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背景与现状研究,这篇艺术设计论文认为是为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更好地解决现有困难与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有较大的产业体量与行业发展水平,在相关中职与高职的人才需求上具有层次性,但与之对应的中职与高职教育制度对口不足,《创意与设计》(双月刊)创刊于2008年,是由是由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承办的一份以产品创意设计研究为主体、兼及各设计专业方向的全国性学术刊物。
摘要:在步入21世纪前,我国在室内设计领域对国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向往和崇拜,从而在设计中呈现出明显的外来风格。但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人民民族意识的逐渐苏醒,人们渐渐从“临摹”和“复制”中抬起头来。基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日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如何将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笔者从艺术设计视角展开研究,针对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促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艺术设计;中式设计;室内设计;新风格
中式古典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可划分为皇家建筑和民居建筑两类,后者又根据地域、民族、气候、宗教等因素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从建筑个体角度划分,包括了内外之间的差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设计关联。中式建筑外观上讲究错落有致、层次感强、重视组合,以中轴线为基础搭建主要建筑、次要建筑、搭配建筑等,尤其在皇家建筑群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紫禁城)。这种独特的建筑空间构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伦理关系的一种彰显,室内设计风格虽然受到功能用途的影响,但整体上和建筑外观保持一致性。它侧重于文化内涵和端庄气质的表达,在典型的中式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是家具、字画、门窗、博古架等搭配装饰,利用这些元素实现同一个空间的不完全分割,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层次感的需求。总体上,中式室内设计属于中式建筑范畴,在风格上呈现出庄重、优雅、古朴、归真等品质。它的空间结构、颜色、格局、配饰别具特色,极具东方文化艺术的典型韵味。
1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现状与特征
1.1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有“回暖”趋势,但所占市场比例并不大。究其原因,与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设计思潮的涌入有极大关系,加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设计领域的人才培养、原料供应、施工模式等均大量借鉴西方设计产业链模式,对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传承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事实上,这一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出现,其突出表现是传统建筑领域的手艺传承出现中断,在工业化文明不断推动的前提下,城市建筑所呈现的规模化效应、标准化效应越发明显,加上20世纪60~80年代国内盲目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使建筑领域的文化传承遭到了很大破坏。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历史阶段,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释放,这为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提供了条件。但始料不及的是,西方多元化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快速传入,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走向,进而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居设计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千城一面”的不良影响进而演变为“千屋一面”,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自我崛起的瓶颈,更多的是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冲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等,并将其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文化”是精神形态的综合载体,它需要物质实体作为载体来传承,反过来说,文化也作用于物质实体相对稳定的形态延续。比如,北方传统四合院中的正房、厢房、侧室的安排,以及屋内的布局、陈设等,在漫长的社会演变中始终保持着一致性;再如,中国室内设计中对木材质的偏爱十分明显;色彩方面,红、黄、紫、金等应用较多。应该说,中式古典建筑及室内设计风格是一种彰显中国人内在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载体,“意境”的追求往往大于“场景”,而这种相对“形而上学”的表达意图与现代化生活(尤其是城市化生活)存在一定冲突,现代室内设计越来越强调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这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有关。
1.2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特征分析
本文所讨论的“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是在对传统文化内涵认知及传承基础上的现代表达,其特征主要有三点。第一,“天人合一”的设计风格。中式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普世价值观,它强调人与自然、宇宙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性,而“天”指的是人以外的物质,浓缩到“室内空间”中,则是对整体和局部和谐统一的要求,角落、居室、内部空间以及室外环境,维持从小到大的递进中的平衡,既多姿多彩又追求整体美,典型的如苏州园林建筑。第二,“返璞归真”的设计风格。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中认为“物极必反”,因此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观点,在推崇自然的基础上做到返璞归真,不过多地追求人为修饰,以引导思维进入“缥缈”的意境。反映到现代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层面,即秉承“删繁去奢”的原则,着力表现简约之美。第三,“严整有序”的设计风格。“长幼有序、中正无邪”是中国传统礼教中的重要原则,其思想观点也影响着室内设计思维,在传统古典建筑室内设计中,空间统筹、格局分布、色彩运用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作为森严等级的秩序维护依据。尤其在室内陈设方面,桌、椅、几、橱、柜、架等,在设计位置上既要有条不紊,又要表现尊卑有序。
