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论文》2020年四川省纺织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

2020年四川省纺织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09-22 08:31

  [摘要]目的分析纺织业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现状,为用人单位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及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数据系统,对2020年四川省内31家纺织业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信息进行汇总,并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与定期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分析职业病危害现状和特点,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31家用人单位规模主要以中小、内资企业为主,总人数为5779人,接触危害因素总人数3499人。其中接触粉尘1684人(29.14%),接触化学有害因素141人(2.44%),接触物理因素3381人(58.50%)。职业卫生培训率为80.8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61.29%。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结果中工作岗位超标率与工作场所超标率(噪声为工作场所超过85dB(A)的构成比)分别为:煤尘(14.29%、41.67%)、矽尘(75%、60.87%)和其他粉尘(12.87%、12.77%)、锰及其无机化合物(0.00%、0.00%)、噪声(22.97%、24.64%)。用人单位设置(或部分设置)了防护设施及防护设施有效的分别为:防尘(30家、17家)、防毒(6家、4家)、防噪声(23家、11家)。用人单位发放了个人防护用品及能有效佩戴的为:防尘(29家、17家)、防毒(8家、3家)、防噪声(25家、12家)。将定期检测与工作场所监测项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定期检测中接触其他粉尘的岗位浓度及煤尘、矽尘、其他粉尘的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率更高;监测项目结果中接触噪声的岗位结果超标率及工作场所超过85dB(A)的构成比更高;其余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纺织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较差,需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噪声是这31家用人单位产生和存在的最关键、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但其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设置与配置情况最差,建议用人单位加大重视力度。

2020年四川省纺织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

  [关键词]纺织业;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因素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其工艺过程中会产生粉尘[1]、噪声及多种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使得工作人员患尘肺、棉尘病[2-3]、职业性噪声聋等疾病。特别是生产性噪声,如织布等工艺环节,最高可达100dB(A)左右,且多为高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很大。为了掌握四川省纺织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探讨其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现选取四川省内31个纺织业用人单位,对其职业病危害中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因素如粉尘(煤尘、矽尘、其他粉尘)、噪声、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进行现状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四川省纺织行业企业。资料来源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监测信息系统”)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调查及监测数据。

  1.2方法

  1.2.1数据收集从“监测信息系统”导出企业基本情况及分布、职业病危害检测情况(包括定期检测与工作场所监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

  1.2.2结果判定根据职业卫生相关标准[4-5]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判定,将其判定结果划分为“超标”、“合格”两类。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若有理论频数小于5,则采用校正χ2检验,若有理论频数小于1,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企业情况根据2020年监测信息系统内已有资料,四川省共计检测了31家纺织业用人单位,这31家用人单位将全部纳入本研究范围。

  2.1.1行业分布选取的31家纺织业用人单位的子行业分别为: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4家、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2家、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4家、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1家、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1家、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5家、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4家。

  2.1.2企业规模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6家、小型企业22家、微型企业2家。

  2.1.3地区分布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泸州市(1家)、绵阳市(1家)、遂宁市(5家)、乐山市(11家)、南充市(1家)、眉山市(1家)、宜宾市(1家)、达州市(1家)、雅安市(1家)、巴中市(2家)、资阳市(4家)、凉山彝族自治州(2家)。

  2.1.4经济类型分布内资企业30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家,无外商投资企业。

  2.2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人群31家用人单位总人数为5779人,接触危害因素总人数3499人。其中接触粉尘的总人数为1684人(29.14%,接触煤尘75,接触矽尘67,接触其他类型粉尘1542),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总人数为141人(2.44%,接触苯10人,接触二甲苯10人,接触甲苯10人,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1人,接触其他类型化学因素110人),接触物理因素的总人数为3381人(58.50%,接触噪声3090人,接触其他类型物理因素291人)。

