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今天的中国,亟需这方面的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的果实;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的果实;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果实。所以,培养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养,非常重要,不可忽略。
一、礼仪先行在育人
翻越应试教育的栅栏,关注中学生的言行举止,使文明礼仪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是当今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下,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空洞的说教和片面的评价机制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在无形中扭曲着学生的人格,文明礼仪教育被认为可有可无,学生学习似乎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当前的单一评价机制就是看升学率,在升学方面没有好成绩,学校就不被社会认可,教师绩效考核也就大打折扣。很多学校顾此失彼,口头说的是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实际上变成了一句空话!
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选,从操作情况来看弊大于利,过早地给孩子贴上好坏标签,对他们不见得有正面的意义;而且评选设置比例,对孩子们不见得公平,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现在许多学校的“三好学生”评选已经成为一种利益交换的工具,而且教育工作者也往往放大“某一好”忽视了真正的“好”,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优劣,文明礼仪公德素质考核被人为略去,这就导致“三好学生”评选走向歧途,失去了正向激励鼓励的作用。
其次,有些父母忽视孩子的礼仪教育,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不可避免地遇到独立性和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引导孩子全面认识自我,积极与他人交往,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那么,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行为举止就会“离经叛道”,遗患无穷。
二、公德考量重过程
公德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礼仪教化是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学习生成良好修养的过程,因此,公德考量重过程。
伴随学生青春期的自我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的不断增强,礼仪生成教育需要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引领和督导,那就是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有机配合;而完成对学生的公德考量,也就必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礼仪教育,其实质就是遵守一种起码的道德规范的教育,是合格公民的教育,它的过程是由外在要求逐步变成人们内在的需要,成为人们心中自觉的准则,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必经之路。
他律以礼仪规范行为,学校定规矩,教师作评价,家长来督查,学生自纠自律。每学期每个学生都有100分,可以对照礼仪规范用来纠错,家长、班主任(老师之间及时交流)都有一个小账本,违反一项扣一分,学期末量化考核汇总,失分越少,说明学生行为越规范,越符合公德的基本要求。这种多方协调、全面评估、留有余地、自我纠错的评估机制,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学生从被动地、被迫地遵守礼仪规范开始,逐步发展为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对立中走向统一,在量变中实现质的飞跃,表明学生由稚嫩一步步不断走向成熟。
当然,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特殊保护和积极引导,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才能够使学生按照道德和法治的规则做事做人。具体来讲:家长除了监督孩子对礼仪规范的遵守和落实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积极、和谐、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为孩子树立榜样,感染子女,言传身教,从而形成适当的教育期望。作为家长,不但要经常与老师交流,更应注重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支持和必要的物质奖励,使他们在父母的引导下全面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达到礼仪教化的根本目的。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公德礼仪教育,全社会也都有责任有义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至关重要,依靠社会舆论打击不规范不道德的社会行为,揭露各种丑恶行径,净化社会风气;坚持正面引领。以各种新闻媒介为窗口,使礼仪公德意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就会大大提升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他们以礼仪规范自我的信心和决心,形成美好的社会公德。文明礼仪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当然也离不开科学的评估机制。
阅读期刊:《当代人》
《当代人》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她刊发了许多闻名于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如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节选)、《播火记》(节选)、田间的长诗《赶车传》(节选)、刘流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节选)、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张庆田的《"老坚决"外传》等,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繁荣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人》用审美的眼光和文学的笔触反映当代社会现实、关注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