2艺术设计视角下的中式室内设计审美取向
从当前产业化角度分析,“设计”既是一种艺术类型也是一种艺术展现手法,社会化大生产体系已经将“设计”的含义和范畴扩展到各个领域、各种对象。基于此,设计所涉及的审美条件也越来越丰富。在不同条件下,大众生活中相互之间的“审美影响”,需要基于一个主体要素展开设计审美取向的重构,将其落实在“室内设计”层面更为合理;究其原因,20世纪以来,人们对建筑室内空间的利用率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生活、生产活动从户外转移到了室内(如无土栽培),我们将其局限于日常家居需求的室内设计层面,其审美取向应该满足实用与意境的双重标准。现实中,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市场化进程中带来的设计产业构建模式,客观上撕裂了传统文化与中式室内设计的关系,将其转化为一种典型的消费审美、时尚审美,如一些家具供应商提供的“室内设计方案”,具有强烈的精英文化内涵和实用主义思想。
换言之,室内设计的审美沦为“空间审美”,即以有限的空间为基础、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为目的,这种形态下自然不可能融入过多的中式设计理念。受限于现代城市化发展,完全复制或沿用传统中式室内设计思想是不现实的,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走势应具有符合潮流的一面,即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事实上,“中国式生活”受传统思想的熏陶,其日常中仍然保留着大量的传统痕迹,如生活习惯对家具功能的决定性,不会像西方家庭一样在室内布置长条桌,而是更愿意选择圆桌、方桌。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提下,中式设计以某一方面的设计符号加以体现,同样能够满足对空间意境的追求。举例说明,现代艺术设计视角下的“潮流性”室内设计追求简约、实用,这本身与中式古典室内设计中的“素美”“归真”“淳朴”等理念存在契合点,将中国风的设计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减少现代家具设计带来的生硬、冷酷感,规避“千篇一律”的家具陈设风格。此外,以“混搭”理念进行巧妙的设计,也能够实现中式室内设计审美取向的要求,如博古架所具有的“隔而不断”的层次美,与电脑桌、书架等相得益彰、虚实结合。
3基于文化蕴意的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新研究
3.1空间设计风格
容纳性是空间的基本属性,传统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中所强调的“对称”在现代建筑形态中不能充分满足,特别是在高层单元式建筑中,狭促的空间无法满足左右、看,并非绝对不足,而是相对缺乏。以江苏省为例,目前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有民办本科类偏重化妆类的南广学院,专业为戏剧影视舞台美术造型专业,学制四年。高职类院校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服装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均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制三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效应。而其余省市,除了个别特殊地区,基本能够保证在一省(直辖市)中具备人物形象设计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尤其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北上广、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分布较为密集。从高职教育角度来看,影响人物形象设计中高职衔接的原因有三。一是地域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两头冷”的局面。“两头冷”指的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物形象设计教育发展均受到限制,如江苏省、浙江省这一类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地区经济水平较高,造成人们对服务型行业的认同度较低,影响了报考的绝对人数,造成人物形象设计相关的教育产业规模较小。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人物形象设计等行业的观念尚未确立,同样影响了报考的人数。二是教育部的高职与本科的目录中,都没有把人物形象设计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或专业独立出来,名不正则言不顺,也造成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不延续和不稳定。三是由于人物形象设计行业中的企业规模、用人需求等先天条件限制了该领域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导致人物形象设计教育发展薄弱、总盘子较小。从中等职业教育角度来看,人物形象设计类专业的发展较为迅猛,但不够均衡。相较高等教育的点状分布,中等职业教育覆盖面较广、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鼓励、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人物形象设计的相关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迅猛的态势,在专业开设与覆盖、教师水平提升、省市级技能大赛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部分省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相关的职业教育集团,省内行业与院校的代表共同为“产学结合、深度合作”作出表率,这一平台在全国和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为推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物形象设计类中等职业教育也暴露出较明显的问题:一是专业教师匮乏问题,大部分专任教师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更新、提高,专业教师缺乏对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与定位等核心问题的研判意识,影响了专业的发展步伐;二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名称归类为休闲保健服务类,定位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美体专业缺乏上升空间,限制了有学习需求的学生求学的诉求;三是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足,学生的职业技能不足,大多数校企合作仅限于授课、大赛技术辅导等,缺乏可持续性的稳定合作。在此,尤须注重专业的内涵建设,尤其是在课程体系与人才定位上,要凸显延续性,否则名至实不归,衔接也就无从谈起。
4结语
有中职与高职师生、院校较强的衔接需求,尤其中职院校师生有学历提升诉求,但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与课程研究准备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造成本专业领域的中高职院校数量得到提升,但发展水平不均衡,与之对应的师资与教学资源匹配性不足。这些都是制约人物形象设计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主要障碍,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