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理工论文》24省市拉闸限电之后冷思考帮忙发表论文

24省市拉闸限电之后冷思考帮忙发表论文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理工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3-09-27 15:00

  摘要:历史是一系列偶然事件构成的必然趋势,目前全国的电力紧张必然存在着一个直接的导火索。根据分析经济快速增长和“三年不建火电”不是构成电力紧张的主要原因,而电力增容费的取消直接造成了高耗能企业门槛被锯和电空调的泛滥,这可能是造成24个省市拉闸限电的主要成因。

  关键字:电力增容费 拉闸限电 电空调泛滥 高耗能企业失控

  随着渐浓的秋意和气温的下降,2004年的“电荒”终于在各方的艰苦努力下熬过了难关,尽管一些地区在今冬还会再次出现电力供应的紧张,但是从全局总体形势看,今年全国性的“电荒”应该算是基本渡过,方方面面都为此暂时松了一口气。

  电荒虽然暂时渡过,但造成电荒的原因还是需要再深入研究,不找到问题的结症,就无法开出治病的良方,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与国民经济不能谐调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在不是互相指责批评,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需要我们冷静地、心平气和地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到导致问题关键,找到一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历史是一系列偶然事件构成的必然趋势,纵观世界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宏观上的原因能够构成事件发生的条件和基础,而往往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因素成为导致事件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就像一个病人身体的虚弱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能发病的条件和基础,而具体的病灶和病毒可能是至病的直接原因,是导致问题的关键因素。诱发全国性缺电的直接原因能不能找到,是我们能不能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

  “电荒”的“病灶”

  自2002年开始首次出现局部电力供应紧张以来,短短的两年就达到了全国24个省市全面相继拉闸限电的局面。一些地方缺电程度,已经超过80~90年代,达到自“改革开发”以来最严重的局面。

  专家和媒体相继从宏观上分析总结了导致“电荒”的原因,普遍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过热;2、电力建设滞后;3、煤炭运输制约;4、高耗能产业发展失控。

  不可否认,上述原因肯定都是导致这次电力供应紧张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实际上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电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波动性,确实也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难以驾驭的难题,体制存在着改革和观念更新的必要;资源与需求的不匹配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不断地困扰着中国的前进脚步。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宏观层面的,而且不是最近刚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足以解释中国为什么在会几乎一瞬间就从“电力过剩”变成全国性“电荒”。为什么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三年的发电容量和电力装机容量都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电仍然还是不够用。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对各种高耗能企业实行了种种强制性限制,仍就无法控制这种失控局面?从中必然存在着一个没有发现的“病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为116,694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GDP比上年增长9.1%。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姚景源日前预测说,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果肯定超过7%的年初目标,估计全年GDP增长将在8%-9%之间。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04亚洲发展展望更新版》中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预计2004年中国GDP的增长率为8.8%。国家发改委2004年9月29日宣布 8月9日全国日发电量达到68亿千瓦时,比去年夏季最高峰增长了16%。资料显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仅有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1987年达到了1亿千瓦;1994年达到2亿千瓦;2000年达到3亿千瓦;2004年上半年达到4亿千瓦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电力建设速度,但是它为什么依然不法满足中国不到10%的GDP平均发展速度?

  1981-2002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为9.6%,发电量增长8%,装机增长7.9%,电力消费弹性系数1981-2000年平均维持在0.814。尽管由于1999年以后电力部门采取了一些“鼓励用电”的不适宜措施,导致每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都有所增加。但是,2002年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突然超常规地超过了1.4,远远高于前20年平均水平,2003年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进一步跳生到了1.67,发电量增加了15.4%还是无法消除“电荒”的狼烟。2004年尽管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做了巨大的努力,在24个省市拉闸限电的客观条件之下,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预计还将保持在1.625,发电量增加了16%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电力的“疯狂需求”。

  如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研究,1990-1996年处于一个缺电的时期;1997-2001年出现阶段性的“电力过剩”;2002年至今再次出现缺电。专家普遍认为2006年或 2007年可能再一次出现电力过剩。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尽管目前以每年超过3000万千瓦的装机速度进行空前的“电力大跃进”,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和开采能力的限制,以及铁路和公路运输能力的制约,许多火电厂即便建成了,也未必能够发的出电,即便都发电了,如果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控制不住,电力依然不够用。因为若是GDP按照8.8%,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按1.625,电力装机需要安装14.3%的速率增加,也就是说,2005年需要增加5720万千瓦,2006年增加6538万千瓦,2007年增加7473万千瓦。这样的增长速度,我们的资源,我们的环境怎么可能承受?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GDP

