地,河湟文化逐渐开始受中原文化辐射。经历了长期的各民族争夺分割之后,在统一的元明清三个朝代,逐渐形成了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三大文化系统并存,汉、藏、回、蒙古、撒拉、土、东乡、保安等近十余种民族文化杂陈的多元鼎立、兼容并包的文化格局[3]。河湟纹样整体呈现原始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一方面是因为此区域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弱,另外一方面多民族化的特征一直是河湟地区发展特点,民族文化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从古至今的民族纹样,故河湟地区的纹样时至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科考价值。

  2基于黄河纹样的文创应用现状

  2.1纹样应用水平不均衡

  黄河文化因其跨区域发展的缘故,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但基于黄河纹样所设计的文创产品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为区域文创设计水平不均衡。以燕赵文化区的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市自上世纪就开始意识到纹样保护的重要性,1948年底,平津战役前夕,建筑学家梁思成将其亲手绘制的《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地图上标出北平城重要古建筑的位置,2个月后,北平和平解放,城内的古建筑和工艺品基本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图案学和符号学等学科的建立,纹样保护体系在北京进一步规范化。21世纪以后,伴随着“故宫热”的产生,故宫文创成为艺术和商业结合的完美典范(图3),而北京地区的纹样在文创上的应用在黄河纹样中更是独占鳌头。反观齐鲁、河湟、中州等文化区,纹样应用在文创上的设计水平却不尽如人意,至今仍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保护和再创作体系。

  黄河文化各地区文创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缘故首要原因即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北京作为首都理所应当代表全国文创发展的最高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式各样的设计人才都为纹样在文创上的设计开足了马力。但是黄河文化本身又是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文化概念,地区之间纹样保护的发展不均衡势必会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应形成“先进带动后进”的局面才能更好地体现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2.2纹样应用缺乏思考

  纹样的发展史通俗的来看可以看作是一部文化演变史,随着文创产业的兴起,纹样的符号属性和文化属性开始被学界所关注,业内纷纷开始对地区性的纹样进行理论性的研究以溯源其本来的文化内涵,但是具体反映在文创产品上的却寥寥无几,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市面上的文创产品大多同质化严重,文创产品的纹样基本都是千篇一律,游客在中州地区可以看到的纹样同样可以在三晋甚至燕赵地区看到,这既与如今厂家批量生产追求利益的现实角度有关,也与地方设计者不重视地域纹样的延续性有关。其次则是许多文创产品公司为了降低生产与开发成本,直接将纹样进行简单的“粘贴”和“复制”。此类文创产品由于原创程度较低,缺乏对纹样和地区文化的深入思考,因此常常出现设计不恰当、无法直观表现地区文化的现象。此外,纹样与现成产品在风格、境界、材质等设计元素上无法协调吻合的现象也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对于能传递地方文化的纹样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纹样在应用上除了同质化和附加价值过低的问题外还存在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纹样从古流传至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审美,作为当代文创常使用的设计符号,必然会出现无法符合当代审美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原有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然而目前国内文创普遍的问题都是直接将现有的纹样放置在文创之上,缺乏对观众审美的思考和产品的适用性,纹样的再设计问题亟待解决。

  2.3地区纹样亟待挖掘

  黄河纹样如前文所述,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和文化色彩,因此黄河纹样中不同的地域纹样各具特色,但是就目前在文创上的应用而言,多数地域在纹样上的选择基本上都是为人所熟知的纹样,如齐鲁纹样中的虎头纹、中州纹样中的饕餮纹、三秦纹样中的四神纹等纹样,这些纹样因其具有高度浓缩的文化属性且从古至今是地域中显著的文化符号被其他地域所知悉,故现在常在地区性的文创中选择和使用,是设计师们的心头喜好。

  流行纹样的应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毕竟流行地域纹样更容易让消费者和用户所接受,但是长时间的应用很容易形成文创市场中的“长尾效应”(图4),长尾效应是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在他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4]。目前国内文创市场对于黄河纹样的使用正是忽略了非流行纹样的“长尾效应”,市场和商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应用地区文化内为人所熟知的流行纹样,片面忽略了地区纹样中非流行纹样潜含的内在价值,殊不知如果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普通的非纹样中,挖掘出的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比现在常见的流行纹样更大,因此地区纹样的挖掘和梳理是今后纹样在文创应用中的重中之重。

