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郑州,郭灿金参加《中国人最易的文史常识》(升级版)签售会,著名专栏作家李开周说他看了这本书后直出冷汗,原因之一是他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曾经误用“灵柩”一词,灵柩是棺材里面躺有过世之人的,而棺材就是空空的棺木,里面没尸体,所以买的只能是棺材,而不是灵柩。李开周所言极是,笔者翻阅该书后的确感到脊梁骨发凉,很多文史常识竟被一度。如“贱内”与“夫人”莫自称、“淑女”和“”大不同、“忘年交”不能随便使用、“跳槽”原是青楼语、乱说“哇塞”伤风雅、“万人空巷”坑万人、“慈母”曾是伤心事……本书避开和空洞,力求翔实、接地气,没有高深莫测的道理,不讲空泛的意义,郭灿金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丰润的文字,一则则看似琐碎的常识清晰明白地普及了文史常识,了传统文化。
早在2006年,《中国人最易的文史常识》刚出版就很受欢迎,一时洛阳纸贵,并获得了“2007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还输出到出版。该书甚至成为出版行业的一个风向标,带动了一大批关于文化纠错、文史常识书籍的出版,“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郭灿金当年起意要写这本书时,计划书名叫《不然》,意思是“不是这样”,或者“不是大家所理解的这样”,其基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纠错,而是为了考古——对常识、词语、礼仪、民俗等原本的意思进行探究,以厘清它们原来的背景,洞悉它们原本的意蕴,考察在漫长的语义流变中,它们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但在写作过程中,初心却在一点一点游移——“纠错”成了该书的重心所在,虽然也在进行所谓的考古,但考古似乎变成了纠错的手段,书名也就顺势变成了《中国人最易的文史常识》。“以《中国人最易的文史常识》来为此书命名,除了‘好为人师’的潜意识之外,可能也包含了一种焦虑——对于身边习焉不察的‘常识’误用的焦虑。”
《中国人最易的文史常识》(升级版)对原书进行了大部分改动,郭灿金精心梳理了中国人经常误用的300个文史常识,力图破译隐藏在其中的密码。该书分为五部分:典故溯源、词语考古、礼仪点校、民俗揭秘、人物品评,他把文史写得活色生香,每一则文史常识背后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日常生活融入文史中普及,文笔老道、趣味盎然。这是一本经得住时间、值得收藏的好书,适合文字工作者和学生群体作为案头工具书,避免误用的尴尬。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