  2.3用人单位培训情况31家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共计3499人,其中2829人进行了职业卫生培训,培训率为80.85%。31家用人单位中,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的企业有25家;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的企业有26家,单位负责人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未参加培训的企业均分布在遂宁市、乐山市、雅安市。按地区统计,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达州市、巴中市、凉山彝族自治州6个市(州)培训率最高,均为100.00%,乐山市、绵阳市、雅安市培训率最低,培训率分别为47.03%、24.00%和0.00%。

  2.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及防护设施“三同时”情况31家用人单位中有19家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有12家未进行申报,申报率为61.29%;这些企业3年内均无新改扩建及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因此均不需进行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

  2.5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情况

  2.5.1检测时间经调查,31家用人单位进行定期检测的时间为5-8月。

  2.5.2煤尘定期检测情况31家用人单位中,4家进行了煤尘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7个,工作点24个。其中,存在超标情况的用人单位1家(超标率为25.00%),超标的工作岗位1个(超标率为14.29%),超标的工作场所10个(超标率为41.67%)。

  2.5.3矽尘定期检测情况31家用人单位中,2家进行了矽尘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4个,工作点23个。其中,存在超标情况的用人单位1家(超标率为50.00%),超标的工作岗位3个(超标率为75.00%),超标的工作场所14个(超标率为60.87%)。

  2.5.4其他粉尘定期检测情况31家用人单位中,13家进行了其他粉尘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101个,工作点141个。其中,超标的工作岗位13个(超标率为12.87%),超标的工作场所18个(超标率为12.77%)。

  2.5.5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定期检测情况31家用人单位中,1家进行了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1个,工作点2个。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5.6噪声定期检测情况31家用人单位中,15家进行了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209个,工作点345个。其中,超标的工作岗位48个(超标率为22.97%),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85个(构成比为24.64%)。

  2.6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情况防尘:31家企业中有21家设置了防尘设置,9家部分设置了防尘设施,1家未设置防尘设施;防尘设施有效的有17家,部分有效的有13家。防毒:3家设置了防毒设施,3家部分设置了防毒设施,25家未设置防毒设施;防毒设施有效的有4家,防毒设施部分有效的有2家。防噪声:12家设置了防噪声设施,11家部分设置了防噪声设施,8家未设置防噪声设施;防噪声设施有效11家,防噪声设施部分有效的有12家。

  2.7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情况有发放防尘口罩的有29家,未发放防尘口罩的有2家;佩戴防尘口罩有效的有17家,佩戴防尘口罩部分有的有12家。有发放防毒口罩或面具的有8家,未发放防毒口罩或面具的有23家;佩戴防毒口罩或面具有效的有3家,佩戴防毒口罩或面具部分有的有5家。有发放防噪声耳塞或耳罩的有25家,未发放防噪声耳塞或耳罩的有6家;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有效的有12家,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部分有的有13家。

  2.8工作场所监测

  2.8.1检测时间31家用人单位检测时间均为2020-09/11。

  2.8.2煤尘31家用人单位中,2家进行了煤尘总尘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2个,工作点3个;岗位检测值范围为0.01~0.14mg/m3,场所检测值范围为0.2~0.7mg/m3,检测结果均未超标。1家进行了煤尘呼尘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4个,工作点4个;岗位检测值范围为0.07~0.18mg/m3,场所检测值范围为0.78~0.87mg/m3,检测结果均未超标。

  2.8.3矽尘31家用人单位中,2家进行了矽尘呼尘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2个,工作点4个;岗位检测值范围为0.04~0.07mg/m3,场所检测值范围为0.17~0.20mg/m3,检测结果均未超标。

  2.8.4其他粉尘31家用人单位中,21家进行了其他粉尘总尘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92个,工作点116个;岗位检测值范围为0.03~2.90mg/m3,场所检测值范围为0.03~6.60mg/m3,检测结果均未超标。

  2.8.5苯、甲苯、二甲苯31家用人单位中,2家进行了苯、甲苯、二甲苯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共计检测岗位2个,工作点4个;苯的岗位检测值范围为0.32~0.60mg/m3,场所检测值范围为0.16~0.30mg/m3;甲苯的岗位检测值范围为0.26~1.00mg/m3,场所检测值范围为0.13~0.50mg/m3;二甲苯的岗位检测值范围为0.43~5.50mg/m3,场所检测值范围为0.215~14.80mg/m3,检测结果均未超标。

