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古以来,地球上动物就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伙伴,由于动物具有鲜明的形象和特征,人类经常会将其人类化、神灵化。故而人们经常用动物和与之相关的词语来进行描写和比喻各种人或物,各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便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体现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英语词汇中,动物词汇的数量比汉语更加丰富,据专家统计,英汉动物词汇共计 649 个[1],两种语言中,往往会出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内涵意义却有显著差异,体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如果忽视这方面的特点,就会影响到正常的交际,甚至引起诸多不必要的误解。一、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对动物词汇的不同理解与运用,在不同的社交场合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语言表述中,可能会传递出不同的信息,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反之,亦然。通过对这些词汇的对比研究,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不同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这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 英汉相同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在英语和汉语语言词汇中,有部分动物的象征意义基本相似,理解也大致相同。这些动物特征突出,经常会被用来描述相应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或性格,例如狼的凶悍,狐狸的狡猾等,从而使得文字表达鲜明、人物对象形象生动。 这里以wolf为例。狼的生性残暴与贪婪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有着基本对等的内涵意义。例如汉语中的成语,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对应的,在英语中也有用wolf来描述人的凶残与伪善,如:as cruel as a wolf(像狼一样凶残),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二)英汉不同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中,动物名词虽然互相对应,指称对象一致,但其文化内涵却截然相反,最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莫过于“龙”了。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dragon(龙)是神话传说中一种巨大的晰蝎,有翅膀,鳞片,能够从嘴中喷火,形象邪恶,是凶残肆虐的怪物。比如,《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现代英语中用dragon比喻人,常有贬义,例如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那么意思就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但是在中国文化中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