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11-22 09:12

  摘 要: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日益错综复杂,但我国高等教育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是“十四五”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

  2020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面对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形势下,中国教育领域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积极分享在“停课不停学”、有序复学复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一、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变化

  疫情在全球传播蔓延,人员流动、跨境商贸活动受阻,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双重打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及以后的教育政策简报》,此次疫情对教育系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全球超过 191 个国家和地区关闭学校和教育机构,近 16 亿学生因此而受影响。我国教育部积极应对,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国内各高校为应对疫情,采取延迟开学和“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等系列措施,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有序复课复学。随着疫苗的研发和接种以及各国防疫政策的不断调整,新冠肺炎疫情虽有区域上的反复,但总体社会秩序在逐步恢复,全球已进入后疫情时代。

  所谓“后疫情时代”,按照中山大学有关学者的定义,并不是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暴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不可能一如往常,而是发生了很多生理、心理乃至行为方面的改变,教育尤其如此,后疫情时代有别于疫情爆发的时期,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疫情依然存在,甚至还会再次爆发,抗击疫情进而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二是疫情对人们生活方式、教育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影响依然存在并将延续[1]。

  后疫情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方式方面,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的融合面临新变革;二是教育治理体系方面,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日益紧密的联系成为新课题;三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国际人才竞争的白热化和国际学生流动的转向出现新变化[2] 。

  二、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面临以下挑战和机遇。

  (一)学生国际交流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疫情本身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出国意愿的影响,包括“4+0”“3+1”“2+2”“1+2+1”“1+3”“3+2”等形式,即使本科四年均在国内就读的“4+0”项目,在疫情前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有在读期间出国留学的意愿和机会,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项目学生的出国意愿比例均大为降低。据辽宁某大学 2021 年 3 月对该校项目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有 55.65%的学生在大二之后有出国意愿,有 15.48%的学生在大学伊始便有了留学想法。但是,面对国外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有 79.92%的学生在疫情之后改变了自己出国的想法,仅有 20.08%的学生依旧想要出国留学。疫情对学生出国留学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变了其出国的想法[3] 。二是一些国家出于政治考量,制定政策限制中国的留学生,尤其在某些尖端科学领域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以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为例,据新浪网统计, 2020 年 6 月份,只有 8 名中国学生获得赴美学生签证, 8 人获得访问学者签证。而在 2019 年的同一个时期,赴美留学与访问人数分别是 34 001 人和 5 736 人。这也给疫情下的出国留学增加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中国在疫情防控应对中体现出的制度优势和切实效果,让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治理能力和大国担当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来华留学教育具有成本低、质量高、留学生培养体系和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等特点,并且我国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健康、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对潜在的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别是声誉高、质量优的项目也会因此受益。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出国意愿降低或是无法完成海外学业,虽然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来说是一种损失,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我们争取把优秀的人才留在国内,不断提升我们自身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宝贵机会,为在地国际化提供了空间[4] 。

  (二)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疫情影响下的“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对包括合作办学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冲击,网络授课成为教学主战场,线上教学引起广泛关注。而外籍教师因不能返校采取远程网络授课模式,在网络授课平台选择、授课时差、课外指导、作业批改等方面,与国内教师相比面临更多困难,且不包括滞后的教学理念和双方教学理念的线上融合。二是受疫情的影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硬件条件受到了巨大冲击,特别是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和地区,这里既包括国内部分地区、个别家庭的学生,也包括授课的部分外籍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拉大了“数字鸿沟”的可能,进而影响了受教育的公平性。

  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提高了自身教育体系的韧性,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各种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投入使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速度在加快、领域在拓宽、程度在加深,为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中国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包括 5G 在内的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以及高等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广泛应用,在教育信息技术资源配置上形成巨大优势,在拉开差距的同时为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开展高等教育援助提供了有力抓手。

