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近年来我国影视动漫产业与动漫艺术批评两者发展的严重不对等现象,对当下动漫批评的现实问题作出进一步思考。主要关注动漫批评概念的划定、现实状况、体系缺位的原因、对策与建议和对未来中国动漫的展望。动漫批评的缺失会制约动漫健康发展,助长行业不良风气;积极有效的动漫批评可以提高动漫创作能力,提升观众审美眼光,完善动漫审核功能,弥补动漫产品现有不足,促进更多优秀作品出现,动漫艺术批评对中国动漫事业整体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动漫批评 国产动漫 对策建议
一、动漫批评的概念
动漫批评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活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进行的动漫批评主要是借鉴电影批评、文学作品批评的理论和体系,吸纳美学、心理学、哲学的概念和范畴,针对动画和漫画作品、作品的创作过程、作品引起的社会现象以及动漫批评自身,进行评论和指导的科学实践活动。
动漫批评的“批评”二字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术语,其本义是“运用价值进行判断”,是基于专业学术的交流性评论、评判、评注。文学批评、电影批评、文艺批评等评议性文章都使用此种含义。生活用语的“批评”则主要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批评”一词本身没有贬义色彩,两者的主要区分应该是范畴:作为学术术语的批评范围较广,其评论可褒可贬可中立;生活用语的批评则只针对缺点错误,与表扬呈反义。
动漫批评与动漫评论的区别则类似于电影批评与电影评论的区别。电影批评是基于美学、史学、哲学,研究电影的意识形态、社会效益、历史地位的学术性文章,主要出现在学术交流平台,是电影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评论则是针对市场和观众对电影作品做出的会影响消费导向的评论,即使引用一些美学和哲学观点也依然是属于非学术性的文章,通常发表在大众媒体或社交平台为观众提供观影参考。两者从内容、发表媒介到影响和作用都是完全不同的,动漫批评和动漫评论也是如此。动漫批评作为学术性研究有别于欣赏性的动漫评论,应当由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艺术评论人士,基于一定的批评标准,通过对具体的动漫现象和动漫作品的分析、判断和评价来完成,并最终实现对动画理论的补充、扩展和完善。
二、我国动漫批评的现实状况
我国的动漫批评属于文艺批评的一种。所谓文艺批评,是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作品分析、评论的活动。建国以来,我国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开始走上萌芽和发展的道路。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迈进,制作技术日益精进、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受众群体的细分与稳定以及海外著作的引进和译介等,无数的问题接踵而至,为批评人士带来巨大的思考和发挥空间。八十年代的中国可以称作文艺批评的“黄金时期”,圈内外人士激烈的探讨文艺作品,犀利地表达各自观点,可谓针尖对麦芒,呈现“百家争鸣”之势。影视动漫艺术相较于文学、戏曲、电影等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亦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战略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动漫批评却与动漫自身发展极为不对称,甚至具有明显短板、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议论动漫产业发展多,对于具体作品评论少
笔者在中国知网的文献中检索关键词“动漫”或“动画”,分别找到32147条和62797条结果;检索“动漫产业”也能找到6390条结果,但检索“动漫批评”的论文却寥寥无几。即使是在一些大学的动漫电影专业的课堂上,主要讨论的也是动漫产业的操作运营模式、动漫制作的技巧技法以及它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居多,而对具体动漫影视作品的优缺点议论得少。这出现了大部分人对某一部公众耳熟能详的动漫作品的得失成败都没有清晰认知的现象。从广义上来说,这些现象和文章也属于动漫批评的范畴。但狭义上来说,它并未对一部具体动漫作品进行艺术批评,对该作品的创作者和受众群体的意义不大。
(二)议论热播动漫作品多,关注其他冷门作品少
就2019年几部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举例,最热门最受热捧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知网以片名搜索,结果就有58条;以画面精致取胜火遍全网的《白蛇:缘起》在知网搜索的结果有45条;而同样表现得可圈可点却呼声不高的国产动漫电影《罗小黑战记》在知网的搜索仅有9条结果。这证明国内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对于大多数国产动漫影视作品关注太少,对于其动漫批评更是几乎不存在。比如屡次斩获国家、国际级大奖,多次打破国产动画片收视纪录的《猪猪侠》,这样一部长期以来在国内多个电视台热播的、广受观众欢迎的动画作品,在知网只收录了十几篇文章,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其周边玩具产品,仅有几篇宣传介绍《猪猪侠》电影或舞台剧的论文。
近几年多部优秀的成人国产武侠动漫,如《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于全国百余家电视台热播,网络总播放量突破百亿次,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行推广;《画江湖之不良人》动画首播以来两年内超过35亿次播放量,并有同名真人剧、舞台剧、小说、手游等,其衍生产品发展得相当不错。但是,讨论这些优秀作品的声音微乎其微。《秦时明月》在知网相关文章108篇,按文章主题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秦时明月》中的人物形象元素、角色服饰样式、画面配乐配色研究,二是《秦时明月》里中国传统文化和侠文化的表达,三是《秦时明月》的品牌运营模式及周边衍生产品设计研究,四是以《秦时明月》为例比较中外动漫作品的艺术创作手法。《画江湖之不良人》收录在知网的相关文章6篇,仅有一篇是对该动漫作品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
