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高罗佩(左一)在重庆江北杨少五(右二)家中听琴
□吕传彬
现代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人,恐怕要数荷兰人高罗佩。其笔下人物狄仁杰,也为国人所广泛熟悉。
一位荷兰,却钟情于汉学研究,热心于中国公案小说的创作。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他本名为罗伯特·汉斯·梵·古利克,因与汉字结下不解之缘,取中国名为高罗佩。
高罗佩于1910年生于荷兰盖尔德兰省的祖芬,父亲是陆军军医,4岁随父去荷属东印度,5岁起就读于雅加达一所小学,学会了印尼文。他在东印度时就对家中花瓶上的中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1923年回国后便开始攻读中文和梵文。16岁时,他还请了一名中国留学生专门中文。高罗佩18岁入大学主修政,同时接受系统的中文训练,后在大学的文学研究院深造,继续攻读中文、梵文,同时学习日文、藏文,研究东亚文学,并获文学博士学位。
从1935年起,高罗佩开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他的第一任所是东京,职衔是荷兰驻日本大秘书。7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荷交战,他离开日本。1943年,他被派往中国。在荷兰驻华大工作,任一等秘书。他热爱中国,工余穿着打扮全部中国化,后与中国籍秘书水世芳相识,水世芳乃张之洞外孙女,齐鲁大学毕业。两人结为伉俪,婚后生三子一女。高罗佩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回国。此后历任荷兰驻美国大参赞、驻日本军事代表团顾问、驻印度大参赞和驻马来亚大使。1965年第三次赴东京,出任荷兰驻日本兼驻韩国大使,1967年因癌症病逝于海牙。
1
世界汉学界的奇人
高罗佩一生以外交为职业,却对研究汉学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对中国公案小说的创作尤为喜爱。1966年,在他谢世前一年,曾在日记中这样记述:“15年来,这项写作(指中国公案小说的创作)已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与我的学术研究同等重要。我如果不做学术研究便无法继续任,因为在工作上所接触的只是暂时重要的事情,而学术研究则有永久价值,正可以弥补工作之。……文学创作是我生活的第三方面,是消遣,是游戏,它使我对外交及研究工作的兴趣不至于衰减。”
高罗佩界汉学界,素有“奇人”之称。他16岁读中学时便开始在校刊上发表中文诗歌和有关汉学的短文。18岁时在荷兰荷华文化协会主办的会刊《中国》上发表研究中国《诗经》的文章,后来还发表了关于中国《古诗源》、《唐诗》和《赤壁赋》的论著,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研究古代中国数学概念、中国神怪小说及东方皮影戏的论文多篇,并为《荷兰大百科全书》撰写了有关中国的条目。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罗佩研究汉学的领域更加宽广,成就也愈来愈大。他对中国琴棋书画无不擅长。他精通中国古琴,曾师从中国古琴大师叶诗梦,并在重庆组织过“天风琴社”,1940年又将其研究写成《中国琴道》一书。
围棋是他的又一爱好和研究课题。他棋德,棋艺精深。后来,他将其研究所得应用到小说创作里。
从20岁开始,高罗佩汉字书法,终生不辍,真草隶篆都写得十分漂亮,尤以行书见长,并独具一格,自成“高体”。在他的书房内,他书写的汉字小如虫蚁,大如栲栳。他亦曾拜名师学习中国绘画,绘得一手好山水和人物,特别擅长模仿明代的木版画,其作品甚具万历间金陵书坊富春堂的粗犷风格。他所作中国公案小说中的封面及100多幅插图均为自己所画,其中大多是以仿明版《列女传》和《列仙全传》的风格绘制的。其间,他将在书画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写成《书画鉴赏汇编》出版,并翻译了陆时化的《书画说铃》一书。此外,他还收藏了大量中国字画、典籍、古董和乐器。后来,他的藏书被荷兰莱登大学全部买下,其中一部分被制成微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zfa/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