  12.60%

  10.20%

  9.70%

  8.80%

  7.80%

  7.1%

  8%

  7.3%

  7.40%

  9.10%

  8.80%

  历年GDP增长与发电量和电力弹性系数关系

  发电量

  (亿kWh)

  9138

  10069

  10794

  11342

  11577

  12331

  13685

  14839

  16540

  19080

  22133

  发电量

  增加值

  8.99%

  10.19%

  7.20%

  5.08%

  2.07%

  6.51%

  10.98%

  8.43%

  11.46%

  15.40%

  16%

  电力弹性

  系数

  0.85

  0.84

  0.74

  0.58

  0.27

  0.92

  1.37

  1.15

  1.45

  1.67

  1.625

  *2004年为预计值所谓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指: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这种异乎寻常的变化,只能说明导致电力需求暴增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过快,而且应该有其他更加关键原因。上表的数据说明当前的电力需求正处在一种非常不正常的增长态势,社会用电强度远远超过的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社会为何单单对“电”情有独衷

  并不是只有电才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种种能源需求,电作为二次能源使用方便,在使用现场没有污染,具有很好的市场适用性。但使用电力成本比较高,在我国大部分缺电地区的电价并不便宜,使用电力的能源成本要比采用其他方式高得多,不一定用电是最经济的解决办法。其实,有很多技术可以代替电力来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要,而且更经济,更方便。

  比如采用燃气制冷,在北京、上海、杭州等电力需求比较大的城市,商业用电高峰的平均电价超过1元/kWh(e),采用电制冷的COP即便超过5 (大多商业建筑电制冷设备的COP实际平均在4左右),每个制冷 kWh(R)的能源成本超过0.2元。采用直燃机制冷COP可以达到1.3以上,天然气即便达到2.4元/立方米,能源成本也不会超过0.19元/kWh(R)。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可以使用城市工业蒸汽结合吸收式制冷机组进行制冷的,蒸汽制冷的价格比天然气更低。蒸汽一般在100~160元/蒸吨,每蒸吨的热值在60万大卡左右,蒸汽吸收式制冷的COP最高可以达到1.37~1.42,平均也在1.3,即便蒸汽价格达到160元/蒸吨,每个制冷kWh(R)的能源成本也只有0.176元/ kWh(R)。

  燃气、电力、蒸汽制冷的能源代价比较

  电价

  元/kWh

  1.2

  1

  0.8

  0.8

  COP

  4.5

  热值

  大卡/m3

  860

  制冷千瓦能源代价

  元/kWh

  0.267

  0.222

  0.178

  0.178

  燃气价格

  元/m3

  2.4

  2.2

  2

  1.8

  COP

  1.3

  热值

  大卡/m3

  8400

  制冷千瓦能源代价

  元/kWh

  0.189

  0.173

  0.158

  0.142

  蒸汽价格

  元/kg

  0.16

  0.14

  0.12

  0.1

  COP

  1.3

  热值

  大卡/m3

  600

  制冷千瓦能源代价

  元/kWh

  0.176

  0.154

  0.132

  0.110

  上表说明,采用电实际上是最不经济的方式,而使用燃气和蒸汽制冷不仅能源成本低,而且还可以用于冬季采暖和生活热水供应,以及空调的除湿和加湿。好处是非常多的,但是为什么社会还是对电情有独衷哪?

  1度电的热值只有860大卡,而1立方米天然气的热值为8400大卡,如果使用天然气加热洗澡水不仅比电便宜,而且比电高效方便。使用燃气燃烧器可以随洗随烧,而电一般都要预先加热。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许多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商热衷于采用电力来解决能源哪?

  近来,笔者参加了北京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能源方案审查,这些公司的能源部门的工程人员普遍具备很好的能源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请来参加评审的专家更是建筑能源行业的资深大碗。往往总是采用电制冷和市政供热的传统方式的方案被开发商和专家们最为推崇,最容易获得通过。采用燃气直燃机冷热两联供,或者采用分布式能源热电冷三联供的方案都很难最终通过。其实大家都知道目前北京夏季电力非常紧张,而天然气供应严重过剩,今年夏季北京在限电30万千瓦的条件下用电高峰达到937万千瓦,其中40%以上的电力是电空调消耗的;而夏季天然气的负荷只有冬季负荷的1/8,大量资源被闲置,天然气夏季制冷的气价只有1.7元/m3,而电力将要实现季节性电价,比现有电价更高。但是最后选定的结果还是这种最不合理的和最不经济的传统方式的方案。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北京采用电力制冷和市政热力供暖开发商不用交“增容费”,而且电制冷设备造价也比较低廉,反映到建筑上的单位成本上最低。相反,采用天然气的市政增容费不仅要交,而且还比较多。在房地产行业,谁的造价低,谁的项目就更有竞争力,利润空间也就更大。此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开始大行其道。

