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态语文”理念的指导下,以“读”贯穿诗歌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诗歌,走近诗人,发掘诗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生态语文 诗歌教学
以“生态”的视角,审视和观照语文与语文的行走,用“生态”的方式,触碰和探索语文课程和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交流和分享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生成、智慧、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倡导与尝试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和各种语文实践,不断向语文课程的建设、语文学科的教改和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等深处逼进。——这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蔡明对他提出的“生态语文”教学理念的阐述。
那么,如何以“生态”的视角,用“生态”的方式,来观照和开展诗歌教学呢?笔者以《观刈麦》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初中诗歌生态教学的一点浅见。
《观刈麦》一诗收录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诗词拔萃”这个单元中,对于这样一首叙事诗,从“生态语文”的视角来确定教与学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按照诗歌的规律学习诗歌”,让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十三四岁的孩子,这样一群富有幸福美好、好学求新、天真灵动的生命特质的初一学生,能主动地、互动地、能动地走进这首五言叙事诗,在一步步走进的过程中,在读诗、背诗、品诗、论诗的对话、展示、交流和碰撞过程中感受诗的形象美、情感美、意蕴美以及诗歌背后的诗人和时代,进而提高阅读叙事诗的感受、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
为此,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试图形成教与学“渐次走进”的生态流程,设置了“读诗如诗”“读诗如画”“读诗读人”“读诗读史”四个教学环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落实了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1】读诗如诗
师PPT显示朗读要求:
1.字正腔圆地读;
2.有板有眼地读;
3.有情有味地读。
生自由试读;请一学生朗读;根据PPT朗读要求由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课堂观察和思考】
“三分诗,七分读。”诗歌的生态教学,首先应该抓住诗歌音韵美的特质。而朗读,正是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体会诗歌艺术魅力的最好方式之一。“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正是从音韵、节奏、情味等不同的角度、层次上对学生提出的走进诗歌作品的要求。
这是一首五言诗,学生能很容易地把握朗读的节奏。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着重讨论了怎样才能读得“字正腔圆”。自由朗读之后,学生发现,这首诗押ɑnɡ字韵。然后笔者以“五月人倍忙”的“忙”做示范指导:读ɑnɡ这个韵母的时候稍慢一些,发音饱满一些,明显就会感觉响亮有韵味。学生举一反三,找出韵脚:“黄”“浆”“冈”“光”“长”“旁”“筐”“伤”“肠”“桑”,按课堂师生讨论得出的方法和老师示范的例子试读,并且注意抑扬,果然一读而音韵足,一读而情味出,一读而文义现。
苏轼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多诵多读,整体感知,在诵读中读出“韵外之致”,读出审美体验,读出心灵的自由与感悟,这是古诗鉴赏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读诗如诗”这一环节,就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生生讨论互动和反复朗读比照中,初步感受诗歌音韵之美、诗歌诵读之美,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为达到古诗鉴赏追求的境界准备了一把事半功倍的钥匙。
小编推荐优秀的教育类期刊 《中国大学教学》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中国大学教学》(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来源期刊,CSSCI)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教司指导、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编辑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教学刊物。编委会主任由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担任,副主任由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刘志鹏担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