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城市特色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影响研究 ———以四大满贯城市马拉松赛为例

城市特色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影响研究 ———以四大满贯城市马拉松赛为例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文史艺术 点击:次 时间:2022-01-13 08:41

  摘要:以马拉松四大满贯为例,利用网络“跑记”数 据,采用词频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对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特色的感知是其对赛事品牌形象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参赛者对不同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感知中,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形象内涵具有较大的相似性;③办赛城市特色是参赛者对不同马拉松赛事形象感知差异化的重要来源。研究结果为马拉松赛事主办方依托办赛城市特色积极打造独一无二的赛事品牌形象,提升赛事吸引力和竞争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城市特色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影响研究 ———以四大满贯城市马拉松赛为例

  关键词:马拉松;赛事形象;办赛城市;跑记;对应分析

  自198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至今,中国的城市马拉松赛事已经历了40年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赛事数量不多增加。特别是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对马拉松赛事审批权的下放,激发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办赛的积极性,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 市 迅 速 增 长[1]。2019中国田径马拉松新闻 发 布 会 公 布,2019 年 全 国 共 举 办 马 拉 松 赛 事1828场,相比2018年的赛事数量增长15.62%,涵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80%以上的城市[2]。然而,赛事数量的大幅增加令赛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各主办城市对赛事的宣传又都聚焦于赛事规模与服务,致使大量的马拉松赛事趋于雷同,赛事之间的区分度下降,对参赛者的吸引力降低。针对此,寻求提高马拉松赛事的独特性、树立赛事品牌个性特征的手段,成为马拉松赛事主办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比较,发现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共性和个性,探寻其赛事品牌个性特征的新来源,为其树立特色鲜明的、差异化的赛事品牌形象提供参考。

  1 相关文献回顾

  1.1 马拉松赛事研究

  早期马拉松赛事研究主要聚焦于马拉松赛事的参赛者,研究 者 聚 焦 于 参 赛 者 的 参 赛 动 机、个 人 特征、在办赛地的旅游和消费行为及其对马拉松赛事的满意度和办赛地重游意愿等[3-7]。随着马拉松赛事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外地参赛者和观赛者逐渐增加,马拉松赛事作为办赛地的一个特殊事件,对办赛地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对马拉松赛事的研究逐渐转向马拉松赛事的办赛地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办赛地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有助于促进办赛地的经济和 旅 游 发 展,提 升 和 传 播 办 赛 地 的 品 牌 形 象等[8-10]。当马拉松赛事数量越来越多,马拉松赛事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研究的重点进一步转向 对 马 拉 松 赛 事 设 计、赛事营销和管 理等方面[11-12],已有研究一 致 强 调 清 晰、特 征 鲜 明 的 马 拉松赛事品牌形象能够有效吸引异地参赛者前往办赛地参赛,因此树立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成为赛事营销的重要工作[13]。

  1.2 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研究

  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是参赛者和赛事观众对赛事基本属性、赛事价值和赛事宗旨等各类知觉要素符号的心理联系和思想活动,是赛事公众对马拉松赛事的总体 感 知[14]。参赛者基于其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感知作出是否参赛的决策,可见独特鲜明的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有助于提高赛事吸引力和竞争力。现有关于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研究主要基于两个视角:一是基于参赛者视角研究马拉松赛事品牌 感 知 形 象,如 国 外 学 者 Hallmann等 对 马 拉松赛事感知形象的研究[15];国内学者逐渐转向使用网络跑记数据研究参赛者的马拉松赛事感知形象,如刘辛丹等对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感知形象的研究和焦建玲等对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感知形象的研究[13,16]。二 是 基 于 赛 事 主 办 方 设 计 和 策 划赛事品牌形象,研究显示借助于赛事景观设计、赛事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或满足参赛者的诉求等手段有助于提高马 拉 松 赛 事 品 牌 形 象[14,17]。可 见 赛 事 主 办方往往从马拉松运动本身着手提高赛事品牌形象,最美赛道、最 佳 补 给、最 人 性 化 服 务 等 成 为 重 要 诉求,缺少提高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独特性的有效途径。马拉松赛事作为众多办赛地的同类型赛事,运动本身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办赛地作为马拉松赛事的发生地是独属于某一马拉松赛事的独特属性,在各办赛地对马拉松赛事宣传趋于相似的背景下,参赛者往往依据其对办赛地的形象感知作出是否前往某办赛地参赛的决策,这为赛事主办方依托办赛地特色提升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独特性提供了思路。

