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影响

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影响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文史艺术 点击:次 时间:2017-06-29 17:01

  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本篇媒体论文认为既然新媒体是互联网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又如此巨大,相关部门务必加强正向引导,发挥其宣传优势和自身特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新媒体研究》是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期刊荣誉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新媒体研究》的办刊宗旨:重点刊载新媒体传媒技术、传媒特点、传播形式、传播规律、传播渠道以及新媒体发展趋势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交流学术经验,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新媒体研究》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新媒体研究

  摘要:我国正处于“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如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等严峻挑战。新媒体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新生事物,对社会以及社会价值观既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如何主动应对新媒体的到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加强正向引导,克服其负效应,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价值观;引导

  新媒体是指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而言,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以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作为运作平台,使用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的总称[1]。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仿佛硬币一样具有两面性,既有对社会价值观积极的一面,又存在诸多不利于正确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因此,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了新媒体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使其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助手等一系列重要讲话。

  一、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正确社会价值观形成的有利因素

  1.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功能都是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微信、微博、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出现使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广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每逢国家大事,新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势必要及早准备、精心策划、全力报道,特别是互联网,更应当充分发挥其速度快、时效性强等特点,为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搭建良好的平台,为人们运用新媒体提供良好服务,同时也为广大百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2.新媒体对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新媒体在各种信息中通过肯定社会某些行为的价值意义而促使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这些行为及其主体进行仿效,并进一步植入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之中[2]。比如,国家号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引导高学历人员去西部地区的基层工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大学生参军服役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等。这些计划和政策对于价值观刚刚形成的广大青少年群体都产生良好的积极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也突出它的重要指导作用。

  3.新媒体对人们修正社会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凭借现有的知识,往往无法判断各种消息来源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甚至通过各种平台搜集上来的信息有时候会自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新媒体特别是官方主流的新媒体不断加以引导和修正,使人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社会价值观,逐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新媒体宣传环境,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提升社会各阶层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逐步树立为国争光、努力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媒体对正确社会价值观形成的不利因素

  1.“信息雾霾”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冲击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在其海量的信息采集和快速传播过程中,对信息来源的把关和审核出现明显的弱化和缺失,导致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降低,甚至一些明显有违社会伦理和道德的信息大行其道;低俗的娱乐信息和快餐信息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功利性、价值目标出现短期性的特点;大量无法考证信息来源的虚假信息像雾霾一样严重侵扰着人们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雾霾”像病毒一样使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只需一夜之间;只要敢“晒”,只要能“秀”,只要不走寻常路线,网络就可以成为个人成名的捷径、成功的平台,甚至有人开始嘲讽那些靠寒窗苦读、脚踏实地取得成功的人士。这些通过网络快速成名的人,无论是他们自己身上的,还是被他人根据他的特质而赋予的,但凡他们所倡导或代表的价值观都带有极强的心理暗示作用,他们的生活方式、成才途径都会对那些关注过他们的人们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而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便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

  2.利益驱动容易造成新媒体的错误引导社会上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带有一定的趋利性,新媒体的发展也不例外,其商业利益是第一位的,新媒体所进行的传播是其获得商业利益的手段,受众被看成消费者而不是公众。新媒体引以为豪的一大外在特色就是那些无处不在的让人无法回避的广告。无论是在网络终端还是移动终端,在一定程度上都构成强制消费。以车载移动电视为例,有些城市公共汽车上不断滚动播出的人工流产广告,其逼真的画面和赤裸裸的文字宣传对广大乘车者来说是一种视觉污染、噪音污染,更是精神污染。而在乘车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青少年群体,这些广告宣传同居、流产等是很正常的事情,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分化,使他们对婚姻、对家庭、对性产生不负责任的错误理解。这都是新媒体在利益驱使下,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引导。

  3.警惕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不良社会倾向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对传统媒体颠覆性的冲击,其在宣传领域的地位与日俱增,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倾向,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信息传播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现在的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把任何问题都上升到政治层面和道德层面来讨论。凡是把问题集中到道德层面讨论就必然会产生分歧,引发讨论从而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其次,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当前,很多新媒体推崇娱乐至上,认为新闻的根本属性是娱乐大众,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的。当事情发生以后,有些人总想借题发挥讽刺娱乐一把,而并不尊重客观事实,往往是信息散播出去以后与事实严重不符,对事件本身和当事人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人对政治和社会的冷漠以及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最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暴力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每当社会上有暴力事件,特别是针对政府机关的暴力事件发生的时候,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支持这些暴力犯罪的信息,并四处传播。这种赤裸裸地鼓励实际行动暴力、并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信息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封杀,不论何种形式也不论在哪个媒体平台,暴力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加强新媒体正向引导的建议