  3黄河纹样在文创产品上的创新可能

  3.1加强地区纹样及文创沟通

  加强地区纹样及文创沟通,可以从文创设计思路、纹样文创市场化行为这几个角度进行。例如,一个地域的文创设计走在前列必然和地域对文创规划发展设计的思路有关,这种发展思路的吸取不单可以从整体产业的发展规划中进行吸取,还可以从单独的纹样中吸取如何更应用于产品上的个例有关。如故宫文创中的北极恒星图手表其设计思路就值得其他地区进行学习(图5),其创意元素来源于故宫珍藏的紫檀北极恒星图时辰节气钟,设计师以此款节气钟为原型,辅以细致的贴钻工艺,制成了一款手表。手表既吸收了节气钟的原有纹样,同时还符合“手表”这一记录时间的特点,达到了功能和审美的高度一致,对于其他文创产品来说具有宝贵的设计和创作经验,故纹样在文创上的应用地域和地域之间仍具有广阔的学习空间。

  黄河文化一脉相承,对于地区纹样文创的应用来说,只有打破地区壁垒、加强地区沟通,整体流域的纹样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泛指的地区纹样文创的互相交流不是单纯的摒弃自身地区纹样及文创发展水平而进行的,而是在比较其他地域优势内省自身的劣势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切不可一味宣扬其他地域的优势而全盘否定本域纹样和文创的发展,单纯的从一个视角看待其他地域和本土地域的纹样和文创很容易走进东施效颦的死胡同[5]。

  3.2构建纹样创新体系

  如前文所述,目前黄河纹样主要的问题就是无法迎合当代审美,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及时建立纹样创新体系来引导公众更宽泛地接纳纹样在文创中的应用,具体措施可以从市场和教育两个角度进行。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黄河纹样应对公众采取更贴近的展示方式来让公众更加熟悉其构成方式及文化内涵,在这一点上,燕赵地区和河湟地区已经走在了前列。2019年3月故宫博物院、中国紫禁城学会及金山办公软件共同发起“发现‘中纹’之美——首届中华符号数字化创意设计大赛”,大赛分为发现中华符号、再塑中华印象、重拾中华书仪、慢品中华韵味4个阶段,旨在通过“寻找、发现”我们身边承载中华文化的符号,强化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唤起公众对传统文化符号中纹理、色彩、字体等元素的重新审视,深切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处处充满中华文化的因子,传统文化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概莫能外。截至2019年5月31日,在两个月的征集期内,组委会共收到上万幅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作品。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公众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了身边纹样所蕴含的独特内涵。除了故宫博物馆举办此类大赛外,敦煌自2018年就开始举办敦煌国际设计周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极大地推动了地区纹样的再创作。通过故宫和敦煌的两个案例不难看出,贴近公众创作、注重市场效应才是黄河纹样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教育的角度讲,黄河纹样可以从设计教育的角度来进行。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地域图案或者地域文化的研究,如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就在最新的课程中增加了一门平面设计本土化探索的课程,旨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地区纹样及图案结合现代审美及流行趋势通过平面设计展示出来,为探索湖湘文化做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除了湖南师范大学以外,不少国外高校也额外注重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纹样研究和保护,以澳大利亚为例,在多元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取消统一国家课程,积极开发相应的地域课程或者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统一,设置可消除文化偏见的少数族群教材等措施,可保持文化多样性,并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能适应多元文化社会[6]。多样地域设计的课程设置,为纹样在专业领域的研究和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作用。

  4结语

  黄河东以太行为屏,西以大河为襟,南障群峦,北蔽大漠,九曲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英勇气概和精神。在黄河流域长期发展过程中,祖先们通过对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周期性变化的观察总结,产生了天序四时,地生万物,人治诸业,平衡和谐的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黄河纹样作为展示黄河先民文化发展历程、生活实时记录的重要符号,对于今天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具有重要的依托和提升作用,通过文创设计的展示方法结合生动的造型语言,才能让更多的社会观众了解其价值和意义,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所以保护黄河纹样,就是保护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纹样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期刊推荐:《中国民族博览》(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一期。本刊主要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6610.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