  1.3 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和办赛地品牌形象

  以往对体育赛事品牌形象和办赛地品牌形象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地关注了体育赛事对办赛地品牌形象的正向影响,即办赛城市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有助于提升和传播其城市形象(或其他形象)、建设城市品牌(或其他品牌)等[18,19]。如 Hallmann等的研究认为马拉松赛事举办地形象和赛事形象的一致性有助 于 提 高 赛 事 旅 游 者 的 办 赛 地 重游意愿[20];Kotze等研究显 示,缺乏必要资产举办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举办规模较小的马拉松赛事同样有助于促进办赛地的形象再造[21];亦有研究认为相比大规模体育赛事,类似马拉松的重复性体育赛事更有助于提升参赛者对办赛地的形象感知,增强办赛地的旅游竞争力[22];还有研究跳出了办赛地形象影响研究的桎梏,关注了体育赛事对赛事赞助商品牌形象感知的影响[23,33]。

  反之,也有研究认为体育赛事品牌形象和办赛地形象之间是密切的相关关系,二者之间的影响作用是双向的[14,24,25]。研究者定性分析了办赛地形象对体育赛事品牌形象的反向影响,然而对业余骑行运动者的实证检验却显示,骑行运动者对骑行赛事的形象感知正向影响其对办赛地的形象感知;相反,骑行运动者的办赛地形象感知并不影响其对骑行赛事的形象感知[25],实证检验结果未能支持办赛地形象对赛事品牌形象的影响结论。然而却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启发,即探讨办赛地形象对赛事品牌形象的影响。理论上说,办赛地作为马拉松赛事的发生地,相比体育运动属性,特色具有更明显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26,27],因此办赛地的特色应有助于提升体育赛事品牌形象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基于此,本研究期望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进行对应分析,探讨城市特色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影响,为马拉松赛事主办方依托城市特色元素提升赛事品牌形象的个性化,促进马拉松赛事与办赛城市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与互相促进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横向比较研究,分析得出赛事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关键词及词频比例,识别出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差异化的来源。同时解构了包含马拉松运动特征和办赛城市特征在内的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构成,从而分析形成独特品牌形象的关键要素,并为城市马拉松赛事树立特色鲜明的赛事品牌形象提供建议。

  2 研究设计和数据获取

  2.1 办赛地特色影响马拉松赛事形象的原理

  依据事件在举办地的举办频率,可将事件分为一次性事件和标志性事 件。标 志 性 事 件(hallmarkevent)指一种在举办地重复举办的事件(arecurringevent)。随着时 间 的 消 逝,标 志 性 事 件 将 与 举 办 地融为一体[28]。赛事举办地在考虑承办赛事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举办地的特色要素与赛事形象相结合,使得举办地特色要素能够在赛事举办期间得到明显的体现。同样的,某个城市每年重复性地举办马拉松赛事,马拉松赛事成为该城市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逐渐地和城市融为了一体。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知觉的“格式塔”规律,对于办赛地举办的标志性事件活动,事件旅游者首先获得的是大空间尺度的地理环境信息的关键构成要素,在其心里会形成一个关于事件和地理区域整体环境的形象阶梯,进而形成对赛事形象的差异化和品牌化认知。以北马为例,对于北京(办赛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标志性事件),参赛者会依据其空间隶属及包含关系(北马属于北京举办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产生推理性认知(即人们对北马的认知,是置于北京这一背景之下认识的,会用北京的城市特色要素如天安门、鸟巢、天坛等去感知推理北马的赛事形象)。即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形象的感知会受到办赛地特色要素的影响。而文化要素的空间非均衡性,形成了区域间两个文化之间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可以用文化距离加以度量,在不考虑个人因素的前提下,旅游动机理论一般认为,文化距离越大,越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需要,对 旅 游 者 的 吸 引 力 越 强[31,32]。可 见,借助于办赛城市的不同特色和个性,有助于实现办赛地形象和赛事形象深度融合,促进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差异化,从而吸引更多的马拉松赛事参与者。