  (三)教育治理体系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在教学管理层面,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对在线教育特点和规律认知不足,对基于网络教育的去中心化、去同步化认识不够,没有给予学生和教师更大的自主权,而是采取了传统教育管理中统一化、集中化的硬性要求,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去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挑战,在管理上舍本求末、避长扬短。二是在教学评价层面,项目管理人员在衡量线上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还是以局限于教材和大纲内容的标准化考试作为指标和手段,没有向包括网络检索、信息获取、甄别、选择、加工、整合、重组、传播、在线交流、合作、创新、创造等多种能力考核转变。标准化考试主要反映的是对书本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通过网络学习获得的信息、知识、能力,远远超过教材和大纲所规定的范围。

  同时,由于疫情防控和数字化鸿沟带来的挑战,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如为中外各类开放资源的建设质量、使用和认证提供指导原则,为教师采用、改编和创建开放教育资源提供配套服务和培训,帮助教师重新设计课程,转型教学模式、提高资源建设的参与性,鼓励各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等。另一方面,项目管理过程中对课程数字转型过程中教学质量与评价的研究,如教学内容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内容是否与课程学习结果匹配,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设计和交付,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等提供了具体案例和实践。

  三、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办学

  公共卫生的重要起源之一是传染病防控。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在疾病预警、确定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研发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科普传染病及预防相关知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公共卫生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一方面,我国公共卫生人才与执业医师、全科医生等其他各类卫生人才相比相对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国外大学在此学科具有较强的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在软科发布的“2020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英美国家的顶尖大学在公共卫生学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甚至在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之一的 Coursera 上,密歇根大学还提供了远程的MPH (Master of Public Health)学位课程,为公共卫生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而这些因素也是我们后续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在公共卫生学科专业领域合作办学的依据和基础。

  (二)深化对俄合作办学

  随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亚太地区正逐步成为新型国际社会的主要中心之一,而中国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后疫情时代,中俄两国都在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传统合作并寻求新的互动与合作模式。配合两国经贸合作的稳步开展,高等教育合作应有新作为。一方面依托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的优势,逐步将黑龙江打造成为中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合作区、中俄高等教育办学合作示范区。另一方面,合作重点从传统的能源、资源合作逐步向新兴的科技创新进行转移,借助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的领先技术和地位,力争在俄建立中俄高科技联合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项目。

  (三)拓展留学生资源拓展

  留学生资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出入境和人员往来受限,不少国内学生面临求学困境,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应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特色,以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方式,为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招生等形式,缓解疫情影响下我国学生无法出国学习的困难,同时吸引优质生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和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希望来中国学习,特别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学生,在后疫情时代,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也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优势,成为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新增长点。

  (四)发挥网络平台优势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具体教学任务的实施,应更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深度融合。一是针对人员流动受限的现状,通过网络平台推动课程、讲座、教材、课件、教育技术等教育要素的流动,基于互联网开展学术讲座、短期课程、国际论坛,实现中外双方先进理念、管理方式、学术观点的跨国交流。二是基于后疫情时代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扩大中国在线教育国际辐射力,深入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工具。借力“中国教育云”,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课程推广平台。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五)推动高等教育走出去

  近年来由于我们积极采取“引进来”政策,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强强合作或强项合作,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满足了大学生不出国门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后疫情时代,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深入推进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上升,海外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上升, “走出去”办学项目应提上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日程。特别是结合高铁、核电、通信等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我们应采取更积极的政策,重点推动有能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走出去,为我国赴外工作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和当地外籍职工职业能力培训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协同办学,实现共同发展。——论文作者:刘志强

  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月刊)创刊于2005年,是由黑龙江教育杂志社主办的高教刊物。本刊以高教评估研究为重点,探索我国高教评估理论与方法,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校本研究,立足黑龙江,面向全国,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老师专业化发展服务。设有:专家论坛、高教发展战略研究、评估理论与实践、评估指标解析、评估众说、高校品牌打造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21078.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