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进行观察,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组)与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结果两组患者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比较差异显著,对比组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研究组的5.00%,(x2=6.379,P<0.05)。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效果确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封闭病房;应用价值
引言
精神科患者在封闭病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因患者情况特殊,存在较高的风险事件发生可能。为此,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室增强风险意识,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以切实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此次研究中,在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进行观察,男65例,女55例;疾病类型:抑郁症43例,精神分裂症29例,焦虑症36例,躁狂症12例;患病年限3~11年,平均患病年限(6.04±1.12)年;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9.49±1.21)岁。将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组)与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两组疾病类型、平均患病年限等基本情况组间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比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病房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
1.2.2护理风险管理:①护理风险评估。本院护理专家制定出风险评估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暴力风险评估、自残轻生风险评估、逃跑风险评估、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噎食风险评估。通过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分辨出高危患者,对此类患者进行风险干预和管理;②意外伤害风险管理。对于存在毁坏物品、伤人、自残等暴力行为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检查病房以及患者身上是否携带剪刀等危险品,增强病房环境的管理,各处的门窗要随时关闭且上锁,定期检查,有损坏的要及时检修;对于有逃跑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紧密关注,尤其是夜间睡眠时间、户外活动等要加强巡视和检查。医护人员在展开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要进行约束护理,同时隔离约束与非约束患者,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对于特殊患者,要有专人进行看护,清除病房以及公共场所中的危险物品,加强对患者午休、夜间等时间的观察;③药物风险管理。精神科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护理人员要能够加强管理。患者服药前,护理人员可将患者集中在治疗室中,根据顺序进行发药和给药,用药后检查患者的口腔、舌头等确保药物已吞下,所有用药患者均在用药后观察20分钟后才能够离开,避免患者保留药物造成意外事件。患者在服药期间必须在治疗室,同时用药后避免患者独处,既能够保证患者治疗效果,还能避免意外发生。
如果您想发表心理学方向的论文,可以查看:投心理学论文的期刊有哪些,在适合的期刊上投稿。
1.3观察指标
疾病类型、平均患病年限等基本情况组间对照、两组患者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后,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且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类型、平均患病年限等基本情况组间对照
两组疾病类型、平均患病年限等基本情况组间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比较差异显著,对比组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2。
3讨论
通过研究与观察发现,两组患者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比较差异显著,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比组总发生率为15.00%,明显高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的5.00%。该结果证明,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证实了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工作中可以产生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护理风险管理中,首先对护理人员展开全面的风险教育,以增强大家的风险意识,加深其风险认知。之后,对患者进行了全面了解和风险评估,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多种措施综合应用,进而实现了对风险的最佳控制,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中增加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安全性,降低医疗风险,适宜推广和应用。——论文作者:董彩霞 黄继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