  2.2 案例选择

  依据举办地资源类型,马拉松赛事可分为城市马拉松、山地马拉松、海洋马拉松和历史遗迹马拉松等多种类型。相对而言,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历史更为悠久,获得 的 研 究 关 注 也 最 多[29],且 代 表 中 国 最高等级的马拉松系列赛事之一的“中国马拉松大满贯(China Marathon Majors)”,其 首 届 创 始 成 员 分别是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重庆国际马拉松和武汉马拉松(下文分别简称北马、广马、汉马和重马)四项赛事,全部都属于城市马拉松,因此本研究欲选取城市马拉松中的北马、广马、汉马和重马四个赛事为案例进行研究。

  2.3 数据来源

  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为马拉松参赛者提供了分享经验、感受和交流信息的机会,改变了马拉松参赛者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跑记”则作为马拉松参赛者赛后对整个参赛过程和比赛经验的记录,是参赛者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自由撰写的,内容真实可靠,反映了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的开放式评价,可以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感知[13]。因此本研究在爱燃烧原创社区、跑吧论坛、知乎论坛等网站上提取了2018年4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相关跑记。为了确保跑记内容充分完整,对获取到的所有跑记首先进行一次人工筛选,要求其中跑记的文字内容不少于500字。最终得到北马112篇、广马和汉马各100篇、重马54篇,字数分别为25.9万、15.1万、19.1万和11.1万字。

  2.4 分析过程

  在获取到的城市马拉松跑记中,一个词语重复出现的频次越高,意味着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的这一形象属性感知越强烈和普遍,该词语就越能代表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感知。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借助 ROSTCM6.0分析了四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跑 记,统 计 其 排 名 靠 前 的 关 键 词 和 词 频。以北马的分析过程为例:首先,设置分词规则,将北马跑记进行分词;其次,统计其排名前100的关键词和词频;最后,将分词后的关键词和词频进行筛选,排除与赛事形象无关的关键词如“晚 上”、“早 晨”、 “手机”等,合并意思一致的关键词,如“北马”和“北京马拉松”、“筋疲力尽”与“精疲力竭”等,合并后关键词的词频为原先意思一致关键词的词频之和。

  在跑记词频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于四个城市马拉松对比分析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首先,为了避免由于跑记数量不一致导致的关键词词频差异,将关键词词频按进行比例标化处理,即计算每一个关键词词频相对于总词频的比例。其次,将四大满贯关键词及词频进行合并处理,相同的关键词为一个,不一样的关键词全部提取,并回到其余3个跑记的文本中检索相关关键词的词频,并同样进行比例化处理,此外人工剔除部分与马拉松赛事形象关联度不高的关键词。最后,合并保留后的四大满贯关键词及词频比例进行对应分析,得出体育赛事旅游者对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感知相似和差异化的来源属性。

  3 分析结果

  3.1 赛事形象构成分析

  品牌形象的相关研究认为,人们对品牌形象的感知并不总是客观中立的,它取决于人们对其拥有的认知 和 情 感 技 能。譬 如1999年 Baloglu和 Mc-Cleary整理有关旅游品牌形象的文献后将目的地形象划分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30],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在体育赛事品牌形象的研究中,也普遍沿用这一思路,将体育赛事品牌形象划分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13,16],所以本文对关键词所属形象分析类目的构建也参照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进行分析。此外,由于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城市特色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影响及机理,因此进一步将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品牌的认知形象分为对马拉松运动本身的认知和对办赛城市特色的认知。

  四个城市马拉松跑记关键词按马拉松运动认知形象、办赛地城市特色认知形象和马拉松情感形象进行归类,并统计三类形象关键词总词频占全部关键词总词频的比例,结果如表1所示。占比最高的是参赛者对马拉松运动本身的认知,其中包括:反映赛事专业性的,如“赛道”、“半程”、“全程”、“终点”、 “兔子”等;反映赛事服务的“能量”、“香蕉”、“补给”、 “志愿者”、“云南 白 药”等 以 及 反 映 天 气 情 况 的“天气”、“气温”、“雨衣”等。这类关键词不仅所占频次最高,而且往往同时出现在参赛者对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的跑步记录中,属于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感知较相似的部分。其次是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主办城市特色的认知,北马、广马、汉马和重马的城市特色形 象 词 频 占 比 分 别 是18.8%、25.0%、30.9%和32.2%。这 类 关 键 词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仅 出现在某一特定城市马拉松跑记中,在其他城市马拉松跑记中要么不出现,或即使出现频次也低于三次,具有偶然性。这一方面说明办赛城市特色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感知的影响是存在的,是参赛者感知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说明参赛者对办赛城市特色的认知是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中独一无二的部分。但是,可以看出参赛者对办赛城市特色形象认知的词频占比远远低于马拉松运动形象词频占比,说明参赛者对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感知依然以体育运动为核心。最后是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情感形象的认知,如“热情”、“开心”、“舒服”、“激动”等,这类关键词的词性以形容词词性为载体,反映了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和城市游览的情感评价,且这类关键词亦同时出现在四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跑步记录中,属于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感知较相似的成分。综上,只有办赛城市特色认知形象才是马拉松赛事相互区别,形成独特品牌形象的关键。

