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信息图在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图在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04-16 08:14

  摘要:相对枯燥的设计理论知识读取体验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信息图使获取艺术理论知识的渠道变得多样化,让教与学变得更直观、系统,让知识读取更准确、快速、有趣。将信息图教学手段引入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综合了视觉、心理、情感、信息美等因素,能为教学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比以往的教学手段更具优势和魅力。

信息图在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信息图读取传递情感共鸣教学实践

  图形、符号、色彩、构图等视觉化的语言与文字信息的结合,将原本枯燥的内容、数据、繁杂的逻辑关系以信息图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受众,让阅读不再乏味,使信息的传递更高效、便捷。高职设计理论课程教师尝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信息图的传达开展教学,将加强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这在当前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一、信息图概述

  1.信息图的概念

  信息图属于信息设计的范畴,是以信息设计为指导进行有效的图形化信息传递。信息图在图形学、信息学、视觉设计、计算机学科以及人机交互领域都有涉及。“信息图”是一个英译词,对于其概念的解释,国内不同学者观点各异,但多数集中于对信息图特点的描述。有学者认为:“信息图是指数据、信息和知识内容的视觉化呈现与表达,也被称为信息图表或信息图示。”[1]文章所指的信息图的概念更倾向于“是视觉图像精炼和解释复杂事物关系的一种叙事手段”[2]这一解释。

  2.信息图的特点

  “信息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借助设计手段,将复杂的概念、信息和数据图形化,在更短时间内呈现更多含义,更高效和清晰地交流信息。”[3]信息图依据设计对象划分,可以分为思维导向类、数据类、关系类、说明类、文本类、界面类等;依据使用媒介划分,有静态的信息图、动态的信息图、互动式信息图等。良好的信息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深入分析要传达的内容,其具备如下特点:清晰、有效地归纳总结信息,将信息简洁、准确、有效、直观、真实地表达出来;准确、有效地组织信息群,规划信息关系,划分视觉层次,形成有条理的信息结构,在最短时间内让人们高效地接受信息;趣味性地呈现视觉美感,强化记忆,使信息易于沟通和传递;引发情感体验,易于产生共鸣。总体而言,信息图这门新兴学科作为传播和阐释信息的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将信息图引入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的优势

  “所谓一图胜千言,人的视觉天生易于理解图像和图形。”[4]图像、影像形成的知识信息、理论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得到学生的喜爱。通过信息图重新整合理论知识,可以产生一种全新的理论教学体验。将信息图引入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对于高职设计理论教学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手段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优势。

  1.多视觉的语言应用

  “信息图已开始广泛应用于新闻媒介、视觉化科技、互联网、旅游、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视觉传达设计师们也开始参与到信息图的设计制作当中。”[5]现代的信息图突破了以往信息图的应用领域,不再只注重数据的准确易读,而是在确保信息传递客观、精确的前提下,通过色彩、文字、图形、排版等视觉设计语言展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借助视觉形式美来引发信息接受者的视觉悦感,以此来提高信息的审美价值,这是信息设计的重要手段。”[6]同样,这也是信息图设计的重要手段。信息图设计中应用的丰富的视觉语言,为其引入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提供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具备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优势,可以让信息读取更具吸引力。

  2.多层次关系解读

  信息图在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不再是用以往单一的图表传递少量的信息,更多的是以综合性的信息图或组合式视觉表现形式出现,是几种信息图整合、多重信息关系的分层次传递。将理论知识关联、编织、交错,形成庞大的理论关系矩阵,将知识内容融会贯通,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与传递,更容易让学生在读取信息图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信息量,领略一图多解的魅力。

  3.多样化媒体表现

  现代信息科技的进步使信息图的表达媒介不再以纸质印刷媒介为主。多样化媒介的应用,动态、静态、互动形式的结合,使信息图多角度、多维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媒体,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予以择优选用。信息图的多样化媒介设计表现缩短了高职学生在学习设计理论课过程中理解信息的有效时间,使信息传递更高效,且能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多角度互动传播

  以往的高职设计理论课教学是教师作为信息知识传播的主导方,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自己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信息图则更注重让学生参与信息的接受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接受和体验,教师以互动的方式讲授理论知识、与学生交流。学生或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理论知识,从而获得一种参与的愉悦感,丰富自愿研究、思考的学习体验和经历。

  三、如何将信息图应用于高职艺术理论教学实践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专业理论教学存在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问题,无论培养模式还是设置方面,课程教学都在不断地调整、更新。在艺术理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思维模式,根据现实情况选取教学手段,努力寻求突破和改变。将信息图应用于高职艺术理论教学实践,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的必要教学手段。

  1.利用信息图直观性转换设计理论知识

  “图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是最直白的语言,其基本特征就是形象性与识记性。”[7]读取信息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认知能力,信息图的读取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信息图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方式,一般是先通过可视资源丰富认知资源,然后加强识别模式,简化和归纳知觉关系,最后进行清晰、有效的归纳与总结。教师遵循“归纳—组织—视觉—思考”这个模式,将知识点转换为形象的信息图,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具有直观性,可以使信息的传递更具生动性。

