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理念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表明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化学学科是一门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为一体,集概念背诵理解和逻辑推理计算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强度。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环境、学生认知、化学新课标等各方面因素,探索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优化高中化学校本化导学案,认真钻研并贯彻落实练习及测试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学科素养;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设计教案,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系列详细的教学过程。但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花更多时间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导学案。如果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态度有所偏差,或学习方法有所不当,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或遇到其他消极因素,会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学习障碍。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在教育界如火如荼,不仅是一种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更是中国当下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需求 [1]。
一、化学学科的主要核心素养
(一)及时跟踪变化,把握动态平衡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新教学重难点,根据时代变化更新教学方式,把握好 “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辅助教材,根据课时安排调整学习进度。此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师生都要全身心投入,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反应条件,认真分析实验结论。
(二)具备空间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在高中化学原子分子结构的学习中,会大量涉及模型的使用,一些较为复杂的分子模型的搭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推理能力,由简到繁,从单个原子、分子开始搭建。如建设高楼大厦一般,学生需在脑海中形成模型的空间构型,才能搭建成功。具备空间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不仅在学生深刻认识物质结构上有显著作用,在实验操作和创新实验上也占据很大优势。
(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化学学科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必备要求,教师不应以繁重的作业和无趣的习题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对于喜欢参加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或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教师更应多鼓励他们勤于动脑思考设计实验,善于动手操作完成实验。
(四)具备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标准,很多定理不是单纯凭借某个实验现象就能得以验证的,往往需要多次记录实验现象,频繁地分析实验结果,在一次次控制某个单一变量反应条件下不断实验。对这大量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结果的处理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能力。
(五)发扬科学精神和承担社会责任在培养中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方面,各科任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完成专业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品德。例如,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及发明,说明他们为人类生活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告诉学生很多知名人士就是在科学探究中认真钻研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此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二、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前的落实方法
(一)站在学生立场,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导学案教师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很可能会偏离学生的学习轨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部分高中生会因化学的文字概念理解烦琐性、逻辑思维复杂性而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对学习化学产生畏难心理,造成偏科严重等现象。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优化导学案,把教学重难点设计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优化导学案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1)课时分化明确,教学重点突出。(2)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将教学三维目标融入导学案。(4)教学过程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理念。
(二)教师以自身丰富经验和学识为基础,完善教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内容,以清晰简明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板书时能够减少书写文字概念。以流程图或多媒体动画的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教学,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引起学生重视。此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多考虑通过何种方式能达到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的目的,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布置课后作业与测试要注意尺度,一定的测试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相信一份以教师丰富经验和学识为基础设计的教案与一份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导学案完美相结合,定然会大大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途径
(一)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以导学案为载体,传递学科核心素养实为有效之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上 [2],所以在导学案中设计好如何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课后复习工作的环节需教师用心斟酌。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思考、生疑、再思考、获知。课后复习和拓展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巩固已学知识,拓展知识面,拓宽视野。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融入创设的具体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教师应设置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有利于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加强知识拓展,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合理及时地进行课堂测验和课后检测笔者认为,必要的单元测验和阶段考试是本着方法化原则,充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考核方法。试题中包括考核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考核性内容和要素,在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方式是否有效、努力程度如何等。在考试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更让核心素养深入人心,让学生在一次次自我检测中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同时,这对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调整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反馈。结 语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3]”学科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落实是全体化学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导学案的设计和对学生的考核测试中,才能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 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 2016(02):12-20.
[2] 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02):19-21.
[3] 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 中国考试,2017(02):47-51.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