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当前初中课余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这对于培养体育类人才是十分不利的,文章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与建议,从而更好的为体育从业者培养后备力量,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余训练,体育教师队伍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课余训练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1)校方过度重视升学率导致体育经费被忽视
“重智轻体”已成为现在初中学校领导的一种普遍且严重的现象,缺乏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对体育训练应有的重视。更有甚者认为体育训练会成为升学率的绊脚石,在经费预算上逐年减少,初中体育老师往往既要顾及正常上课还要承担课余训练任务。在既没有经济保障,任务又过重的环境下,一线初中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极大削弱,体育课余训练工作难免会受到影响。
(2)学校和教师过度重视比赛名次导致培养输送断代
体育苗子最好的选拔时期就是在初中时期,打下扎实的身体基础,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成为良好的后备体育力量。但由于一些学校和体育教师过度关注学校在各类体育比赛中的名次和成绩,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思想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长期系统训练和未来人才培养输送的重要性。在选苗时注重运动成绩,偏向于早熟运动员,忽视了输送率;在育苗时又倾向于成年化发展,缺乏基础性、系统性训练,使得很多本可大有发展前途的体育苗子过早的昙花一现,人才输送断代。
(3)不健全、不科学、不系统的训练制度
体育课余训练制度普遍出现的问题有:训练计划盲目随意无大纲、训练过程经费缺乏、训练设施不全不配套、训练教师工作任务重且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有的甚至没有教练员资格证。这一系列制度不健全问题导致体育课余训练整体缺乏专业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使课余训练成果和水平都大打折扣。
(4)家长理解支持度不够导致生源缺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我国家长的普遍思想,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子女未来从事体育行业,所以对当下的体育训练也缺乏关注意识。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自身对课余训练的兴趣度就低,一些有体育特长生往往也会受到来自家人的压力与责难,主要是害怕体育方面难出成绩,文化课方面又吃亏,对未来发展有较高的风险。对于业余或专业体校来说,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的目的性很强,仅仅是希望孩子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很少有家长希望孩子能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更有家长只是觉得孩子文化课成绩差又不服从管教,希望以后孩子能靠体育事业勉强糊口就行而把孩子送来体校。这些问题都导致体育课余训练生源缺乏且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5)校外竞赛制度问题
体育竞赛是体育行业发展的有力推手,是各个学校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更是检测课余训练成果和水平的良好机会,对运动员自身的提高也会起决定性作用。但就目前来看,体育竞赛中很多问题在逐渐被暴露,一是运动员信息审查不严格,一些学校为了好成绩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谎报年龄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竞赛的质量,对学生和训练员的积极性有较大影响。二是比赛规则和制度不够完善,比赛组织部门有时顾及多方面因素,左右比赛结果、篡改名次排列、照顾犯规学校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基层学校的训练积极性和参赛积极性,使体育竞赛本身成为作秀,丧失了本身的意义。
二、关于初中课余训练的对策与建议
(1)开源节流,解决资金问题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突破课余训练发展的瓶颈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除了学校自身需要提高对课余训练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建立相关经费保障制度、改善课余训练的基本设施条件,以及学校应向各级相关部门提出扩大行政拨款要求之外,还应向社会广开财路,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协助,邀请大型企业单位赞助和投资减轻一部分学校的经费压力。
(2)建立合理有效的訓练管理机制
对于学校而言,应将体育课余训练划入学校工作计划范畴,建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制度,提升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重视程度,将追求名次、为校争光的短期行为目标转移到输送人才,为学生未来考虑的长远计划上来。对于教练员而言,学校应严抓上岗资格问题,对教练员资格证审查应有专门标准,给今后教练员的水平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不达标、无证的教练员不予安排训练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教练员应针对学生特长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训练大纲,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训练过程也应加强管理,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也能在体育行业有所作为,而不是因为自己“成绩差、身体好”才来参加训练。
(3)积极处理协调课余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学校应确立思想、学习、课余训练一体化管理的机制,不断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将运动员的训练任务和学习任务统一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内,杜绝出现运动员“重体轻智”或“重智轻体”的现象出现。教练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打成一片相互沟通,随时了解运动员学习、训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训练闲暇期间,教练员也应安排时间给运动员补上文化课。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升教练员政治、文化素养是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为了加强教练员政治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练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教练员爱国奉献,遵纪守法,勇于拼搏的精神,积极调动教练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积极性。文化素养方面,当地教育部门应着力抓紧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输送,一方面给予老教师更多的二次学习的机会,跟上时代步伐了解更多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另一方面给予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岗位培训或是深度再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
(5)严抓竞赛纪律,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要确保体育竞赛的合理发展,严惩竞赛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是关键。国家体育局应针对中学阶段各项赛事制定和完善相关机制和出发条例,对任何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处罚,绝不姑息,从而严肃竞赛纪律。对各级体育竞赛随机进行监管抽查,对违规违纪的有关部门要进行批评、警告和教育,针对篡改成绩或名次等情节严重行为应给与严厉打击与处罚。
体育课改的工作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已经开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始有积极的表现,尽管就目前来看,新课程理论所提出的理想通过现阶段教学实践还未实现,甚至仅在体育课余训练一个方面就暴露出诸多问题。但不论问题也好,成果也罢,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都是进一步进行新课程推广的理论实践根据。
参考文献:
[1]袁忠.有效开展初中体育课余训练之我见[J].体育博览(研究版),2011,(7):74.
[2]卢彩琴.初中体育课余训练的现状及创新思考[J].体育博览(研究版),2011,(7):70.
[3]杨光荣.初中体育课余训练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5,(1):113.
[4]张权.初中体育教学探究[J].读与写,2017,(17):186-194.
推荐期刊阅读:《中国体育》省级杂志投稿
《中国体育》(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与体育部、北京迈格思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唯一以“中国”字头命名的体育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