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不断转型升级,对畜牧兽医类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畜牧兽医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可靠的途径,本文以我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18 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后,学校教育制度逐渐取代了学徒制。1883 年,瑞士对当时最发达的工业国家英国进行研究并参照法国教育的经验,提出了新型学徒制的概念。后来德国将其发展成为著名的“双元制”。双元制是一种承接历史并较好实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学徒制度。
丹麦、瑞士和奥地利等国采用不同于德国的合作式的双元体制,按照统一的法律对企业和学校进行管理,特别是瑞士的“参与式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澳大利亚从上世纪末开始建立现代学徒制,并将其看作在短时间内跻身世界职业教育强国的重要因素。
英国、美国等国家也建有现代学徒制度,只是没有像中欧那样成功,原因主要是政府关注少和缺乏社会支持。英、美在反思其制造业衰退时均将其现代学徒制发展不利作为一个重要原因。作为纠正,英国对学徒制的投入从 2007 年的 7 亿英镑增至 2010 年的 13 亿英镑,学徒数量也大大增加,2010 至 2011 学年全英学徒数为 457200 人,比上一学年增长 63.5%。
近年北美的学徒制也呈现出了良好发展势头,主要原因是雇主需要高素质员工,并希望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由于现代学徒制降低了普通教育学生辍学率和青年失业率,因此极大调动了政府的积极性。
二、我国学徒制的历史
学徒制曾经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后来逐渐被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制度所取代,没有发展出类似德国双元制的校企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传统学徒制进行了全面改造,去除剥削成分,加强学徒基本权利的保障。据统计,新中国建立后的 10 年间,我国新技术工人中有 90%以上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1958 年以后,我国曾进行过三次半工半读教育实验,这是传统学徒制的一种变形。这一阶段学徒制运作良好,主要问题是兼顾学徒培养的数量与质量问题。
改革开放后,原国家劳动总局于 1981 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规定“在整个学徒年限内,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习技术理论知识,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实践技能培养”,把学校因素加入到了学徒制中。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即企业直接招学徒工改为先招生培训,然后在就业,把学校教育纳入其中。2014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招生既招工、入校既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国家政策性文件的指导下,各地方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践探索。
三、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全新职业教育模式,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与利益,在招生与招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管理、师资配备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我院从 2012 年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尤其在主干专业(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深入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经验,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施“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招生就业机制
一是与企业“上门联姻”。学院与上海农场主动联系,成立规模化生猪生产及猪病防治“现代学徒制”班,双方组织相关专家就招生、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教学计划等进行了研讨,完善了合作办班方案。二是在新生报到时进行招生宣传,实现 “新生报到之日,即预就业之时”。校企双方在 2012 级新生报到时进行宣传,学生经过自主报名、面试、到企业现场考察、签订协议、单独组建“现代学徒制”班,学制“1.5+1.5”年,在学院和在上海农场学习时间各 1/2。学生与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享受学徒制待遇,即学生同时享受学院的奖助学金政策和上海农场相关的学徒制补贴,学费一年级自理,二、三年级由上海农场代学生缴纳。学生在上海农场期间发给生活补贴费 30-50 元/天,企业为学生代买意外伤害险。学生毕业后与农场签订正式合同享受农场正式员工待遇,没有实习期提前入职,工作的第一年纯收入一般不低于 4 万元,此后每年递增 15% 左右,上海农场为就业毕业生交纳“五险一金”。
(二)构建和实施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1. 校企双方实施双元管理
校企双方联合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领导小组,由学校和上海农场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企业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具体实施,学院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实施,校企配备双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每位学生在企业由一名师傅负责进行岗位技能培养。
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合作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双方共同制定了《上海农场“现代学徒制班”管理守则》、《“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
26 名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分别派到申河畜牧场、光明种猪场等 6 个猪场进行学徒培养,岗位有配种、保育、育肥、防疫等,每一个学生都有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带教。
2. 校企共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根据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协商确定培养规格,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培养现代规模化养猪的复合型人才(掌握养猪与猪病防治基本理论,规模化生猪生产技术及猪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熟悉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设备、了解规模化猪场的经营管理)。
3.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能力培养与企业标准零距离对接
针对定位的人才培养规格,以规模化猪场的岗位能力分析为主要依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订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相融合。
第 1-3 学期,学生在学院学习,以学校专任教师为主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第 4-6 学期,学生在农场集中学习,以企业师傅为主,学校专业教师为辅,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培养现代畜牧业职业技能。
4.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零对接
