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陕西省信息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陕西省信息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21-09-02 08:03

  摘要:为测度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选取GDP作为因变量,陕西省信息产业3个指标各自的业务收入作为自变量,3个指标分别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运用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和最小二乘法回归建立的经济增长贡献模型,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贡献率和信息产业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边际贡献率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信息产业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

陕西省信息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关键词:信息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灰色关联度

  近年来,陕西省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机遇,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2016年,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4.15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113.5亿元,同比增长43.1%,进入全国电子制造产业千亿级梯队行列;软件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300.65亿元,同比增长14.1%[1]。信息产业是支撑陕西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2]。

  国内相关文献中,就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文献[3]在搜集的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对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的推动性较强,地方政府的发挥空间较大;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大多局限于税收、专项资金等领域,发展基金、信贷支持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供给不足;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的实施保障有待改善,行业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仍需提升。但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定性的研究。文献[4]通过构建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计算脉冲响应函数,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信息服务业、第三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信息服务业对GDP具有正向拉动作用,第三产业对GDP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但不足在于未探讨经济增长、信息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长期联动关系。文献[5]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得出在2002年、2007年和2010年3个时期,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中间需求率逐步下降,但两大产业的中间投入依赖性较强,关联性和融合度呈增加趋势。文献[6]基于2010年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相关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基本流量,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计算,测算当年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的短期贡献,得出中国信息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短期贡献处在合理水平。文献[7]运用面板模型分析比较了中国热点经济区域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再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信息产业对于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得出信息产业的优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文献[8]从电子信息产业对重庆市经济的贡献度、拉动力、对重庆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弹性测度、对重庆市工业内部结构升级贡献4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电子信息产业无论是在贡献度、拉动力上都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明显改善了重庆市工业内部结构。但各个地区尚缺乏独立的统计数据,缺少对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和微观企业的分析。文献[9]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辽宁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信息产业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但文章只考虑了1995-2010年期间的数据,对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建立来说略显欠缺。

  上述文献主要涵盖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模式、瓶颈和前景;我国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对经济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如重庆市、辽宁省等地信息产业发展的研究[10]。而关于陕西省信息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相关政策的研究,研究方法更偏向于定性分析[11]。本文选取GDP为因变量,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的3个代表指标为自变量,在分析贡献率的基础上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信息产业内部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1研究方法

  采用比较分析法测度陕西省信息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比较分析法是借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或相类似的事物,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对比分析,来认识事物的方法[12]。横向比较分析陕西省信息产业对传统三次产业的不同作用和作用大小;纵向比较陕西省信息产业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关联度。

  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陕西省信息产业引起GDP的增长,GDP的增长又表现为3个不同的层面,第一层面,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会创造社会财富和经济价值,GDP的产值中包含了信息产业创造的部分,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第二层面,信息产业在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了极强的带动效应和渗透效应,随着传统产业逐步应用信息产业所带来的高新技术和先进知识,劳动力素质和生产力不断提高,这些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加,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改造,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最后一个层面,即边际贡献,也就是信息产业产值增加一个单位,相应的GDP会增加多少,这里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建立的经济增长贡献模型得出边际贡献率。综上所述,从影响经济增长的3个不同层面着手,将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为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和边际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产业内部3个指标的关联度,寻求关联度较大的指标,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更好地促进陕西省经济增长。

  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2.1指标选取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学者们研究信息产业时是如何选取指标的,学者们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软件业、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电子信息传输服务、通讯业、计算机服务、信息产业知识支撑等[14-15],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公报统计,信息产业分为通信业、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鉴于数据的权威性和可获取性,选取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这3个指标来分析陕西省信息产业。

  结合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主旨,首先需要把信息产业从传统的三次产业中独立出来,选取信息产业作为目标层;其次,关于陕西省信息产业的描述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分别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所以选取这3个方面作为准则层;为了统一选取各准则层的业务收入作为指标层,选取了表1中的指标层,陕西省信息产业指标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见表1。