相关知识推荐:发表文艺学方面论文
除了对国内为数不多的热门动漫作品关注以外,业界对国外引进的动画也议论较多,特别是美国迪士尼动画。近几年在中国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几部热门海外动画电影,如《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等等,在知网搜索分别可得233条、110条结果。还有运用中国题材的海外动画电影也是国内媒体关注的重点,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其中《功夫熊猫》的文章主要大体分两类:一是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成功运用,二是我国动画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差距,几乎没有从脉络情节、审美价值、人文精神等几个方面进行批评的文章。
(三)圈内外批评者议论多,专业批评人士参与少
笔者通过对相关动漫影视网站和论坛上的用户分析之后发现,动漫批评的群体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青少年和少数少儿家长。这类群体有时会给电视台、报纸等媒体或相关管理部门写邮件、打电话,反映或投诉某部动漫作品的粗俗或暴力情节,有时会催促动漫创作者更新续集或提出观众的意见或建议,对于动漫作品的完善和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类批评往往比较琐碎零散、浮于表面。
第二,动漫(动画)专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这类群体由于专业要求需要观看一定量的动漫影视作品,对于一部作品的情节发展、整体画面和传达的思想理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美术鉴赏能力,对动漫批评有自己的看法,且相对客观。缺点是对作品理解不够深刻,问题亦是“治标不治本”。
第三,在高校任职的年轻教师,他们一般从事动漫、插画、美术鉴赏、儿童文学等教学工作。这类群体知识面广、素质较高,在工作压力的推动下会更关注动漫作品,但真正从事文艺作品批评或动漫批评专业的人士极少。
第四,业界的从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他们主要是推荐自己公司的作品,极少对他人的动漫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并且本位意识较强,即使评价也难以做到真正的客观全面。
(四)批评两极化多,客观理性者少
从目前看到的动漫批评类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一部动漫走红之后短期内将会掀起一股媒体大肆宣扬赞美该作品的热潮,鼓吹其成功经验成为主流声音,对其硬伤和短板视而不见,纵使有类似的文章也仅是泛泛而谈,更不要谈能尖锐地指出问题之所在。例如国漫电影《大鱼海棠》上映后引起业界巨大的反响,霎时国内媒体文章一窝蜂地夸赞这部电影取得的票房价值,很少有人士对作品本身进行深入解读。直至后期开始出现批评者挑刺的声音,指出这部作品的价值观问题—女主角被诟病为爱不顾他人感受,原因是创作者没有在前期情节上进行足够充分的铺垫,让观众觉得女主角“自私”“矫情”,无法与女主角取得情感共鸣。国内动漫批评人士对批评方法意识淡薄,当下的动漫批评还没有形成完整、严谨、科学的批评语系,批评者大多是凭借主观的喜好进行批评,或出于“博眼球”“赚噱头”等目的写出评论性文章,其娱乐性大于学术性。这种主观、随意、极端甚至虚假的褒扬作为动漫批评,无法让人信服。
三、我国动漫批评缺位的原因
(一)未能构建自身的批评语境和批评体系
近年来,虽然国家政策对中国动漫产业大力扶植,动漫界也努力将动漫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发展,但实质上中国动漫界缺少了将动漫视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理论建设和思想意识,动漫批评未能形成科学严谨的体系。这其中缘由归为两点:首先是业界自身并未重视。当下学术界存在一种将动漫批评作为博取利益的手段的误区,他们只要掌握了常人难以获得的资料就可以总结出评论。其次是团队自身意识不强。有些动漫主创团队只注重目前既得利益,好大喜功,从不去以理论的高度深挖动漫作品的优劣;而有些主创团队则沉迷于创作数量的提升,未曾真正以专业的眼光审视过他人和自己的作品。
(二)批评人才储备不足
动漫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形式,正处于起步和快速成长阶段,不同于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尤其是中国动漫还未能构建起自身的批评语境和批评体系的情况下,批评方法未能有一定的标准,批评人才明显储备不足。
(三)创作群体和受众有特殊性,专业批评人士不关注参与
前文提到动漫创作群体和受众主要是年轻一代,甚至是低龄儿童。动漫主要凭虚拟故事脚本、前卫摩登的画面来吸引受众,其表现手法颠覆了传统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有些老一辈、高层次的批评大家们视动画动漫为“小儿科”,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些都是给孩童观看的“动画片”,不关注不了解不评论。因此动漫群体的特殊性给动漫批评带来影响。
(四)参与批评者缺乏专业素养
参与动漫批评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大学教师,虽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却缺乏对社会文化传统的了解,缺乏对艺术和思想的敏感性,也缺乏专业的批评理论和文学素养,难以得出高水准的批评成果。
(五)集数太多批评者难以看完