  除了大型电力空调出现了无序的泛滥,家用空调更是风起云涌。过去,一些省对于安装电力空调是要加收“空调用电增容费”,取消之后电空调市场迅速膨胀,大量制冷效率(COP)不足2.5,售价不到1000元的“垃圾空调”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一些产品甚至COP只有2.2价格只卖到600元一部。这些质次耗能的垃圾空调使用不了多久佛里昂就会漏光,不仅毫无效率可言,而且破坏臭氧层。根据中国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介绍,我国电空调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全国电力新增装机容量,也就是说,我们每年新增百分之十几的发电容量刚刚满足空调新增容量的需要,这样下去怎么能够不缺电?人们将电力空调称之为“电网的癌症”,只要你供电,它就会拼命吞食我们的电力负荷,无限扩大电网的峰谷差距,最终使电网的供电结构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使发电厂和电网都无利可图。

  就市场而言,使用何种能源方式的投资成本最低,投资人就会优先考虑采用。因为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今后房子是卖给基本没有什么能源知识的普通消费者,他们未来的能源成本一般没有多少人会关注,房子便宜肯定好卖;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采用什么发生供应能源也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因素,未来的能源成本远不如现实的价格有诱惑力;特别对于能源供应者来说,占领市场是至关重要的,以后电不够用了可以“拉闸限电”,反正没有人会追究责任。就是这些原因,使用电力来解决能源需求成为了一种风行,并得到了鼓励。电制冷成为广泛的首选方式,甚至电采暖也风风火火的热起来。电空调的市场出现了“马太效应”。

  为什么缺电的“拐点”在2002年

  不久前,笔者在一些能源大省调查,发现大多高耗能项目都是在2002年以后才开始蜂拥而起的。我们一般解释高耗能企业的快速增加是市场需求和发达国家向中国的产业转移导致的。

  中国已经加入WTO多年,市场化进程已经非常深入,从市场的规律分析,需求和市场转移不是人为的因素能够左右的,价格的竞争力是最大的动力。以高耗能的钢铁为例,中国今年需求达到3.3亿吨左右,除了国内基础设施和汽车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用钢外,出口也强劲带动对钢铁的需求。今年我国粗钢和钢材的出口都在大幅度增加,此外,造船工业出口市场的快速发展,集装箱、工具、机电产品,甚至计算机机箱等都需要消耗钢铁,出口商既可以进口,也可以在国内采购,那里便宜就在那里采购。是因为价格低廉才诱使出口企业大量在国内直接采购。

  高耗能企业的迅速增长和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与中国高耗能企业的生产价格突然降低有关,正是他们突然获得的动力才加速了这一势态。这几年,煤炭和铁矿石都随着国际市场在上涨,电价也有所上涨,成本处于增加的态势,但是高耗能企业的无序发展的势头确越来越强劲。不可否认,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环境污染熟视无睹,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动力。一些高耗能企业的老板道破了“天机”,高耗能项目工程投资的降低是最大的动力,造成他们降低造价的最大贡献者竟然是取消电力增容费的政策。过去一些地方对于高耗能企业的电力增容费高达每千瓦2500~5000元不等,建设一个耗电2万千瓦的小型铁合金厂,单单电力增容费就高达5000万~1亿元,让很多投资人望而生畏,取消电力增容费等于将高能企业的“门槛”给锯掉了,一下子在投资者中间又一次形成了“马太效应”。大家扎堆儿投资,因为他们一两年就可以回收非常有限的设备投资,钱赚的太容易了。

  GDP与发电量增加比率的关系

  由上表可见,尽管“三年不建火电”对于今天的缺电可能有一些影响,但不能构成主要原因。电力部门“鼓励用电”的错误政策虽然对电力市场形成了刺激,仅在1999年起到了一些带动作用,但也没有达到足以造成全面缺电的作用强度。经济的高速发展更不能构成问题的关键,因为在90年代中期,GDP增速高于目前的指标,拉闸限电也没有目前严重,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也没有超过1。上述原因都不能构成今天缺电的直接病因,电不是被经济发展消耗掉的,而是被高耗能项目和电力空调的“癌变”吸食掉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耗能项目和电力空调泛滥的哪?根据对比分析,可以肯定地说,取消电力增容费--即:供(配)电工程贴费,是导致目前全国性电力紧张的主要成因。