  2.2数据来源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各省市年度GDP是按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作为统计口径进行统计的,其中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统计归于第二产业中,通信业、软件业统计归于第三产业,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信息产业跨越了第二、第三产业,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精准确定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陕西省第二产业产值数据采集中减除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数据采集中减除了通信业和软件业产值[9]。

  本文研究时间跨度为2007-2016年,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1]和《中国信息年鉴(2008-2017)》[2]。

  3测算结果与分析

  3.1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直接贡献

  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会创造社会财富和经济价值,GDP的产值中就包含了信息产业创造的部分,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07-2010年陕西省信息产业占GDP的比重大致呈现小幅度波动,在8%~15%之间波动,2010-2016年间逐步上升,并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14.84%,2008-2016年间,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由10.92%提高到36.55%,尽管信息产业占GDP比重不足20%,但同期增速较高,表明陕西省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利增长点。

  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从而2009年的贡献率最低;2015年贡献率出现极端值,主要是因为在2015年陕西省工业产值较2014年下降了495.11亿元,第二产业的下降直接影响了陕西省2015年的GDP总产值,又因近几年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增加较快,所以才出现这一极端值。

  3.2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间接贡献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间接贡献的作用已经跳出了信息产业内部,是通过信息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的相互作用体现的,即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直接的体现是传统产业在信息产业的带动和应用下不断优化改造,极大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使其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2007-2016年,信息产业对陕西省GDP的平均拉动率为2.03%,人们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有效地拉动了陕西省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对经济起着辐射带动作用,传统产业在信息产业的推动和应用下不断优化和转型,传统产业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如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转变,就业结构的优化等。信息产业的创新性、渗透性、行动导向性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传统产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改进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甚至组织方式,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产业的形成,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从更深的层次分析,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引起社会需求、资源分配、投资状况和国际之间的贸易等相关结构变化的同时,对就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产业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在减少一些传统的就业机会,但是,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使一些劳动机会丧失的同时,将会涌现出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不仅如此,信息产业带来的技术进步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术进步将导致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使劳动力流向需要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产业或者更高级的产业,因此,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3.3信息产业对GDP边际贡献率

  利用模型和最小二乘法,通过Eviews8.0软件分别求出各部分对GDP的产出弹性,这里所求得的贡献率是各部分对GDP的边际贡献率。陕西省GDP与各部分的增长率见表4。

  在表4的GDP与各产业增长率的基础上,运用本文1.3节中的公式,分析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分析信息产业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将数据录入Eviews8.0中,结合模型,得出的结果见表5。

  从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到,第一产业不显著,信息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显著,并且拟合度较高,可决系数为99.89%,模型结果有很好的解释性。由回归结果和式(4)可以得到

  g=0.1134x0+0.5012x2+0.2837x3。(7)从式(7)可以看出,信息产业的边际贡献率为11.34%,陕西省第二产业的边际贡献率为50.12%,第三产业的边际贡献率为28.37%。通过比较发现,信息产业的边际贡献率最小,第二产业的边际贡献率最大,且是主导产业。由此可见,陕西省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很快,陕西省目前还处在工业经济时期,距离信息经济时期还很远。此外,从2000-2014年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逐步形成稳固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格局中可知,第一产业相对于二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结合上面的回归结果,假设2016年第一产业不显著的原因是第一产业的发展相比于其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为了证实这一假设,对2008-2015年、2008-2014年、2008-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4结语

  以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省信息产业的3个指标,运用对比分析法从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边际贡献率和关联度4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显示: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边际贡献率虽然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信息产业边际贡献率与第二产业边际贡献率仍有很大差距,说明陕西省目前仍处在稳定的工业时期,信息产业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同时信息产业3个指标的关联度都在0.65以上,说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业务收入、电信业务收入和软件业务收入这3个指标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论文作者:张忠德,郑颜艳

  相关期刊推荐:《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是西安邮电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通信工程理论及技术、计算机理论及技术、信息产业发展中的经济管理理论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设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经济研究、财会研究、企业管理研究、基础研究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0569.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