  2.8.6锰及其无机化合物31家用人单位中,1家进行了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共计检测岗位1个,工作点1个;岗位检测值为0.002mg/m3,场所检测值为0.001mg/m3,检测结果均未超标。

  2.8.7噪声31家用人单位中,30家进行了噪声检测,共计检测岗位287个,工作点339个。其中岗位检测值范围为70~101.8dB(A),检测岗位超标的有133个,超标率为46.34%;场所检测值范围为70.000~100.700dB(A),检测结果超过85dB(A)的场所有177个,其构成比为52.21%。其中,岗位超标率前3位的是:织布工96.77%,细纱工93.75%,现场操作工66.67%;场所检测结果超过85dB(A)的场所构成比前3位的是:细纱100.00%,织布95.00%,络筒90.48%。

  2.9定期检测与工作场所监测结果吻合情况对31家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工作场所监测(以下简称“监测项目”)结果吻合情况进行统计(表1)。

  3讨论

  本次选取的四川省31家纺织行业用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以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最多,地区主要分布在乐山、遂宁、资阳等地。这些用人单位中劳动者共计5779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总人数就有3499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主要为噪声与粉尘。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较好,培训率为80.85%,但乐山市、绵阳市、雅安市等地培训率较低,是进一步提升职业卫生培训覆盖率的关键、薄弱地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较差,仅61.29%的企业完成了申报工作。

  相关期刊推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主办。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职业与环境卫生、预防医学职业病临床、安全环保等工作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的师生,工矿医务人员,以及职业卫生、安全环保、劳动保护领域的管理人员。设有:论著、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技术、安全与防护、论著摘要、综述、劳动卫生工作论坛、经验交流等栏目。

  本次调查与监测结果显示,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显示,煤尘、矽尘、其他粉尘、噪声无论岗位还是工作地点检测结果,均存在超标现象,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未出现超标。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开展的大致季节不同,工作场所监测时间均为9-11月,多个市州为雨季,空气湿度大,粉尘不易悬浮在空气中,对比定期检测的时间5-8月,粉尘浓度及粉尘超标率有较大幅度降低实属正常。而工作场所监测结果中噪声超标率比定期检测超标率高,且在检测数量接近的情况下,超标数量大幅增加。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2个:①工作场所监测录入系统中低于70dB(A)的测量结果无法录入。②完成定期检测的单位多为民营机构,未将所有噪声源全部纳入检测范围,这跟其他省份[6]类似。

  这31家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噪声是产生环节最广泛、涉及人群最多、超标最严重的危害因素,但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中,防噪声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设置、配备情况最差。有8家未设置防噪声设施,且已设置了防噪声设施的企业中仍有12家为部分有效。有6家未发放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佩戴了防噪声耳塞或耳罩的也有13家是部分有效的。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四川省纺织行业用人单位虽然存在粉尘(煤尘、矽尘、其他粉尘)、噪声、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多种危害,但产生环节最多、接触人群最广、超标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噪声也是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其广泛存在于各类工业企业[7-10]。在纺织行业中主要来源于各种机械设备、泵、风机等运行。本次监测的287个工作岗位,有46.3%工作岗位的噪声强度不符合GB2.2-2007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更好的降低噪声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建议用人单位加大对噪声防护的重视程度,比如:从源头上采取更换产生噪声更小的设备,或对噪声源进行密闭、减振等方式,以减少噪声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加强设备的经常性维护,使得各产振接头处紧密连接,以达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对于不可避免的噪声工作场所,配备符合国家标准[11]要求的耳塞、耳罩,并培训工人进行正确佩戴。

  因此,对于四川省纺织行业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管,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可重点关注与加强:职业病危害申报、用人单位对噪声的防护和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能力[12-16]3方面内容。——论文作者:储卫忠1,蒋恩霏1,杜秋霞1,吴加菊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20722.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