  我们查阅了有关文件,发现2002年1月28日现已被改组和撤销的国家原电力主管机构曾经向国家电力公司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物价局、经贸委发布了一个×××[2002]98号《关于停止收取供(配)电工程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全文仅仅279个字,文件也仅仅规定了两条:“一、对一般供电要求的电力用户申请新装及增加用电容量,停止收取供(配)电工程贴费。二、以上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2002年1月1日前用户已按原规定交付供(配)电工程贴费的,供电单位不再退还;用户已经交纳部分供(配)电贴费但未结清的,剩余部分可不再向供电单位交纳。”从时间上看,以及地方执行的情况分析,这一决策很可能是造成电力需求失控的主要成因。

  更多的棘手问题

  取消电力增容费--供(配)电工程贴费,不仅造成了高耗能企业和电力空调的无序膨胀,导致全国性的电力供应紧张,并延伸到煤炭和运力的供应紧张,以及水资源和环境排放等层面的问题。

  取消增容费直接导致了电网建设的资金不足,致使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基本处于无利可图的境地,多个省电网公司甚至出现了亏损。电网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输配网络建设上,即便建设了大量的发电厂,最终电力也无法送入到终端市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不得不在今年已经为煤价攀升而上调了一次电价之后再一次为电网建设上调电价。

  电价的连连上调和其他关联产品的价格上涨已经诱发了全国性通货膨胀指数的上升,使许多人民社会必需品的价格增加,引起了一些民众的不瞒,特别是下岗和退休职工的情绪激化,造成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同时由于这些高耗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不适宜地增强,不仅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也加速了中国的基础资源的消耗,同时引发了国际上的恐慌,以及增加了“中国威胁论”的市场,使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民众增加了对中国误解。这些低端、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反而阻碍了中国产品的总体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得不偿失。

  长期以来,中国的电网建设主要依靠用电单位通过交纳电力增容费--供(配)电工程贴费来筹集建设资金,用户必须为他们使用的每一个千瓦的电力容量支付少则2000-3000元/kW,多则超过5000元/kW,而且这些投资都被无偿划拨给了供电局或供电公司,形成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用户所得到的唯一报酬是较低的输配电成本。然而,在电力增容费取消之后的今天,电力企业为了筹集建设资金不得不进行全网电费加价,那些先前已经交纳电力增容费的企业等于不仅白白交纳了一大笔冤枉钱,还要为今天高耗能企业泛滥和电力空调的失控局面来买单,这样做完全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的基本原则,更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

  目前,在全国推广“需求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节省出来的电力容量无法“变现”,直接影响到用户参与这一工作的积极性,如果有电力增容费,用户就可以将节省出来的电力容量拿出去买卖,通过这一机制用户可以采用各种更先进的节能和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大大增加这一节能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

  近日,温家宝总理对于科学家专家们提出的“在中国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技术”的有关建议先后两次批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也对发展分布式能源表示了明确的支持态度,但是发展分布式能源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建设费用比较高,在美国和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政府对于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占用土地、水等公共资源少的分布式能源项目,特别是其中的可再生资源项目实施直接补贴政策,中国还不富余,目前还难以提供资金进行直接补贴,如果存在电力增容费,项目发展商就可以从节约该项费用中获得实惠,从而也达到促进该项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中国的电空调制造企业已经为市场而疯狂,2003年中国的电空调产能就已经达到6000万套,按照平均每套700瓦负荷计算,需要4200万千瓦的电力装机负荷才能维持。在今年产销再创造新高之后,各个厂家都有一次大幅度调整了产量,尽管出口市场旺盛,但是至少有2 / 3产能将面向国内市场,在全国50多个品牌中,仅前四家上调的产能就接近65%。我们需要建设多少电厂才能应对这样疯狂的市场和这样疯狂的生产?

  中国空调前四强的产能上调计划(来自《南方周末》)

  厂家

  格力

  美的

  海尔

  科龙

  2004

  700

  620

  460

  410

  2005

  1000

  900

  1000

  700

  现实情况看,恢复电力增容费是遏制高耗能企业和电力空调恶性无序发展,增加供电企业建设资金,推进其他代替能源技术发展,使各种能源实现公平竞争,减少对电力的依赖,公平市场,优化能源使用结构都是非常有利的,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1772.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