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开发绿色能源 促进低碳经济

开发绿色能源 促进低碳经济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22-02-11 08:34

  摘 要:绿色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是开发利用干净、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等。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创建清洁能源结构,重塑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开发绿色能源,促进低碳经济,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对推动人类进步的最大贡献。

开发绿色能源 促进低碳经济

  关键词:绿色能源; 低碳经济; 开发; 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能源

  1. 能源

  能源是能量的源泉,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涉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和先进能源技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 年,煤炭保有资源量 10345 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 13%,居世界第三。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较广,但不均衡。煤炭资源大多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 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5 左右。 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 13.34 亿人口(2009 年底),是一个能源生产与消耗大国。2009 年全国年 发 电 量 为 37146.5 亿 kWh , 人 均 年 发 电 量 2784.6KWh,只占世界人均年发电量的 1/4。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2009 年底煤电装机容量占 74%,发电量占 82%,煤耗量占全国煤消费量的 50%,燃煤发电已消耗煤炭开采量的 1/3,长期形成北煤南运局面,既浪费资源,又造成运输紧张和环境污染,对我国能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极为不利。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 6.19 万亿 kWh, 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 1.76 万亿 kWh, 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 12%,居世界首位。我国 2009 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 1.97 亿 kW,占全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 5.7 亿 kW 的比例,即水电开发程度达 34.56%,虽高于世界平均开发程度 22.1%,但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必须大力开发能源,优先发展水电。

  2. 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 其发展途径是:(1)开发利用干净、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等;(2)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3)创新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经过四次工业革命,全球面临能源枯竭,气候变暖的危险,新能源革命应运而生。绿色能源已成为今后世界主要能源之一,是各个国家发展的重点。必须加快对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二、低碳经济

  1. 经济

  经济即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

  经济是在国家、区域的一定范围内组织一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活动与关系的系统总称,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资源运用和配置的全过程。必须合理利用社会物质资料,有效开发、运用和配置社会有限资源。

  2.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创建清洁能源结构,重塑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清洁能源开发以及追求绿色 GDP,从而实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实施低碳经济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剧烈的气候变化,减少恶劣气候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绿色能源 促进低碳经济

  1. 开发绿色能源

  (1)2010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 8880 万亩。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我国政府 2009 年 11 月 25 日提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 同时也承诺我国将在 2020 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 左右。

  (2)2009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 31 亿 t 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 2.3 亿 t,约占 7.4%。从 7.4% 提升到 15%,非化石能源比例要提高一倍以上。预计 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 45 亿 t 标准煤,要完成消费比重占 15%的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要达到 6.75 亿 t 标准煤,相当于 2009 年 2.3 亿 t 的 3 倍。要求到 2020 年水电装机容量要达到 3.3 亿 kW,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 8700 万 kW,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 1.5 亿 kW,太阳能、生物能装机容量要达到 3000 万 kW,任务十分艰巨。

  (3)优先发展水电。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它开发技术成熟,发电成本低,能源回报率高,电力供应稳定,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重要地位,必须大力开发绿色能源,优先发展水电。2007年全球水电装机达84840万kW,发电量30448亿kWh,约占全球电力供应量的20%。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发展水能资源,目前有65个国家水电占50%,其中有24个国家已占90%,而工业发达国家如瑞士、挪威、巴西、意大利、等都在95%以上。世界水电开发程度已达35%,其中非洲为11%,亚洲为25%,大洋洲为45%,欧洲为71%,北美洲为 65%,南美洲为40%。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据2000-2004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初步统计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89亿 kW,年发电量6.04万亿kWh,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 5.70亿kW,占世界水力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24.23亿 kW的23.52%,技术可开发年发电量2.48万亿kWh;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3.95亿kW,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1.74万亿kWh。全国水力资源总量,包括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

