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的概念 — 亦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圆歌梦)与科学化的歌喉(艺术嗓音)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歌声,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炼的歌词,下面小标介绍一篇声乐的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情感心理占据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阐述了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就如何加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提出了建议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问题;重要;提高
一首好的作品要靠歌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将它唱活唱好。许多声乐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过多把歌唱的气息、共鸣等声乐技巧放在教学的重要部位,却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当然,没有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很难完整地唱好一首歌,歌唱者必须从“情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才能真正地在演唱时做到声情并茂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把声乐艺术当作声音艺术
前不久,我国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光羲对我国声乐教育工作者这样评价到:很多国外大师级的声乐专家给学生上课,讲的不光是声音,更是对作品的处理和表现。但是,我们国内一些音乐学院的教师却过于注重对声音的雕琢,把声乐艺术当成了声音艺术。
一席话道出了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许多声乐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声音方面的技巧要求,过多把歌唱的气息、共鸣等声乐技巧放在教学的重要部位,而忽视了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及情感的培养。这应该是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世界顶级女高音歌唱家杰西·诺曼曾到我国一所知名音乐学府示范授课。学校特意挑了两名高材生在她面前表演。等一曲唱毕,杰西·诺曼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吗?演唱这首歌时,应该处于怎样的一种情感中?”两个高材生竟然面面相觑,回答:“不知道。”对于一位女同学演绎的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咏叹调,“伯爵夫人应该是美丽高贵善良的,但是这位选手却小动作很多,跟伯爵夫人的形象完全沾不上边。”杰西·诺曼感叹道,“中国选手的普遍印象是声音好、形象好,但是全面的表现力就明显不足。”
过分关注演唱技巧,而不重视情感的培养,声乐艺术就退变成了声音艺术。
(二)忽视声乐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
很多声乐教育工作者只注重声乐教学,认为教给学生发音技巧,教会学生演唱方法就算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把握歌曲的内涵,能声情并茂的表演是不够的。这也是当前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传统声乐《梁祝》时,学生仅学会演唱是不够的,还要熟知梁祝的凄美爱情故事,理解化蝶的美好向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品赏歌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故事,然后使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相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对音乐有了感受才能鉴赏,才能激情的表现。这种带着歌曲中人物的情绪的表演与歌词所营造的意境及音乐所创设的氛围相结合,一定会引起听众或观众的共鸣。
(三)在教学中不知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许多声乐教学工作者也认识到了情感培养的必要性,但在教学中却不知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有些在具体教学中虽有所体现,却要么是蜻蜓点水,一触即退;要么是隔山打牛,不见成效。
首先表现在不理解什么是情感。说简单些,情感就是对音乐的体验。《北京的金山上》使人感觉欢快;《小白菜》使人感觉悲伤;《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使人心情舒畅。有了这种情感的体验,演唱者通过表情和动作,演唱速度以及声音色彩将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就很容易使观众也受到感染。
其次表现在不确定什么是情感培养。有些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跟着感觉走”。他们认为每首曲谱都有旋律,节奏,声调,掌握这些就足够了。对于情感培养认识片面,岂不知面部、形体、言语、声音等都属于情感范围。
二、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声乐艺术离不开情感,发于声,及于情。所以,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当我们唱一首歌的时候,重要的是感情的是否投入而不是音色的是否纯美,纵有好的音色,但如果缺乏感情因素在里面的话,就不能实现歌唱的最终目的。老一辈的歌唱家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总要事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所歌颂的对象等等,这样通过熟悉歌曲的内涵,才能用优美动人的歌声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是愉快,欢乐,还是忧郁,失望;是爽朗,激情,还是灰心,悲伤。等感情互相转换,演唱者通过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音调把这些感情抒发出来,使听众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也体验到了这些情感。总的来说,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的最终目的。