根据规模化猪场的岗位的需求,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猪场建筑及内部设施、养猪实务、猪的现代人工授精技术、猪病防治、猪场操作规程、猪场技术服务等六门核心技能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学习内容和猪场生产有机结合,打破原来的章节设置,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全过程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
5.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形成双导师制
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农场师傅共同承担。促进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
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专科以上学历、在猪场生产一线锻炼 3 年以上)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猪场的年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学校将学徒的指导教师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
(三)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成立由“学校教务处——农场骨干——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绩效考核工作小组,对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提高学徒的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对于在农场开设的课程,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企业评价、技能导师(企业带教师傅)评价、知识导师(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突出专业实践技能考核,切实提高学徒的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四、主要效果
(一)学生技能得到强化,并突显了个人专长技能,提升了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在规模化猪场岗位轮训,不仅使学生全面掌握了各岗位的专业技能,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岗位轮训中培养了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特长,企业也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岗位,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学生通过学徒制实习,更全面地了解企业文化,从而热爱企业,忠诚度提高,使校企对接距离缩短。
(二)专兼并举,提升了师资队伍素质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我们通过让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岗位进行学徒轮训、请企业师傅进课堂“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成功地培养了“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专业教师发展梯队。
(三)企业、学校双方管理,让多方满意
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学校双方参与学徒管理,交互培养学生,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专家师傅等资源对学生进行专门化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企业解决了专业技术人才难招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以从企业获得一定的报酬,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四)形成了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机制
以中国现代畜牧业校企联盟为载体,建立了行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并通过以经常性对话协商为载体,建立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校企产教融合机制。建立了企业行业专家、企业一线师傅、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动态更新的机制。
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三年来,26 名学生于 2015 年 6 月顺利毕业,其中 22 名学生留在上海农场成为正式员工,这批学生技能水平高,职业素养全面,都成为各个养殖分场的技术骨干,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充分肯定。
五、体会与思考
1.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因而,从时间上讲,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必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这种模式下,必须把学校和企业为职业教育体系中培养人才的共同主体。从空间上讲,它还需要一个宽阔的、适合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国家应该从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
2. 在“学校——企业”交替轮换的过程中,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做学徒,学习者总是会“带着问题”,这就使得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企业学徒,都会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因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现代学徒制下师傅一对一地带徒弟,能从根本上改变“顶岗而不实习”的顶岗实习局面。
3. 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有待完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招生。学生和员工的身份从入校的时候就该统一起来。“招生即招工”或者“招工即招生”。二是学徒。实质上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跟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交替进行。三是就业。学徒的就业普适性应该会受到一定局限,但毕业生在其学徒企业就业,就业的工种和岗位会更具匹配性,很快就能融入企业。但换另一家相同行业的企业就业,因为企业文化差异,往往需要一段适应期才能够真正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论文作者:段修军 王利刚 周春宝 周明夏 张 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现代学徒制的复兴[N].中国教育报,2014,5.
[2]马小强,王强,刘敏.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5,11:72-74.
[3]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相关期刊推荐:《高教学刊》(半月刊)创刊于2015年2月,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刊载反应高等教育领域各学科的创新研究成果或改革实践的学术文章,着重反映广大高教工作者的创新理念、创新观点、创新经验;探索高教领域的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介绍高教领域多方位的改革措施与实践经验;发布高教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为广大高教工作者提供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2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