  (一)新媒体应规范自身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因为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深受广大公众特别是弱小群体的喜爱。这类过去在传统媒体上很难发出声音的社会群体也有了发声平台。当进行大众传播的媒体被认为是有义务注重社会效益、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时候,同样的公共责任也适用于新媒体及使用新媒体的公众身上。新媒体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公共价值,在公共信息沟通、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要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在公共传播的过程中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适合新媒体自身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使这一新生事物在法律框架内健康茁壮的成长。新媒体要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和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谴责不道德行为的力度,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欢乐和谐的社会环境。要管理好新媒体,使其发挥最大的宣传引导优势,说到底还是要管好从事新媒体行业的人,因为不论是新媒体还是各种网络平台,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来操控和使用的,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广大媒体人应当严格自律,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守媒体宣传的主阵地,弘扬社会正气,释放社会正能量,不要为了娱乐大众、吸引眼球而盲目地做“标题党”,不负责任地胡乱报道,毫无根据地胡写乱编。务必保证第一手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多做对社会价值观有益的正面报道。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让社会正能量持续、顺畅传播

  效果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试金石,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力求通过追求持续的正气、持续向上的力量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然而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尽管赞赏正能量,也愿意践行正能量,但持续时间有限,往往是阶段性行为,过了这一阶段就慢慢忽视了。例如:很多地方会举办“雷锋月”“感恩节”等活动,在这些活动期间人们学习雷锋做好事;感谢父母感念他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传递正能量的行为颇多,一时间产生的社会效果十分显著。但是过了这个时间段,随着正能量行为的减少,正能量传播的效果就弱化了,不具有吸引力与持久性。因此,新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人们对社会正能量事件的关注度和持续性,并利用新媒体准确及时的特点,发现、放大生活中的正能量。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要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终极目标。它的传播,通过直接作用于“人”这一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使人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使先进科学技术被人掌握并加以运用,从而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社会正能量传播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善于发现正能量,敏锐地捕捉社会生活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将社会正能量传播释放出去,这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诉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方向。所有这些,都要求正能量传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内容。在发现正能量之后更要强化正能量,这里主要包括对正能量传播主体的强化。正能量传播者是正能量传播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首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正能量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发展,也决定着正能量传播的质量与方向,更决定着传播的效果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所以,必须注重正能量传播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传播素养。另外,正能量在社会公众认可和接受后,由于受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正能量的因势效应会降低,受众对正面信息的接受、认可会随着时间而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应着手于深度的挖掘与推广,聚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利用契合事件特点的有利时机进行典型推广,使其影响力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新媒体条件下正能量的导向作用是一项长期任务,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强调的:“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新媒体条件下正能量导向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新媒体对社会正能量的有效传播更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大力提高新媒体受众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多元与传播素养不高并存是当今我国社会的一大特点。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要有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其中,信息的发出者就是传播的主体。传播主体受文化程度、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素养各不相同、参差不齐。素养高的传播主体有利于正确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反之,则不利于正确社会价值观的传播。从某种程度来说,传播主体多元与主体传播素养不高并存的局面,会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另外,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包含很多环节和过程,如包含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等在内的综合系统,缺少任一要素,或者任一要素在传播过程中有偏差,都有可能导致传播过程的不顺畅和传播偏差,从而影响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价值观的传播不但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即时性更快,交互性更强,信息量更大。

  如果受众人群的媒介素养高,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会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发布、转发出去,使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得以最大限度地传播和推广,并得到社会认同。与此同时,高素养的传播媒介会在接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区分判断哪些信息是虚假不实的错误信息,使有危害性的不良信息到此终止,避免误传和以讹传讹。因此,不断大力提高新媒体受众人群的自身修养,是树立和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四)领导干部要重视运用和善于引导新媒体

  新媒体是社会进步和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与新媒体相关职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是洪水猛兽,从某种意义上是拓宽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我们没有必要提起新媒体就谈虎色变,要看到在新媒体的各种网络平台上主流信息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宣传优势,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通过各种平台发布出去,让社会看到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要通过新媒体激发社会各阶层的爱国主义热情,尤其是当我们国家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新媒体号召社会各阶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声音一定要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让社会感受到国家在重大灾害面前的决心和勇气,让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共同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管新媒体的领导干部要允许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声音,但前提一定是不能反党反社会主义,一定是就事论事,决不能用“一捂二盖三拒绝”的方式方法对待新媒体。要学会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引导,紧紧抓住媒体宣传平台,把社会正能量弘扬出去,鼓励和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信息时代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不可逆转,并且已经逐渐渗入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只有正视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影响,并结合其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利用好这一平台。作为驾驭网络主体的人要把人文精神赋予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网络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如果驾驭网络的人都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最终人将会被网络征服,被网络异化,并最终沦为网络的附庸和奴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宣传平台,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我所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氛围,帮助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3439.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