  3.2 对应分析结果

  对四个城市马拉松跑记的关键词及词频进行对应分析,获得的三个维度奇异值和惯量如表2所示:第一维度的奇异值为0.604,惯量为0.365,解释的惯量比例为43.7%;第二维度的奇异值为0.514,惯量为0.264,解释的惯量比例为31.6%;两个维度累计解释惯量例 达 到75.3%,丢 失 的 信 息 较 少,因 此只取两个维度即能够较好地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2是四个马拉松跑记关键词词频两维度的对应分析结果。依据对应分析法的解释原则,图中同一变量各类别之间的距离代表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距离越接近表示越相似;不同变量各类别之间的距离代表它们之间的联系程度,距离越接近表示联系越紧密。根据图示结果:第一,反映马拉松赛事运动形象的关键词如“兔子”、“半程”、“赛道”、“参赛” 等和反映马拉松赛事情感形象的关键词如“热情”、 “轻松”、“开心”等,距离中心点较近,位于四个城市马拉松的交叉部分,属于参赛者对四个不同马拉松赛事形象感知的共同部分。说明参赛者对不同马拉松赛事运动形象的感知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马拉松运动形象因素难以让参赛者准确地区分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结合表1各大类关键词词频占比结果,可知当前参赛者对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感知以共性为主,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第二,反映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特色形象的关键词如“广州塔”、“花城”、“长江大桥”、 “樱花”等远离中心点,距离本城市马拉松的距离远远小于距离其他城市马拉松的距离,是参赛者对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感知中的差异化属性因素。反映了参赛者对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个性感知,参赛者借助这部分形象因素能够非常容易地区分不同马拉松赛事形象。具体来说,反映马拉松赛事品牌个性形象的城市特色关键词最多的是各城市的 标 志 性 景 区 景 点 名 称,如 北 京 的“天 安门”、“鸟巢”,广 州 的“广 州 塔”、“珠 江”,武 汉 的“东湖”、“黄鹤楼”和重庆的“解放碑”、“洪崖洞”等。将这些关键词定位跑记中,分析前后文发现,这类关键词部分出现在参赛者的跑前记录中,外地游客往往会于马拉松赛前提前到达办赛城市或是延后离开,利用比赛前后的时间在办赛城市的标志性景区景点游览,感受办 赛 城 市 的 特 色;部分出现在跑马记录中,办赛城市的赛道设计往往会选择结合本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参赛者比赛途径的知名景区、景点亦给参赛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另一类关键词是反映城市整体气质的关键词,如广马跑记中的“花城” 反映的正是参赛者对广州城市特质的感知,重马的 “山城”、“上/下坡”亦反映了重庆的整体城市特色。结合表1词频统计结果,可知当前参赛者对不同马拉松赛事形象的个性化感知低于共性感知,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个性化不够明显,赛事主办方未能很好地利用办赛城市特色提升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仍存在着较大的品牌提升空间。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办赛城市特色是体育赛事参赛者对赛事品牌形象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词频分析结果显示,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感知并不仅仅是对马拉松运动本身的感知,办赛城市特色也是参赛者感知的赛事品牌形象的一部分。这说明办赛地形象特色对体育赛事品牌形象存在影响,在赛事品牌形象的塑造中需要重视与办赛城市形象的结合。