  200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8.74亿kW,其中水电达1.97亿kW,占总容量的22.54 %。水电开发程度34.56%,高于世界平均开发程度22.1%,提前一年实现我国电力规划到2010年达到1.8亿kW的目标。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已于 2009 年竣工,截止 2010年 5 月 31 日,已累计发电 3876 亿 kWh,发电收入达 969 亿元,折合 142 亿美元。自 2003 年 6 月通航发电以来,三峡-葛洲坝枢纽累计发电量和蓄水后船闸通航降低的能耗,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3.0 亿 t(三峡工程近貌见图 1;三峡船闸运行见图 2)。

  规划到 2020 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要达到 3.3 亿 kW,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 35.42%,水电开发程度达 57.89%,年发电量 14850 亿 kWh,直接效益巨大。还可节约原煤 7.5 亿 t,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15 亿 t、二氧化硫 3000 万 t,以及大量其它有害气体,降低地球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效应,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当前水电开发较慢的制约因素是移民与生态环境,必须妥善安置移民,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做到兴水利、除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人与自然及环境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4)加快核能发展。核电年利用小时可达 8000 小时,具有直线运行、供电稳定优势。 世界经合发展组织国家(OECD)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为 22.2%,世界平均为 16%,法国最高达 80%,中国仅 1.6%。2009 年底我国核电装机 908 万 kW,规划到 2020 年达 7000 万 kW,核能比例仅为 5%,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核能发展较慢,一是核燃料缺乏,二是存在安全问题,三是技术与市场尚待研究开发。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开发核能技术,确保安全,合理选址,开拓市场,加快核能发展。

  (5)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2009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还只是补充能源,风能装机 1613 万 kW,太阳能装机 23 万 kW, 两者只占能源总装机容量的 2%。规划到 2020 年非水再生能源占 5-10%,含水再生能源占 16-23%;到 2050 年非水再生能源达 17-34%,含水再生能源达 27-45%。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内蒙古西部、新疆北部等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相当于 17000 亿 tce(吨标准煤当量),按现有屋面 100 亿 m2 计算,如 20%屋面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即可替代原煤 3.2 亿 tce,如 20%屋面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发电量可达 2.3 万亿 kWh。

  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也是当前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我国西北和内蒙古西部有丰富而稳定的风能资源,陆上风能年发电量可达 2.4 万亿 kWh。2009 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 1613 万 kW,居世界第五位;预计 2020 年可达 3000 万 kW,将成为世界风电大国。

  我国生物质能源总量达 5.4 亿 tce,可开发能源 2.9 亿 tce。可从水能、发电燃料、民用沼气和废弃物中开发利用。2009 年我国新增秸秆发电 22.6 万 kW,垃圾发电 12.5 万 kW,余温余热循环利用发电 10.9 万 kW。

  地热能源多指 4000m 深度以下热能,大于 150o C 高温能源可供发电,90-150o C 中温能源可用于取暖,小于 90o C 低温能源可用于温泉等。我国现有地热区 3200 多处,大于 150o C 可供发电的有 255 处。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由之路,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开发绿色能源,促进低碳经济,推动人类进步的最大贡献。(2008 年部分国家水电发展情况见表 1, 2009 年我国能源发展情况见表 2)。

  2. 促进低碳经济

  (1)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一是积极承担世界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要求;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在 2009 年 12 月 7 日哥本哈根联和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世界各国就节能减排总量和有效减缓气候变化目标展开激烈讨论。我国政府于大会前夕,率先在 2009 年 11 月 25 日提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 生 产 总 值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比 2005 年 下 降 40%-45%。” 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同日,美国白宫也宣布,美国政府将在 12 月 7 日哥本哈根联和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2005 年的基础上减少 17%。

  (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 2010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多样物种,一个地球,共同未来。” 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号召人们爱护物种,珍惜未来;践行绿色生活,促进低碳减排。

  (4)200 多年来人类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2009 年 12 月 8 日世界气象组织在《2009 年全球气候状况》中指出,近 10 年是有历史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 10 年。全球变暖将使南极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调查研究后指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m,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北极冰川融化见图 3,北极熊迁徙见图 4)。

