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面临着老龄人口增多与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为此,国家应出台扶持养老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加护理人员的培养数量,增设老年医学和社区护理专业相关课程,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加强家庭子女、家政服务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教育,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调动和汇集全社会的力量,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临床护理杂志》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反映国内外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等工作的进展, 促进我国护理学术交流为宗旨。方针,及时反映国内外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等工作的进展,促进我国护理学术交流。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继续教育
一、老龄化社会中护理人员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2014年,德国老年人比重上升至21.1%,法国老年人比重年上升至18%;美国由于移民政策相对宽松,社会老龄化程度达到13.5%。即使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的美国,也面临着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及人员短缺问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美国约有280万护士,其中 80%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士的平均年龄为45.2岁,社区护士的年龄相对较大,在加利福尼亚有83%的医院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1]另据美国医学会统计:“全美有12.6万护士空缺,到2020年将会有40万护士空缺。”[2]英国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近年来英国的社区护士人数下降了6%,卫生防视员人数下降了0.4%。1990年以来,30岁以下的英国护士人数减少了17个百分点,从26%减少到9%,而55岁以上的护士人数则上升了6个百分点,升至15%,2003年有28000个护士职位空缺”。[3]由此可见,英美发达国家老龄人口和患者增多与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1999年已成为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4]然而,据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3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49.7万人,这些护理人员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大多数老年人采取居家养老模式。无论家庭中的子女还是聘用的家政服务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老人护理教育和培训,即使养老院、老年公寓和托老所也缺乏专业护理人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迫切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社区护理体系,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因此,面对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龄化群体,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护理人员如何满足老年人的自理需求和健康保障,这是对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的严峻挑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老龄化社会中社区护理教育对策
(一)国家出台扶持养老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首先,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国家需要制定老龄人口养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国家、社会机构和家庭子女在老人养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其次,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强化老年护理教育和培训,帮助学校和社区建立全方位的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护理机制;第三,在国家相关养老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老龄群体的不同需求,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大护理人员培养数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加大了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取得可喜成绩和阶段性成果。据我国国家卫计委统计,至2014年底,我国各级各类医护院校,已经培养并完成注册的护士达到300.4万人。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其中,注册护士将达到314万人,基本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
(三)增设老年医学和社区护理专业相关课程
目前我国各类医护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专门的老年医学和护理学专业,难以培养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因此,培养的卫生人才无法全面掌握老年医学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影响了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各类医护院校要设置老年医学和护理专业,开设老年医学和护理的相关课程,编写老年医学和护理类的教材,加强老年医学专业临床实践,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四)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国外社区护理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据医护教育相当大的比重。实践教学基地众多,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康复中心、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疾病控制中心等多种类型的护理技能培训基地。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与社区居民联系和沟通,同时医学生定期参与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及不良行为的干预等多种服务。[5]
(五)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在国外,社区护理必须持有社区护理资格证书,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护理资格证书的获得必须在经过正规护理教育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和社区实践,考试合格后方能成为社区护士。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一方面可以采取医院工作的护士转型到社区工作的方式,实施转岗培训教育,以弥补社区老人护理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招收护理学员,采用业余或全脱产的学历教育方式,有计划地、定向培养一大批具有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热心从事社区老人护理工作的、合格的、有资质的社区护士,以提高社区老年护理的质量。
(六)强化社区护理的服务意识
人步入老年后,身体器官逐步老化,各种疾病不断出现,性格、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了解老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与老年人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身心变化,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并针对社区老年人的意外情况,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关护理、医疗措施,全方位、全天候地为老年人做好身心护理工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七)加强家庭子女、家政服务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教育
目前,居家养老是中国最传统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自由性、隐私性较强,舒适度和成本方面也有优势,所以居家养老是比较普遍的养老方式。但是,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安全性、突发性身体意外等隐患。因此,居家养老离不开老人子女或家政护理人员的关爱和护理方面的相关技能。老人的子女和家政服务人员应当接受老年医学知识和老人护理医学方面教育和培训,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护理、康复与保健知识,了解和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
(八)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
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提高全体居民的参与度,这是全方位社区护理实施的基本条件。通过报栏、展板、宣传画和区域传媒、现场健康讲座等多种途径,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让居民对社区护理产生信任感,乐意接受和主动寻求社区护理服务。有了社会的认同和全体居民的参与,社区护理才能全方位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仅为老年人,而且让所有人享有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
总之,在当今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将成为社区护理的重点,并激发医疗护理人员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医学院校重视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社区应建立规范的老年护理实习基地,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加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调动和汇集全社会的力量,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社会养老事业中,从而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