  4.1.2 当前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过于突出体育运动本身,与 办 赛 城 市 特 色 形 象 的 融 合 还 不 够 充 分。研究结果显示参赛者对办赛城市特色的感知远低于对体育运动本身的感知。4个城市马拉松的跑记词频分析结果中,反映马拉松运动形象的关键词词频占比远高于办赛城市特色形象的关键词词频占比。参赛者对马拉松运动本身的形象感知构成了其对赛事品牌形象感知的核心,说明赛事主办方在赛事品牌形象中对办赛城市形象的融入还有待加强。

  4.1.3 办赛城市特色成为参赛者对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感知的差异化部分,是赛事品牌形象个性化的重要来源。随着马拉松赛事的商业化发展,城市马拉松赛事之间趋于雷同。本文对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的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参赛者对马拉松运动形象的感知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而赛事品牌形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参赛者对办赛城市特色的感知上。即办赛城市特色构成了体育赛事品牌形象的差异化部分,是参赛者区别同类体育赛事的重要依据。依托办赛城市特色宣传标志性体育赛事形象将有助于提高赛事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4.2 管理建议

  4.2.1 做好赛前管控,多方参与规划,推动城市特色与赛事品 牌 形 象 的 深 度 融 合,提高赛事辨识度。赛事主办方要充分挖掘城市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并使其成为赛事形象重要组成部分,把办赛城市所弘扬的地方精神和个性同赛事精神高度融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将办赛城市和体育赛事融为一体,提高马拉松参赛者对赛事品牌形象的独特感知。具体而言:第一,挖掘马拉松赛事主办城市的文化符号,在赛道的设计中充分结合城市中的著名景点,如将比赛折返点及一些能量补给点设在城市地标性建筑和热门旅游景点所在地,使赛事品牌形象融入更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第二,在赛事包和赛事补给中,为参赛者提供具有城市特色的物品和食物,提高参赛者的个性化感知和满意度。如重马的参赛者在跑记中写道“参赛包里面的内容很丰富,很有重庆特色,分为参赛包和美食包,给了选手一个小惊喜”,充分体现重庆美食之都的特色,得到了参赛者的一致好评;第三,体育赛事符号作为传播体育赛事形象的典型代表,其设计要充分融合办赛城市积极传播的独特传统文化、地域风貌、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等,从马拉松赛事的会徽、吉祥物、口号理念到赛事奖牌的设计等,都要尽量选用反映城市旅游管理组织所宣扬传播的热门目的地品牌形象元素,高度结合办赛城市特色代表性文化,使赛事符号兼具赛事和办赛城市形象的不可替代性等;最后,办赛期间不断地将办赛城市的个性和特色融入到一系列具体的体育活动之中,借助参赛者的主动参与及体育赛事的仪式、象征性事件或鲜明标识,使参赛者感知到马拉松赛事品牌形象中浓浓的办赛城市个性和特色。

  4.2.2 完善赛事组织管理工作,提高参赛者满意度。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对办赛地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要求很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特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赛事举办期间,城市管理水平更是与参赛者的满意度直接相关,也直接影响到赛事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成功申请并圆满完成一场高质量的体育赛事是对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考验。这是因 为:第 一,马 拉 松 赛 事 对 赛 道 的 要 求 很高,大多数城市马拉松赛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导致赛事可控性较差,安保工作具有一定困难,同时赛道多涉及到城市主干道,对城市的公共秩序及道路交通会造成一定影响,在比赛前期和比赛过程中需要对整个赛道在不同时间段、不同路段进行交通管制,直到最后一名选手安全抵达方才取消。然而一旦实施交通管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民正常出行,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这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办事效率和沟通协作能力。第二,有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往往会吸引大量的外地参赛者和观赛者同时涌入办赛城市,考验了城市是否具备充足完善的接待能力。第三,马拉松赛事的成功 举 办 还 需 要 体 育、交 通、电 力、医 疗、媒体、安保等部门的相互合作,以保障赛事安全顺利进行;而且体育赛事通常规模较大且会期较短,需要在赛前以最高的效率召集大量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服务,这对政府的人力资源调配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可见,马拉松赛事的组织管理是考验城市政府执行效率是否高效,管理体制是否先进,运作机制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因此,体育赛事主办方和办赛城市政府必须以参赛者的体验为依据多方面完善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参赛者的满意度。

