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东莞市近十年建筑能耗公示的数据及有关政策,分别对政府办公建筑和医疗卫生建筑,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其下降趋势。同时对建筑能耗监测特点及应用进行阐述,分析出积极应用建筑监测系统,优化建筑能耗管理水平,可节约8%建筑能耗,大大减少建筑的碳排放,为节能减排作出较大贡献。
关键词:能耗公示;节能潜力;节能改造;碳排放
据统计,建筑能耗已成为社会三大能耗之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发展速度迅猛,据统计,自1985年至2019年,全国竣工面积从1.7亿㎡增至40.2亿㎡,增长了23倍;施工面积也从3.5亿㎡增至144.1亿㎡,增长了41倍[1];同时,由于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要求不断增强,建筑能耗量将进一步增加。由于建筑功能类型较多,有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商场建筑等,不同建筑类型,建筑用能数量和习惯区别较大;不同建筑类型的能耗差别也较大,例如政府办公建筑工作日能耗用量较大,休假日商场建筑能耗用量较大,医疗建筑则全年全天候用能满负荷运行等,导致既有建筑运行情况难以全面准确掌握,一定程度加大了节能改造的难度。另外,“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碳目标,建筑能耗的下降尤为重要,可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贡献。而对于建筑能耗类型中,建筑用电在整个建筑能耗类型比重较大,对于碳排放的减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2]。但是,由于既有建筑能耗改造往往需要投入高成本,导致建筑业主缺乏改造的意愿,既有建筑节能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推动。据资料统计,通过合理能效管理,可实现总能耗8%节能[3];同时,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等,优化了建筑运行条件,提升了建筑运行管理水平,一定程度降低建筑运营过程中的能耗。本文结合近十年的东莞能耗公示数据,分析建筑能耗的应用情况,对建筑能耗节约进行分析。
1东莞市建筑能耗概况
自2010年起,东莞每年对全市范围内公共建筑,开展能耗公示工作,查询了东莞市近十年建筑能耗公示数据(2010年~2019年),并对政府办公建筑、医疗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建筑类型单位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其数据情况分析见下表所示。如表所示,其中政府办公建筑单位建筑能耗从2010年65.82kW·h/㎡,至2019年42.50kW·h/㎡,下降35.4%;医疗建筑平均单位建筑能耗也从2010年90.20kW·h/㎡,至2019年的58.44kW·h/㎡,平均下降了35.2%。公共建筑基本维持在平均水平,行业平均能耗普遍也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能耗公示数据,每年均有政府办公建筑和医疗建筑,因此针对这两类建筑进行分析,通过上图可以分析,政府办公建筑、医疗建筑平均年下降速率分别为3.54%和3.52%。由于全市建筑能耗的管理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同时收集2010~2019年东莞市建筑能耗管理措施,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新建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同时,自2011年开始,东莞市建设了全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加强对全市建筑能耗管理工作,明确了至2016年完成不少于100栋建筑能耗监测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建筑能耗监测项目143个,有效提升建筑能耗管理水平。特别对于既有建筑耗能量大、耗能时间长的建筑项目,较大提升建筑能耗的用能效率,降低建筑能耗的用能总量,减少碳排放的总量。参照相关换算公式,节约1度电,可减少0.997二氧化碳进行测算,政府办公建筑和医疗建筑近十年可分别减少23.25kg和31.66kg二氧化碳。
2建筑能耗监测的特点及应用
通过对东莞近十年政策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能够为建筑能耗管理,提供精准的耗能分析,同时通过数据比对和优化,实现用能更为精准,通过低成本投入,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用能水平,同时降低碳排放,现归纳总结能耗监测特点。
2.1精准计量,掌握用能动态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根据国家分项计量导则要求,将建筑总用能分成四项,分别为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通过对各分项用电的实时监控,能够准确把握用能情况,掌握分项用能的实际情况,避免了以往“一表式”的建筑用能统计方式[4]。
2.2实时监测,发现能耗管理漏洞
系统可采用分钟级、甚至秒级对监测支路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具备数据分析功能。通过优化系统监测与提示功能,能够及时提醒建筑业主用能的异常情况,精准发现用能异常情况。另外,系统可通过手机端的应用开发,及APP、信息、邮件、短信等方式推送至管理人员,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建筑用能异常的地方,加强现场用能的管理,提高建筑用能的合理性,同时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3用能对比,挖掘节能潜力
可以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通过不同时段、不同支路的综合用能分析,发现设备匹配的不合理性,通过互联网与楼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节能监管+优化控制”[5],不仅能够为能耗管理人员提供用能分析的工具,同时实施在线节能监管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监测系统的作用。
2.4信息提效,充分运用大数据
结合上述能耗监测的特点,充分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手段,加强建筑能耗监测的应用,精准把握建筑能耗数据,通过交互能够帮助节能改造人员,挖掘更多有效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另外,通过建筑用能大数据的融合,将建筑能耗的基本信息,如建筑年代、建筑面积、建筑材料、层数、窗墙比、建筑朝向、活动人数、床位、用能设备等信息纳入至云端,从大数据层面挖掘出不同类型建筑的用能特点,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从“人为改造”转变为“系统改造”[6],大大提升建筑用能效率。
2.5多模式应用
通过数据的交互应用[7-8],可实现建筑能耗交易模式,如引入碳交易市场机制,构建碳交易与建筑能耗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建立有关能耗监测碳交易平台,促进建筑能耗进一步降低,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碳交易市场体制,通过加快研究碳交易与建筑能耗相结合的市场行为,积极发挥碳交易与建筑能耗结合的市场模式,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建设,有利于提高建筑用能效率。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建筑能耗发展方向,对进一步提升建筑用能效率,降低城市碳排放,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总结
建筑能耗监测能够提升建筑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发现建筑用能的不合理性,提醒建筑业主及时进行节能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同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据测算,仅通过建筑能耗管理,可节约8%建筑能耗。同时可积极发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筑能耗”,大大提高用能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管理,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的特性,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特点,对建设城市的互联共享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实施方式。另外,当建筑能耗引入其他模式进行交互,如碳交易市场模式,借助市场的主导性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能耗的节能潜力,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的产生,为城市实现低碳节能、绿色生态的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作者:陈宇震
相关期刊推荐:《安徽建筑》(双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设有:建筑规划理论、建筑与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结构研究与应用、桩基研究与应用 、建筑电气、给排水与暖通技术 、铁路、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 、工程检测、测量与试验技术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2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