  (5)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形势比较严峻, 2003-2006 年我国能源消耗超过上世纪末 25 年的总和,上世纪只有 2 亿 kW,现在已达 7 亿多 kW。2007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59.6 亿 t,超过美国的 58.2 亿 t,居世界第一。过去 8 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长了 1/3,其中 2/3 来自中国。2006 年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4.32t,2008 年已达 5t,超过世界平均值 4.2t,是印度的 3.7 倍。面对当前二氧化碳排放的严峻形势,我国率先提出节能减排指标与措施,充分显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和负责任态度,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与拥护,是对中国和世界开发绿色能源,促进低碳经济,推动人类进步的最大贡献。

  (6)加速新能源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近年在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产业上实现了高速增长,2009 年底水电装机达 1.97 亿 kW,年发电量 6156 亿 kWh;核电装机达 908 万 kW;风电装机达 1613 万 kW,居世界前列;太阳能年发电量居世界首位。2009 年 8 月 8 日世界最大的 1000 万 kW 级风电站在甘肃酒泉开工,建成后每年可替代 1020 万 t 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0 万 t。

  从发电成本看,水电,核电发电成本比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低,技术也更成熟。目前风电成本约 0.8 元/kWh,太阳能 1.5 元/kWh,高于火电成本;水电成本比火电低 0.1 元/kWh,核电成本也低于火电。开发新能源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应为首选。

  (7)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工业化起步阶段,主要是轻纺工业,能耗较低;二是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主要是石油、化工、冶金等重工业,大多是粗放型管理,能源强度持续增长;三是工业化成熟阶段,以产品设计、组装、深加工为主导,能源强度逐步下降;四是后工业化阶段,以 IT、电脑、服务业为主导,进入集约型精细管理,能耗显著降低。发展低碳能源,一要节能、提效、减排,二要发展水能、核能、风能和可再生能源,三要推广煤的洁净化燃烧,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8)上海世博会大力推行低碳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选用 1017 辆新能源汽车在园区内外运营,可节约燃油约 10000t,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约 118t,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 28400t,实现园内公交系统“零排放”。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能源达 5000kW,LED 照明 20 万盏,节能减排。园内雨水污水 100% 回收, 30% 综合利用,工程废弃物与垃圾 100% 回收利用。充分体现“绿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理念。

  (9)推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哥平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峰会被称为“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会议试图建立一个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框架。当前世界舆论都在热议低碳减排,推行低碳生活。关键是强化环保与忧患意识,更新传统观念。

  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在生产上,要大力开发水能、核能、风能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生活上,要大力提倡简单朴素的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衣、食、住、用、行做起,推行低碳生活。

  衣:勤俭节约,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衣服从原料到成衣直到破烂,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少排 2.5kg 二氧化碳。棉质衣料比化纤衣料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

  食:多吃素。生产 1kg 牛肉要排放 36kg 二氧化碳,而 1kg 果蔬的排碳量只有 4kg。适量喝酒也是低碳生活,一人一年少喝 1kg 酒,可减排 2kg 二氧化碳。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 1kg 装修钢材可减排 2kg 二氧化碳,少用 1m3 装修木材可减排 640kg 二氧化碳

  用:节水节电。多用节能灯,少用白炽灯;随手关灯;合理使用电脑、电视、空调、电器;空调在 26o C 的基础上调高 1o C,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21kg;使用双面印刷,推行电子化、无纸化办公。

  行:多步行,少坐车;多坐公交车,少开小轿车;推广新能源汽车,选 1.3 立升排气量小型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650kg。

  在推行低碳生活的同时,还要推行碳补偿,产生多少二氧化碳就补偿多少。树木有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实行碳补偿。多栽树,有利绿化,更有利碳补偿。

  推行低碳生活实质上也是推行健康生活,关键在于更新传统观念,强化环保与忧患意识;少买衣服常吃素,节水节电多种树;立足眼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节能建筑示意图见图 5, 新能源汽车见图 6)。

  世界是一个整体,生态环境没有国界;开发绿色能源,促进低碳经济,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绿色能源,推行低碳生活,促进低碳经济,本身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最大贡献。必须深入学 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节能减排,实施绿色环保战略,减免污染破坏,造福人民。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论文作者: 王儒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1690.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