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已悄然而至;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掌握了信息化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如今,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的使用,网络信息化给大家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风险和挑战。行政事业单位要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出表率,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网络信息平台的发展空前迅速,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微信、支付宝、云计算、“5G”等网络信息平台的普及和运用,移动支付和网络通信进入了千家万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使繁杂、枯燥的会计工作变得简单、方便和高效。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领导重视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快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在财务与业务数据的融合、系统功能的完善、信息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加以重视和改进。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特点
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经历了手工账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化四个阶段,通过财务制度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了从 “人工管账”到“信息管账”的跨越。会计信息化就是采用信息化技术对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数据进行综合管理,体现了会计管理工作达到更高的管理层次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具有广泛性、协同性、融合性和动态性四个特点。广泛性是指会计信息化涉及范围较广、部门较多,涵盖了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反馈等各个领域。协同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运用,需要在各领域、各行业协作配合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开通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对接窗口,方便数据的采集和接收;同时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业务系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财务服务,从而降低了业务运行成本,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融合性是指将来自不同行业的数据,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接收汇集处理,并采用标准化、统一化的流程对合同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相关信息进行会计处理,通过一次数据输入,做到数据的共享和多次利用,加快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动态性是指业务数据实时上传综合管理平台,方便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实现数据同步、动态更新,满足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1]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会计管理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了会计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政府职能提供了数据保障。会计信息化建设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工作,使账簿登记和报表数据的生成、查询更加便捷和准确,会计人员从简单、重复、烦琐的会计信息录入、记账和报表制作等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财务数据分析和决策。[2]
2.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数据的共享共用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处理错误,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在财务系统中科学合理设置会计管理安全权限,规避人为干预和数据造假情况发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通过业务系统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有效对接和融合,拓宽了数据来源渠道,并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
3.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领域、各行业的大量数据通过网络在系统中进行直接采集,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使会计信息不再孤立、滞后,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等造成决策失误。以固定资产采购为例,财政部门应做好电子采购平台建设,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加强供应商的跟踪管理和考核工作,建设供应商信息库;加强对产品性能、价格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严格控制商品供应质量。通过电子采购平台不仅节省了采购时间,而且避免了因商品质量、价格等问题造成的损失。[3]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
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相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和复合型会计人才作为支撑。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运用更为广泛和成熟,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会计人才储备充足,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得更快更好。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未实现有效融合
1.财务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的未实现有效融合
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采取“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形式。“双功能”即财务会计系统和预算会计系统同时运行,“双基础”即财务会计中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双报告”即财务会计报告和预算决算报告。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套系统平行运行,实际工作中只能做到反映预算执行进度情况,但并没有严格落实各级人大预算。
2. 财务管理系统与政府采购系统信息数据未实现有效融合
采购系统中项目预算、采购方式、招投标流程、中标程序、合同签订、项目完工验收等信息,与财务系统的履约付款存在因果关系,但没有实现采购系统与财务系统信息数据的共享。
3.财务管理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未实现有效融合
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的购置、流转、处置等信息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未能实现共享,存在资产取得时间与入账时间不一致、折旧时间不一致,甚至存在错登、漏登资产的情况,导致两个系统资产数据不一致。
4.财务信息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未实现有效融合
国库支付时需要审核采购合同、评审报告、验收报告等信息,然而财务报销时又需要由人工提供纸质报销材料,既浪费人力资源也不节能环保,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会计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化管理不仅包含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制作,还需要与业务部门数据进行对接,更多体现了管理会计的分析决策功能,是会计智能化高度发展的结果。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中有很多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管理概念不清晰、重视度不够,认为会计信息化管理就是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管理只是简单地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忽略了会计信息化具有的财务分析、预测功能和财务管理、决策功能,从而阻碍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影响了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4]
(四)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传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管理下,会计人员履行各自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等财务制度,按照财务规章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非盈利的特点,实行会计信息化时间较晚,缺乏会计信息化相关管理经验,没有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缺乏相关制度的制约,在人员权限管理、职责划分等方面系统还存在很多漏洞,很难规范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例如,由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在会计凭证制作时制单人和复核人为同一人,存在一人操作多岗位的情况,不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相关岗位责任也不明确,容易发生舞弊情况,大大增加了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风险。
(五)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较大
会计信息化技术使会计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财务系统风险。如果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环境不加以重视,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首先,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配备专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计算机系统未安装杀毒软件,容易遭受木马病毒和黑客入侵,造成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其次,会计工作人员网络安全风险意识薄弱,在会计系统中未设置密码保护,或密码设置简单且长期使用不更换,容易造成数据信息泄漏或被篡改的风险。最后,会计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会计信息化计算机等硬件设备陈旧,系统软件开发和系统功能升级缓慢,影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5]
(六)缺乏会计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人才
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大量有丰富的会计、法律、税务业务知识,并具备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在行政事业单位体制下,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招聘中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行政事业单位岗位流动性小,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更新慢、年龄结构偏大的特点,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既懂财务又具备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树立会计信息化理念,加快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加快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是大势所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主导时代发展的潮流,牢固树立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和现代管理思想,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建设、“三公经费”报销等方面采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和优化业务部门数据,统筹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将业务部门相关数据汇入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各业务部门按职能分工独立运行,通过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通过预算系统将人大审议通过的各级政府部门财务预算,导入综合管理平台各个业务系统,实时掌握大额采购、重大工程项目等大额资金使用的进展情况,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综合管理平台调取合同、中标书、验收报告等资料,查看项目完成进度和合同履约情况,审核通过后完成国库支付。在资产购置、保管及处置过程中,财务系统通过平台直接调取资产管理系统中相关原始票据和资料,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实现财务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和同步更新。
(三)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采取会计信息化技术才能满足财务报告编制的需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建设在政府会计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改进会计管理方式,有利于传统会计核算职能向管理会计决策职能的转变,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财务管理水平和分析决策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做好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度来规范会计信息化系统配置、人员培训、职责权限划分、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及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将反舞弊机制嵌入到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流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风险防控
一是建立会计信息化风险防控制度。加强安全风险责任制,由专人负责信息化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设置网络安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安装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计算机严禁连接外网。会计人员上岗前必须熟悉信息化安全知识,设置会计信息系统密码保护并及时更新,禁止无关人员操作会计信息化软件。二是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适当授权,不相容岗位采取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方式,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防止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情况发生。三是加大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满足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及时更新系统并对软件进行升级。
(六)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会计信息化岗位人员编制配置要充足,应招聘同时具备会计业务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时给予一定特殊政策,适当提高会计信息化人员待遇。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软件业务培训,采取聘请专家授课、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网络培训等方式,培养大批既懂财务又精通网络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利用信息化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和分析决策能力。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发挥会计信息化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引擎作用。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效率,促使会计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的转变,抛弃以往陈旧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管理会计新理念,提高财务管理分析能力,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调配合,通过构建会计信息化综合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促进业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论文作者:范龙荣
相关期刊推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和湖北华楚报刊中心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湖北省优秀期刊。本刊主要栏目:创新论坛、财会审计、财税金融、经济观察、管理视野、区域经济、法制天地、人力资源、百科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