三、在声乐教学中进行情感培养的方法
(一)了解作品背景及内涵
每部音乐作品都有它的内容底蕴。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品赏歌词,聆听旋律,我们就可以走进作者的时代,与作者心意相通,心领神会作品的情感。如我国传统民歌《茉莉花》,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但不同地方的演唱风格也不同:江苏的旋律婉转优美,东北的豪放高亢。我们可以了解到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会根据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而改变。《茉莉花》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各地音乐中的不同养料形成不同的风貌。它那浸润着清幽华夏情味的旋律不仅香飘中国大地,而且溢满全球。
(二)选择针对性的教材
作曲家创作音乐大都是触景生情或有感而发,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情感的再现。我们想要充分表现这些作品,就深入细致的了解作品,想象并理解作曲家的本意。演唱者演绎音乐作品时,如果能投入情感,最大化的表达创作者的心声,就能让听众身临其境,身有同感。所以,声乐教学工作者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选择教唱《松花江上》,因为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同时对歌曲本身所表现的主题都能有所了解,在教学时,自然而然的就会用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三)设置特定的情感氛围
声乐教学工作者在声乐教学中指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来演唱音乐作品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特定的情感氛围,由此来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实现对他们的情感培养。例如:在唱《春江花月夜》时,利用多媒体打出这样的图片: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就会沉浸在优美恬静的情感氛围中,对音乐美的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感受到了。
四、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声乐教学艺术离不开情感培养。歌唱只有能表现一定的情感和内容,才能打动听众,所以演唱者一定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让情感成为学习声乐技能的强大推动力,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艺术水平。
(一)切实把握歌曲的情感。每一首歌都有其要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如红色类歌曲,表现的是赞美,崇敬,庄严,亲切,真诚……等;励志类歌曲,表现的情感则是自立,自强,自信,勇敢,坚韧……等;抒情类歌曲,表现的是深情,悠扬,恬淡,自然……等;爱情类歌曲,表现的情感是喜悦,激动,感伤,寂寞,凄楚……等.通过研究歌曲的词意,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有助于歌曲内容的表达和形象的刻画。声乐教学工作者要让学生明白:缺乏情感的歌唱是没有生命力。歌唱者的责任,不只是使自己能感觉到歌曲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能使听众感受到它的存在,这样就做到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从而提高其声乐艺术水平。
(二)注意音乐情感的细微变化。掌握了音乐的曲调,只算是掌握了歌曲情感的大概,要想丰富它的表现力,还需注意音乐情感的细微变化。例如在演唱《在路上》时,前面旋律是急快的,后面旋律是舒缓的,两段旋律所表现的情感也就大相径庭了。学生能够把握情感的变换,其声乐艺术水平就会显著提高。
(三)做到“声”与“情”的有机结合。在歌唱艺术中,“声”与“情”是紧密联系,互不可缺的。俗话说:“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一曲终了,情深意切,或余音犹在,回味无穷;或感人肺腑,同欢同泪;或洗涤心胸,神清气爽;或黯然神伤,悲戚难平……要想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声是情的流露,有声无情难以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情是声的基础,有情无声则不能维系声乐艺术最基本的品质特征。只有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歌唱艺术。这就要求演唱者需具有较高的音乐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这样才能把握声音与情感的协调,在对作品的处理与表现上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完美地展现声乐艺术的真谛。
比如说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这是根据宋代苏轼的词谱写的一首歌。“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些名句,要弄通理解它的含义就必须对作者当时的境况有所了解。作者的失落,彷徨,对亲人的思念,祝愿……可见这首歌的情感之丰富。王菲一定设身处地的去想象,那种沧桑而已飘渺的嗓音才恰如其分地诠释出这首歌的灵魂,达到真情真意的感人效果。
阅读范文:核心期刊火热征稿浅析巩义方言的声调实验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通过收集巩义方言的相关声学资料,分析并确定了巩义方言单字的五度值,即阴平24、阳平41、上声44、去声51。通过与汉语普通话进行对比,找到了巩义方言单字调在时长上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巩义方言 单字调 时长 音高 五度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