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药学在军队卫勤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军独有的优势与特色。为适应新时代军队建设需求,有效保障官兵健康,增强部队作战能力和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亟需突破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临床循证和药物研发瓶颈问题,扩大中医药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重点开展军事中医药理论、理法方药循证、创新中药发现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以加强军事医学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该文回顾军事中医药发展历史和成绩,立足新时代军事中医药建设迫切需求,首次提出军事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基本思路,以期为军队中医药建设提供创新理论支持。
[关键词]军事医学;中医药;卫勤保障;生物安全;中药新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瑰宝,不仅为维护和保障中华民族健康福祉作出巨大贡献,还在中华民族无数次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使命。数千年来,中医药在军事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在军队战伤救治、卫生防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自人民军队建立至今,军事中医药不仅在我军卫勤保障工作中发挥重要且独具特色的作用,也是国家中医药事业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为适应军队建设新时代新要求,扩大中医药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对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防控重大疫情的独特作用,需要加强军事医学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
1中医药在军队卫勤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1.1早期军队卫勤保障中医药的应用
在中华民族战争史上,中医药承担着卫勤保障的重要任务。民间医药经验在军队和战争中的简单应用和自然积累,孕育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军事医学,催生了“治病如制寇,用药如用兵”等思想,为军队战伤、多发病及流行病等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1]。
1.1.1战伤救治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收录有用续断“疗金创、续筋骨”,并把创伤分为“诸伤”“金伤”“刃伤”等。《汉书·艺文志》载有《金创疭瘈方》,是我国最早的战伤外科专书。对于金疮折疡、骨折、内伤等战时常见疾病,《武威汉代医简》《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即载有大量临证经验。宋代以后,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创伤外科、急救医学和药学得到快速发展。《金疮秘传禁方》《仙传外科集验方》《世医得效方》《本草纲目》《行军方便便方》等载有大量防治火药灼伤、冻伤和止血、麻醉等的药物及方法。其中,独参汤用于严重失血及淤血攻心的危重症救治等,对战场伤员早期急救具有重大影响。
1.1.2流行病及多发病诊断治疗部队征战易发生各种疾病,是减员的重要因素,也促进了对相关病因、证候、治疗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军中已有麦曲消谷止痢、芎䓖燥湿止泻、水银与雄黄治疗疥疮等的记载。东晋时期,随军医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天花、炭疽等军队传染病及其治疗方法,并最早指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沙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出现与成药使用,提高了军队传染病的防治水平。同时,军队重视利用调整驻地、轮换屯住人员、避免盛夏行军、慎重选择水源等措施减少疫病流行[2]。对于伤寒、冻伤、中暑、中湿和脚气病等,《卫生宝鉴》《行军方便便方》等载有多种便于行军采用的方剂。
1.2我军卫勤保障中医药的应用
中医药学作为军事医学的重要支撑,是我军独有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药源丰富,对于我军增进指战员身心健康与作业能力、提高疾病防治水平与野战救护能力、加强平战时卫勤整体保障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3]。
1.2.1革命战争时期在作战环境艰苦、医疗条件匮乏的情况下,中医药有效保障了部队战斗力,为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即已注重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中指出,“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员。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和其他原因,官兵生病的很多。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草医草药要重视起来,敌人是封锁不了我们的”。由于西药资源有限,中药和民间验方缓解了我军缺医少药的状况。在药物研究上,编写《太行山草药》;研制我国首支中草药注射液的柴胡注射液,有效控制了根据地疟疾和一般热性病的发生[4]。同一时期,在复方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包括用银花、连翘、升麻等配制合剂,当归、延胡索、益母草等配制康宁丸,麻黄、柴胡、黄岑等配制替阿林等[1]。
1.2.2新中国时期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新中国卫生工作三大方针。我军逐步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药用植物采集、筛选、活性评价、活性成分的植化分离与鉴定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辐射、神经性毒剂、恶性疟等防治的重大军事需求,我军加强了中医药学领域的力量布局。以原军事医学科学院为代表的军事医学科研单位,构建了中药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物分析等研发体系和技术平台,提出了中医复方联合用药、发挥多靶点综合作用等军队特需药品研发理论方法,并在中药复方、中药单味药与活性成分、中药质量控制和创新中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5]。在特种武器损伤防护上,成功研制抗微波辐射药物安多霖胶囊、抗低剂量辐射药物刺白胶囊、梭曼毒剂中毒预防药物石杉碱甲等,并在部队广泛应用。在特殊军事环境损伤防护上,红益胶囊、姜素胶丸等军队特需药品,对于我军高原作战、渡海登岛等环境快速适应、战斗力有效生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事作业能力保障上,创新研制中药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太空养心丸、六味地黄苷糖片等,已经或即将用于太空作业、无人机操控等新质作战力量的身心健康维护与作业效能提升。
2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军队建设的迫切需要
受“中西医之争”等影响,近年军队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中医药在现代军事医学的地位相对弱化,中医基础、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存在脱节,以及中医药学研究力量薄弱、投入不足、平台不完善、学科不配套等,都影响和制约着军事医学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这也使我军中医药力量参与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相对不足,与地方力量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形成对比。
相关知识推荐:哪些医学期刊容易投稿
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面对军事斗争卫勤保障的紧迫任务,面对部队任务谱、作业谱、疾病谱的变化,军事医学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因此,要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指导思想,推动军事医学中医药在理论、研发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发展突破,取得一批健康管理、能力医学、应急防控的创新性成果,使之更好地服务保障官兵健康、增强部队作战能力、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2.1为保障部队平时健康提供重要支撑
