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理工论文》高级职称论文发表中国传统建筑与土木的关系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中国传统建筑与土木的关系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理工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6-04-18 08:59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下面小编推荐一篇建筑论文。

  论文摘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传统建筑源远流长、自成一体,并在几千年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广泛影响其他国家。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以“土木为材”的中国传统建筑。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亲地”倾向与“恋木”情结;同时从结构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简述中华传统建筑的优越之处,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建筑,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建筑。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材料选择;土木结构;群体组合;斗拱

  一、概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它创造出许多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建筑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极其重要的标志,往往伟大的文明都伴随着伟大的建筑。如我们所熟知的雄伟古老的中国长城、方正高耸的埃及金字塔、典雅静穆的希腊帕提侬神庙、清丽纯美的印度泰姬陵等。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将木材这一主要结构材料的性能充分发挥和运用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在许多方面可以与现代建筑将钢与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充分运用相媲美。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匠师们在建筑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能够看到我们现代中国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不足之处,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建筑,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发生阶段: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并确立自身体系,成为之后2000年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主体构造形式。同时,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秦汉时期,开始出现规模宏大的工程,如秦之上林苑、阿房宫、长城,汉之长乐宫、未央宫等;(二)过渡阶段:魏晋南北朝。魏晋为秦汉之余脉,南北朝为隋唐之初始。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云冈、龙门石窟建于此时,敦煌石窟亦始建于此时;(三)成熟阶段:隋唐五代宋辽金,中国古代建筑达到顶峰。砖被更多地使用,琉璃制作工艺大为提高,建筑构件比例逐步定型。建筑类型完善,规模极恢宏,图样和模型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建筑师成为专门职业。这一阶段中隋唐建筑雄伟、简洁、朴实,两宋建筑则精巧、繁缛、绚丽;(四)程式阶段:元、明、清(1840年前),建筑技术达到极至,建筑体系高度标准化、定型化,个体建筑形制凝固,总体设计发达。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基本“语汇”都离不开土与木。

  二、中国传统建筑之精神

  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这样,如此执着地热衷于土木结构及其群体组合。梁思成曾指出:“从中国传统沿用的,土木之功这一词句作为一切建造工程的概括名称可以看出,土和木是中围建筑自古以来所采用的主要材料。这是由于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在古代有茂密的森林,有取之不尽的木材,而黄土的本质又适宜于用多种方法(包括经过挖掘的天然土质、晒坯、版筑以及后来烧制的砖、瓦等)建造房屋。这两种材料之掺合运用对于中国建筑在材料、技术、形式传统之形成是有重要影响的。”

  中国建筑从其起源意义上的材料选择开始,就走上了土木结构这独特的文化发展之路。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中国建筑的原型可分为“穴居”和“巢居”商大类型。《墨子·辞过》对穴居起源有以下描叙:“古之民未知宫室,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对于巢居起源,在《庄子·盗跖篇》有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日有巢氏之民。”黄土地带源于穴居的建筑发展,是土木混合结构的主要渊源;而沼泽地带源于巢居的建筑发展,是穿斗结构的主要渊源。

  人类文化史的一条规律告诉我们,人类的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两者往往是同步对应的。建筑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主要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出现的,它必然受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制约;而生产方式又深受时代、地理与种族因素的影响。中华原始初民世代繁衍生息于“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的广阔的亚洲北温带区域,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植被丰富,为创造无与伦比的农业文明提供优越的条件。以“耕耘为食”的大地文化与“土木为居”的大地文化,恰成内在的文化对应。中国建筑文化的主要物质构架是土地和木材,这正是东方大地农耕文化的有力馈赠。

  中国又是一个非常重视生命的民族,此即《易经》所谓“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在原始初民看来,植物春华秋实,夏荣冬枯,死而复生,绵绵不绝,生命永存,比起石头之类“死物”来,自然是更富于生气的。同时大地本身,虽然不是生命本身,但它含蕴着生命之气,此亦即《易经》所谓“地势坤”,大地“厚德载物”,“含吐万物”,“应地无疆”。《管子·水地篇》所谓“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大地与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中国建筑自古以土、木为材,在文化理念与审美意识上,又是与远古农业文明相联系的,对大地(土)、植物(木)永存生命之气的钟爱与执着。

  三、中华传统建筑之特色

  以土木为材,决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在结构上,由于以土木为材,墙只成为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一般不用于承重,而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创造了与木构架相应的平面与建筑外观。从而出现中国建筑所独特的群体组合和独有的技术文化即斗拱。

  斗拱,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名片,“知名度”极高,是中国建筑文化一项突出的技术与艺术成就。它的出现由以下所决定:

  (一)为中国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的木材的性能所决定。木材是自然形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与石材等不同的韧性,但木材的长度、粗度与刚度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木材这种建筑材料的性能与整座建筑荷载之问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存在,推动了斗拱的发明。

  (二)为中国建筑的空间造型所决定。中国建筑的传统样式,是一种大屋顶形制,而且是一种以大屋顶为主要空间造型的土木合构的建筑样式。其始终要求较大的出檐,这就造成了梁柱最大的承重力与屋顶重量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便促使承檐结构大发展,而逐渐发展成为组合复杂的斗拱。从结构技术意义上讲,斗拱对屋之重载具有一定的承托作用,加强了柱子与梁、枋、檩的结合,使其木构接榫处不因过重的压力而受到损害,在力学上具有分力的作用。由于外檐斗拱具有逐层挑出支承荷载的分力作用,正是这样,才能使沉重的屋面出檐深远;在伦理学功能上,斗拱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品位、等级观念在建筑文化中的象征,斗拱形象的政治伦理色彩总是以中国皇家宫殿、坛庙之类为最典型、最强烈,推崇王权,是以建筑技术所表达的斗拱文化的强烈主题;在审美功能上,斗拱是独具风韵的美的构件,它的美由技术转化为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斗拱之结构错综多姿,具有错综之美;逻辑清晰,具有葱郁的理性之美;作为整座建筑的装饰,又具有装饰之美。

  四、结束语

  中国建筑以土木为材料,由此引发了特殊的传统的技术与结构,其整体形象常给人以愉悦的美观。中国建筑所体现其特殊而迷人的材料美、技术美与结构美都不是孤立存在与发展的。所谓土木材料之美,是因与其相谐的一定的技术结构而美;所谓技术结构之美,又是因与其相谐的一定的土木材料而美。土木这种材料,决定了技术结构之美的文化品格;技术结构,又发展了土木材料的美的“潜力”。中国建筑的材料、结构体系的美,不是单一的美而是土木材料,技术结构的一种中介与“模糊”。中国建筑的“亲地”与“恋木”,体现它对东方大地真正的血肉相连的依赖,塑造了令人深为感动的东方大地文化之情理交融的品格。

  阅读期刊:《建筑科技与管理

  《建筑科技与管理》是由中国国际建筑经济研究会与中国经贸出版社联合主办,建筑科技与管理杂志社编辑出版。本刊以发掘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传播建筑设计创作、科研、教学及建设成就,探索国内建筑的发展道路,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宗旨,以中外兼容、科学权威为特色,是广大建筑工作者进行学术与技术经验交流的理想园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10535.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