  相关期刊推荐:《美术教育研究》创刊于2010年,由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办的,是一本集美术、教育、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月刊。该刊以文化交流、美术教育、学术研究为主旨,倡导科学、自然、人文相结合。本刊的创办为美术、教育、研究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设计理论的抽象化、表达艺术思维的独特性,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相对困难。随着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理论知识的逐渐增多、探索知识内涵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要求学生迅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信息。信息图在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要求。教师利用信息图的直观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概括艺术理论知识、设计理论知识进行信息图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设计理论通过理性、科学的方法予以归纳,分析艺术理论中的内在联系,组织构架逻辑关系;利用信息图的可视化、艺术化、直观视觉性的特点,借助色彩、图形、文字、版式等信息图视觉元素,以动态、静态、互动的传播形式,以及信息图多媒介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联系;结合语言文字的说明,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快速、理解更透彻。信息图的引入是一种直观的信息视觉传递形式,是一种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快捷、准确地读取有用的设计理论知识,节省教学中理论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也可在使抽象的设计理论教学具有直观美感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具有生动的学习情节。

  2.设计易于高职学生接受的信息图表现形式

  信息图传递的方式、媒介及载体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二维的信息图传递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三维信息图则以新的视角进行传递,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教师利用信息图开展设计理论教学,往往更倾向于如何能让学生理解、接受信息图,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课程理论信息图的表现形式的构思、制定、设计要以学生为主要接受对象,信息图的教学应用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设计过程和结果要采用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的视觉形式,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图在表现形式上具备多媒介载体、双向互动传播的特征。教师在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时,利用二维信息图分析艺术理论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发展及背景,解读知识体系中的逻辑关系,诠释抽象的知识和艺术理论观点,可以让设计理论更易读、更易识别;将简洁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信息图结合,可以提高设计理论教学知识的视觉表现力和传播度;利用三维信息图,配以不同的媒介载体表现形式,营造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理论教学信息展示氛围,可以让学生艺术理论知识学习和设计理论学习的视野更加全面、宽广;利用传统信息图表现形式和以现代高科技终端为载体的信息图表现形式,拓展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信息接收的宽度,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图,可以触动学生,并让其认可教师制定的信息图表现形式,从而引起共鸣。同时,这种共鸣和认可可以使教学内容易于共享,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教师制定易于学生接受的信息图表现形式,将大大增强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信息知识传授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信息图进行全方位的阅读、思考,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

  3.利用信息图情感因素提升教学品质

  “情绪会改变人脑解决问题的方式,情绪系统会改变认知系统的运作,积极正面的情绪是学习、好奇心、创造性思维的关键。”[8]在设计理论学习过程中,原理、艺术新观点、新思维等海量知识信息的聚集,往往让学生对于艺术理论的学习倍感压力。然而设计理论知识信息的增多并不代表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多。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难以获取有用的知识点,将其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加以有效利用。“当我们单单阅读文字时,三天后我们可能只记得10%的信息。如果同样的信息和相关的图片一起展示给我们时,我们可能在三天后记得住65%。”[9]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图在最初的识别功能之上增加了体验功能。情感因素便是体验功能的来源。情感因素会影响学生对信息图的认知,决定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力,甚至影响记忆的过程。

  教师在高职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图传达理论知识时,要以表达理论的情感和意象为出发点,并在引起学生视觉注意的前提下,传递信息中的情境和情感。信息图的情感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生硬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富有亲和力,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愿意读取、学习知识。利用信息图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情感层次出发提升教学的品质。

  首先是读取信息图的本能情感层次。信息图设计的各个视觉元素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其涵盖了学生的兴趣喜好、对外界物体输入的刺激特性。通过色彩、图形、文字等视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元素情感上的关联,寻找吸引学生学习知识注意的细节,这都是学生依靠本能做出的回应。其次是读取信息图的行为情感层次。信息图在教学实践中清晰、有效的信息传达过程,可以让学生对信息的读取更加轻松、高效。学生不再因为知识点的繁多而焦虑,缓解了阅读的疲劳感。最后是读取信息图的情感反思层次。教学实践中的信息图可以用形式、符号语言激发学生读取信息时的情感,激发其探索理论知识的热情,体验自我实现与征服的乐趣,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引发思考,增进记忆。教师使用信息图的情感因素是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理解、记忆的创意性、趣味化的信息图,从而弱化高职学生学习设计理论知识的枯燥感,增强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时的愉悦性。

  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的信息图的应用呈现,最终不只是使学生在视觉乃至心理上产生影响,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视觉反应,利用学生的主体特性参与读取、理解设计理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向着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方向发展。

  结语

  信息图引入艺术理论教学实践,可以让教与学更加高效,让知识传播变得更系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准确、快速、直观。在设计理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将信息图引入教学,还应具备视觉表现手段和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信息图等教学手段。教师应努力尝试运用信息图教学,让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形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效果。——论文作者:刘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9615.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