新时代军队卫勤保障对部队官兵健康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军队疾病谱的变化和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增加,要求军事医学加强伤病救治、健康医学能力建设。中医药长期与疾病抗争所积累的丰富资源,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也有从整体观念出发提高人体综合抗病能力的独特优势,是促进官兵健康、维护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医药在军事训练伤、武器伤、常见病、多发病等防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结合中医药既往研究成果,发挥其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建立我军中医健康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加强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应用,为部队健康维护提供重要支撑。
2.2为增强部队战时能力提供新型手段
一体化联合作战、多域精确作战和未来智能化战争,使得对军人生理功能、认知能力、抗病能力的维护和提升成为作战保障的重要任务。需要军事医学发展面向多种不确定威胁(“全谱”),适应陆、海、空、天、电、网环境(“全维”),实现兵员选拔、军事训练、作战行动、战后恢复的保障(“全程”)[6]。中医药药源丰富、毒副作用小,具有提高机体自身康复能力、整体调节和个体化诊疗的优势。近年即有首个抗军事应激创新中药六味地黄苷糖片获批临床,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有效缓解军事应激所致的情绪和认知损伤。军用咖啡因咀嚼片可延缓作业疲劳,加速疲劳恢复,同时有效提升军事人员作业注意力等[7]。膳食补充剂也是快速缓解应激障碍、增强生理功能和脑作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得到美军应用[8,9]。面对高对抗、高强度的未来战争,需要从中医药深入发掘能力干预措施,构建新型能力医学体系,为打造“超级战士”“超能战队”提供支撑。
2.3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提供战略资源
以重大疫情为代表的生物安全威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在我国既往300余次瘟疫防控中,中医药形成了整体、辨证和动态的疫病防治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快速控制疫情的重要选项。作为“523”工程办公室挂靠单位,原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全国大协作,通过中西医结合研究,成功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复方蒿甲醚,为人类健康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医药全球化的典范。此次疫情全国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达90%以上,抗疫“三药三方”在早期预防、病情转归和愈后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尤其是新发未知传染病,在缺乏特效药物、疫苗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传统中医药资源,加强特色应急防控措施研究,为第一时间精准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提供战略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军事医学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
立足中医药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整体观和动态观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医学和生物科技,以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防控为主要需求、军事特殊环境损伤防治和军事作业能力增强为重要需求,坚持中西结合、药物导向、研医并重,以辨证施治、组方先行救治为主线,突破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临床循证和药物研发,加强我军军事医学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
3.1军事中医药理论研究
围绕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体系,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开展面向重大突发疫情和部队官兵需求的中西医结合创新理论、救治框架与内涵研究。军事中医药理论研究方向,针对军队平战时卫勤保障,开展部队官兵健康促进与能力提升需求分析,及军事本草学、军事中医理论的应用模式创新研究;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方向,系统梳理历代中医理论脉络,结合现代生物医学科技,开展热病、温病和伤寒的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中西医结合大数据研究方向,针对应急防控中医药资源需求,构建应急处方、药物战略储备数据库,开展中西医结合大数据资源集成研究。
3.2理法方药循证研究
围绕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开展病因病机辨析、防治措施及精准用药研究,以及中医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制定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策略。理法方药研究方向,解析历代瘟疫发生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结合单方验方的理法方药渊源特点,开展中医药应急防治策略研究;中医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方向,遵循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等中医理论,采用循证医学评判模式,开展中医应急防控基础理论与临床循证研究。
3.3创新中药发现研究
围绕中药新药发现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有效安全等关键问题,系统开展中药新药活性筛选、机制探析和临床前相关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向,综合利用谱效相关和方证代谢组学,开展中药复方、单药、单体的活性成分指纹图谱、制备分离和结构鉴定等发现与确认研究;在作用机制靶点研究方向,针对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模式,依靠“线索”驱动、亲和垂钓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科学内涵诠释与靶点⁃通路确认研究;在中药临床前研究方向,开展中药化学、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代谢转化、安全性等研究及技术平台建设,承担应急防控中药新药临床前研发任务。
3.4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围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与应用的关键问题,联合军地临床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新药和军队特需药扩试研究,形成用于应急防控和军队配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临床方案与特需药品。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研究方向,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和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开展中西医结合整体与个性化治疗技术创新;在军队卫勤保障临床研究方向,针对部队官兵全生命周期保障,开展军事训练伤、作业疲劳、失眠、应激障碍等中医药临床方案研究;在应急处方临床有效性研究方向,面向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救治需求,基于临床前研究资源储备,开展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的临床验证。
4展望
紧跟国家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战略部署,坚持为部队服务的方向,推动军事医学中医药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药品研发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军事中医药在伤病救治、健康维护、能力提升中的独特优势,让军事中医药在传承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致谢:感谢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张永祥研究员、张有志研究员、周文霞研究员、刘曙晨研究员、马百平研究员、窦桂芳研究员、金义光研究员等对本文的指导帮助。——论文作者:赵润州1,焦剑1,周维2,高月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