  4.2.3 加大赛事宣传力度,扩大赛事影响力。办赛城市在马拉松赛事的筹备期间和办赛期间需要加大赛事的宣传力度,提升赛事影响力。赛前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积极扩大赛事影响力,吸引最广泛的体育赛事旅游者在赛事主办期间来办赛城市参赛、观赛。办赛期间更要不断地将办赛城市的特色和精神文化融入到一系列具体的体育比赛之中,通过规模宏大的仪式、象征性事件或鲜明的标识,系统地将城市的地域特色、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借助体育赛事的举办传播给马拉松参赛者,进一步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4.2.4 加强赛后遗产开发力度,提高赛事发展与城市产业的关联度。体育赛事融合办赛城市的特色文化有助于赛事举办地在赛事举办后的远期发展,持续保持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有效地延长体育赛事的积极影响作用。当今各产业的界限逐渐模糊,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不断融合,因此体育赛事主办方应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紧紧围绕赛事本身,通过政策倾斜、政策支持等手段,积极培育大型体育赛事相关的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提升体育赛事与城市产业的契合和关联度,将体育赛事的产品供给链延长,让城市文化资源和体育运动完美结合。而且成功的体育赛事应将其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进行延伸,并固化为稳定的产业模式。大型体育赛事一旦形成优越的品牌形象,就可以通过衍生产业链,给城市带来持续收益。如以北京国际马拉松为例,“天安门”和“鸟巢”是北京国际马拉松不可替代的两个文化点。因此,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可以着力“天安门”、“鸟巢”等元素,进行旅游创意商品的开发,开发文化创意衍生品产业。此外,建立全民健身大数据库、以马拉松赛事结合首都城市文化特色的集健身、休闲、娱乐、旅游、创意为一体的体育主题功能区的建设等都能延伸成都马拉松赛的产业价值。——论文作者:杨占东1,周晓丽2,刘 悦3,梅 雪1

  参考文献

  [1] 李兆元,汪作朋.论马拉松赛事对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117-118.

  [2] 陈昆仑,刘小琼,严清,等.中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6):473-480.

  [3] SUMMERS,JEFFERY J,MACHIN.Psychosocialfactorsrelatedto marathonrunning[J].JournalofSport & ExercisePsychology,1983,5(10):314-331.

  [4] MASTERS,KEVIN S,OGLES.Aninvestigationofthedifferentmotivationsofmarathonrunnerswithva-ryingdegreesofexperience[J].JournalofSportBe-havior,1995,18(1):69-79.

  [5] RAUTER,SAMO,DOUPONA TOPIC.Runnersassporttourists:TheexperienceandtravelbehaviorsofLjubljanaMarathonparticipants[J].CollegiumAntro-pologicum,2014,38(3):909-915.

  [6] KRUGER,MARTINETTE,?SAAYMAN.Determi-nantsofvisitorspending:Anevaluationofparticipantsandspectators atthe Two Oceans Marathon[J].TourismEconomics,2012,18(6):1203-1227.

  [7] KOO,S.K.,BYON,K.K.,& BAKERT.A.In-tegratingeventimage,satisfaction,andbehavioralin-tention:Small-scalemarathonevent[J].SportMar-ketingQuarterly,2014,23(3):127-137.

  [8] 阮威.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体育科技,2018,39(4):87-89.

  [9] 刘东峰.城市营销中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联合战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38-41.

  [10] 胡建忠,邱海洪,邓水坚.“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1):42-46,66.

  [11] SCHUMANNFR.Packagingenduringexperiences:themarketingofinternationalmarathontoursinJa-pan[J].JournalofEastAsianStudy,2013(11):199-213.

  [12] 王成.城市变迁中的体育与体育特色下的城市———专访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J].体育与科学,2019,40(5):8-19.

  [13] 王相飞,康益豪,延怡冉.马拉松赛事对举办地城市形象影响 的 实 证 研 究———基于马拉松跑者的新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3):20-27,33.

  [14] GWINNER K.P.,LARSON,B.V.,& SWAN-SONS.R.Imagetransferincorporateeventspon-sorship:Assessingtheimpactofteamidenti?cationandeventsponsor ?t[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and MarketingResearch,2009,2(1):1-15.

  [15] HALLMANN K.,KAPLANIDOU K.,BREUERC.Eventimageperceptionsamongactiveandpassivesportstouristsat marathonrac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Marketing&Sponsorship,2010,12(1):37-5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21566.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