现如今动漫作品都是连续不断的创作模式,播映集数少说十几集多则上百集,基本上日更、周更。批评者若想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他们很难将全部内容看完。一部作品不能保证每一集都能保持高水平稳定发挥,也不能确定平庸之作在后期会不会厚积薄发、寻出亮点。
(六)利益相关者出于利益考量会发挥不当影响
动漫作品的推出与票房收益、公司效益密切挂钩,因此有些利益相关者会出于利益的考量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迎合观众的不当要求和喜好,在播映之后的宣传造势方面发挥负面影响,让正确的批评“失声”。
四、策略与建议
(一)搭建动漫批评的交流平台
动漫批评需要获得全行业的关注,就必须先搭建动漫批评的交流平台。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传统文艺批评阵地建立动漫栏目。动漫批评需要发表理论研究成果,或分享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传统的文艺批评、电影电视评论等报纸杂志也要顺应大势建立动漫相关的栏目独立分析动漫作品、推出高质量的动漫批评文章、拓宽动漫批评的渠道。
第二,重视网络媒体的支持。现如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迅速发展,网络批评成为新的趋势,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灵活、新的点子层出不穷等优点,更容易为年轻人所接受,缺陷是批评极端化、意见零碎复杂、语言低俗化。所以国家和社会要给予网络动漫批评正确的引导,使之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批评的良性发展。
第三,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和理论大赛奖项的评选。除了网络媒介和纸质媒介,动漫批评还需要一个可以面对面交流切磋的舞台,研讨座谈会就能提供这样的契机。它有利于促进个人和团体在学术上的学习和比较,了解当今世界动漫发展潮流趋势,解决当下创作过程和产品中的问题,由自发的讨论变成集中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性的研讨辩论,更能开拓视野、集思广益。
(二)各领域人士共同参与其中
中国的动漫批评者主要由奋斗在动画创作一线的创作者、从事动漫动画批评专职研究的学院专家和其他领域的批评者这三类人组成,中国动漫若想获得长足发展就需要让这三类人共同参与到动漫批评中来。
首先,动漫创作者不应“闭门造车”,应虚心听取批评意见,认真阅读批评文章,及时与批评者展开对话交流。同时创作者也应具备批评者的专业素质,思考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横向比较,在批评他人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准。
其次,学院派批评家应该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态度,在批评作品的时候不能夸夸其谈、人云亦云,应该真正从美学、精神的角度,宏观和微观上对作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一方面批评家们要将具有代表性的、饱含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公众,划定标准;另一方面批评家们要对现有的作品深入剖析,触及作品内核的动脉与灵魂,将优缺点整理出来形成体系,这样才能引领和指导未来动漫发展创作。
其他领域的批评者也指非专业人士,他们往往站在观众的立场鉴赏动漫作品,注重作品带给他们的视听感受,可以给专业人士提供独特的视野和角度,带来意外的惊喜。如果有专业的批评理论支撑,他们能更广泛深刻地理解作品,全面提升自己的审美艺术修养。
这三类批评者各有领域各有特色,如果这些批评者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中国动漫批评界将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活力。
(三)有计划培养动漫批评人才
由于动漫的特殊性,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将儿童文学知识、少儿心理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社会发展知识、动画创作技巧知识、动漫文艺批评知识等集一身的人才。因此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动漫协会或文艺批评组织开展活动或培训班,有计划地培养训练青年人才,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锻炼他们的批评能力。同时大学的相关学科专业也要高度关注对动漫批评人才的培养,应将动漫艺术批评纳入教材,开设课程,重视动漫艺术批评相关的科学研究。
(四)注重生态主义的价值体系
大自然是动漫影视电影中的重要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漫电影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动漫艺术批评也需顺应当今世界潮流,颠覆以人为核心的人类中心主义,将生态主义批评和环境主义批评纳入考虑,建立完整的生态价值体系。
五、结语
动漫批评是动漫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动漫事业的整体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动漫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促进动漫艺术批评的进步与完善,动漫艺术批评的进步与完善也反作用于动漫理论研究,二者相辅相成。目前,我国的动漫批评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相信通过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未来将会逐渐形成完整、成熟的批评理论体系。——论文作者:谭阳,景一伶,李本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2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