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理工论文》建筑安全发表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

建筑安全发表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理工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6-04-18 08:59

  本篇文章是由《建筑安全》发表的一篇建筑论文,是我国建设领域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其主要职能是传达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交流安全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探索建筑业安全生产的规律和措施,研究建筑安全理论、推动施工安全技术及先进案例防护产品、设施的应用,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传递国内外建设信息等。

  摘 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出发点,针对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各种问题,通过理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建筑设计应注重文化的地域性,同时,关注建筑的地域要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交流;注重民族、民间特色。最后试图结合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现状,总结出建筑创作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全球化;地域文化

  建筑是与人类文明史紧密相连的,并形象而具体地反映着人类的文明,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水平的建筑,实际上也表达了时代精神。人们正是通过建筑这面镜子来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及其深层所蕴藏的内涵。著名的芬兰建筑师与规划学家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rinen)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在全球信息、物流迅速发达的今天;在世界民族文化日益频繁交流的情况下,建筑师如何整合自然环境的建筑语汇,设计出能延续人文传统特征的建筑空间,反映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建筑尤为显得突出和重要。

  一、对地域文化与建筑的解读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内文化的总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特征、历史状况等特殊性,形成了文化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是动态的、发展的。每个地区是通过建筑艺术来表现该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地域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这道门槛作为文明的标志比任何其他标志都鲜明,尤其象我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有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深厚的文化。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历史传统,熔铸出不同品格的地域文化。如:位于我国西部的贵州省,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5个,人口约12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5%。贵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就表现为多元、多样、多层次的特点,这种多元、多样、多层次的跨文化特征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也很大,文化对抗与文化交流形成复杂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复杂的地域文化特色,显然有别于 “草原文化”、“雪域文化”之类。

  地域文化从整体上决定一个地区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导向作用。而人们的精神除了受到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社会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外,其主要还受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地域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这个地域的建筑,优秀的建筑可以代表一个地域的精神面貌,反映地域人群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等,是地域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域综合竟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形成良好的地域精神与道德风尚。比如:遵守秩序、讲究公德、待人热情友好、乐于助人、诚信友善等。任何一个民族、地域的文化必须是开放地与世界交流,不断汲取营养而发展状大,同时,又应发扬地域文化中的精髓,使地域特征更为明显。例如,我国的哈尔滨市,它包容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与风情,通过对欧式建筑的保留与修复,对重点地带的建筑也做到尽量与周围环境的一脉相承,形成了哈尔滨市自己独特的韵味,体现了哈尔滨人的博大胸襟,并展示了哈尔滨“博大”的城市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古典主义首先登陆中国大陆,中国本土建筑师开始体验东方形式与西方逻辑的融合。20世纪80年代后期,功能主义风行全国,否定大屋顶的民族形式而追求现代主义的功能蔚然成风,特别是中国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建筑文化正受到来自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改良的功能主义开始兴起,推崇民族情调为时尚。正如日本著明建筑大师矶崎新所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种新自由主义经济,象征主义的微风又吹遍大地”。“小资情调”的建筑不断涌现。进入21世纪,中国本土建筑又悄然兴起,建筑思想展开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探索,如何在“意”的发展下激活思想,创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风格,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内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具有巨大的建设量、惊世骇俗的地标建筑以及设计团队风格的多样化以外,建筑品质普遍滞后于外观形象的创新。大型公共建筑方面,各大城市的国家级和城市级重点项目几乎全都由处国建筑师包揽,新奇怪异的造型使中国建筑迅速挤进了国际建筑创意的第一方阵。如北京的“鸟巢”和广州的“小蛮腰”等。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各城市自己本土风格的建筑还不很凸显,追求奢华、光怪陆离、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在不同程度上还表现在我国各大中城市。住宅地产开发方面,崇洋心态体现在西洋风格楼盘上,除了非洲以及南美洲,所有的西方建筑风格在中国楼市上都能找到复制品,各地都有罗马家园、威尼斯花园、欧陆经典等这样的楼盘,这些都反映出在文化上的不自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越是时髦的东西寿命越短,浮华如过眼云烟。建筑与城市的价值是需要文化的积淀以及前瞻性的眼光,一座城市的价值更多地是依靠技术品质和文化内涵来进一步提升。

  三、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的对策

  中国特色的文化土壤与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的建筑艺术和建筑实践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经历了十分完善的发育过程,并承载着有着960万km2的广阔国土,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有着56个民族和超过3000年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厚重文化,使中国建筑艺术在整个中华文明之树中独放异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理论思潮、流派如洪水般的涌入,建筑创作思想空前活跃。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反映地域风貌,通过建筑这一文化载体来具体体现地域文化,并表达一个地域人们的文化水准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是值得每一个建筑师去认真思考的。

  (一)牢固树立植入地域文化因子的理念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如何把当地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风俗、生活方式、心理需求、思维模式等因子,通过主动的创作构思过程,对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民族风情等方面培育文化特质的土壤进行综合分析,从根本上创建新的思路,并将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作为两个重要设计因子着手进行综合设计,再兼顾易维护性、和当地环境的亲水性、适应性并注意与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等,最后在形象化、现实化的成果中得以表现,创造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反映地域特色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全球化背景下关注建筑的地域要素

  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的生产与消费总是处于一定环境和场所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看,地理、历史、人文都可以看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们相互关联,进而形成了地域特征和地域气质。地质条件和气候、人文因素决定地域中建筑的地理位置,如地域轮廓、制高点的建筑、地域景观的设计、植物配置等,这些都赋予一个地域建筑的灵魂。因此,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可以使建筑设计变得简单而明了。具体来讲,在设计中要重视:①整体环境;②群体布局、建筑层次;③空间序列,院落空间,室内外结合;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⑤自然通风、采光;⑥当地风俗习惯;⑦当地文化特征;⑧地方建筑造型与色彩。例如,贵州侗族的鼓楼、风雨桥就颇具特色。侗族鼓楼所承载的文化使命,使其成为远离实用层面却又不可或缺的侗寨标志性建筑,从而实现了它作为侗寨可识别代码的形而下功能的价值转换。它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侗寨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集会的议事场所。侗族风雨桥是石墩木桥,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逶迤交错,雄伟壮丽。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从而形成了该民族独特的建筑文化审美特征,展现了侗族建筑文化审美之精神风貌。

  建筑师应当像一位好的裁缝或艺术家,无论采用什么简陋的材料,都能创造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反映地域特色的建筑。

  把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的思想运用到设计中去,把客观条件对设计的约束看成是制约又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从建筑本身性质以及所在地点的物质与人文环境中,找出其蕴含着的“特色”与“地域文化”,设法从空间或形象上若隐若现地表现出来,让神居于形。古人云:精神居于形,犹火之燃烛矣。具体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意境,风格上是老一点或新一点,或兼而有之,视环境而定,以用得“切题”、“得体”与“适宜”为准则,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建筑。

  诚然,改革开放30年来,全球化现象在各个领域里不同程度地表现,对于建筑的影响尤为明显。不少西方先进的建筑理念涌入我国,给我国的建筑艺术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元素。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不讲建筑美基本原理的建筑垃圾,到处仿效纽约、香港等地的建筑,千城一面。呈现了面貌相似、场所感丧失等诸多问题,同时还日益成为人们所反感的城市趋同现象的主导因素之一。作为当代建筑师有责任探索现代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点,它是建立在当代文化、经济与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同时,还应与地域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保持着文脉关系,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反应地域文化的建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10536.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