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绣娘,并非设计师,既涉足管理,也关注经营……事务繁琐,且需巨细无遗,有时候蜀都绣娘刺绣专业合作社社长、郫都区蜀绣产业商会会长尹文慧都觉得自己的身份着实不太好定位,不过她的目标与路径俱都清晰: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为“蜀中瑰宝”之蜀绣的传承与发展奉献心力。
自与蜀绣结缘以来,除了对这项传统手工艺的“承”,尹文慧还冀望对其的“传”之使命能做得更好一些。而“蜀绣的艺术价值与产业价值能否实现双赢?”“能否让蜀绣由非遗文化走入大众消费?”这些拓展命题的设问与作答,亦在她心中转圜许久。
精工巧做,器用为美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一道,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有着“蜀中之宝”美誉,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刺绣历史悠长,是蜀绣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昔日成都蜀绣厂生产基地,有着“家家有女工”的蜀绣传统。2009 年,安靖开始打造“蜀绣之乡”,对各类人才求贤若渴;2010 年,于西南交大毕业的尹文慧因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及学习国画的专业背景,欣然投身于安靖蜀绣产业。从最初的设计工作到后来管理绣娘合作社,8 年多来,她勤恳敬业,全身心投入到蜀绣产业中。
“我手上的活路不怎么行,手爱出汗,好在艺术是相通的。”尹文慧偶尔会自嘲,却从未停下对蜀绣发展各个层面的思考。“如何让传统的蜀绣工艺在保有自身独特性的同时,还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这是她一直在琢磨的问题。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的蜀绣有着百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好的蜀绣每一幅都有生气,讲究一气呵成、气韵连贯,成品蜀绣中既可有巨幅条屏,也不乏袖珍小件,既能有高精欣赏名品供爱家收藏,也能转化为普通日用消费品供应大众。
在尹文慧看来,蜀绣技艺的发掘与推广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被探索,比如其生活功能就不能被轻易放弃或更改,否则就成了博物馆里灵性不再的摆件。“蜀绣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纯手工制作、从无偷工减料,契合现代消费者对好产品的认知,但难点在于,很多人并不完全理解蜀绣的价值,甚至看低蜀绣产品,出现了价格与价值脱钩的现象。”于此,尹文慧认为蜀绣之类传统手工产品应在现代设计的辅助下在消费市场主动拥抱新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关注市场的反馈,市场需要什么那么我们就琢磨如何应对与结合,跟着市场走,不能只做高端产品,要找到各个层面的契合点,蜀绣是可以嫁接到任何形态上的,题材也相对宽泛,从以往的花鸟、地方特色图案为主到现在不局限于传统元素,就是对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回应。”这样的明朗态度也让很多年轻设计师纷纷慕名而来,将蜀绣的技法与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设计思路当中,以从传统文化里找寻中国风与时尚潮流的又一处交汇点。
觅一路人,办一件事当产品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链接被重新高效构建,手工艺创作的经济价值得以被重新认知。目前,安靖正朝着成都市蜀绣产业发展核心区不断发力,产业发展渐有成效,尹文慧的关注点则转至蜀绣人才的培养,在她看来,这是让蜀绣充满生命力地传承下去的关键之一。“蜀绣艺术博大精深,但和其他传统技艺一样,创造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作品的匠人们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即便是在现代,他们的收入也较为微薄,与他们对工艺美术领域的奉献并不匹配。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个国家的手工艺从业者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窘境。市场起伏不定,头发日渐斑白的手工匠人们后继乏人,部分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中不可避免地经历断层。”
南朝时梁张率在《绣赋》中云: “寻造物之巧妙,固饰化于百工…… 顾影自媚,窥镜自怜,极车马之光饰,尽衣裳之妊妍……言绣之技,绣之情,绣之美,非女儿之作不能形容如此。” 这样的文字大可形容蜀绣从业者的风姿。如今,在蜀都绣娘刺绣专业合作社,绣娘的数量并不算少,然而绣娘们多在 40、50 岁之间,技艺水平卓越,但新鲜血液的加入情况就不那么乐观。“这个领域是需要年轻人的思维与活力带入的,也并不是没有年轻人来,我们蜀绣学院一直在进行无偿培训,一些职业学院也开设了蜀绣相关课程,这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年轻群体。问题是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后往往就转到其他领域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确实是很好的传播者,让蜀绣更广为人知,让蜀绣元素在各个领域发挥光彩,但他们并非适宜的传承者,后者需要更系统的学习与积淀。” 因为学院有老师常驻北京授课,尹文慧觉得成都对传统文化的承袭与发展还可以再发发力,“北京小学以正式课时开设蜀绣课程,非遗文化走进课堂,效果非常好。成都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却只放在了兴趣课上,影响力与推广力都相对薄弱了一些。”
创新与传统的结合是蜀绣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必然,尹文慧坚信手工艺人和设计师两者相通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成就传统技艺的产品力。因为,“相对年轻的设计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想法和创造力,而手工艺人一直在生产的最前线承担着制作的责任,有着最丰富的经验。若是绣娘只管绣,与设计的人思维脱离,虽然可以靠常年积累的美的意识让成品仍然具备一定艺术价值,但与市场的需求难免偏差太远。现在的年轻设计师很多都善于用现代技术延续传统手工艺方式重新架构、解读人与器物间的朴素关系,但也不能太过跨界与新潮,保留一些传统根底很有必要,以创新之名丢了 ‘匠心’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伤害。” 此外,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是蜀绣发展的机会,市场的需要将让这古老的技艺重燃活力。
蜀绣“匠心”不失,革新有度相关期刊推荐:《纺织服装教育》(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东华大学、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是我国目前纺织教育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有国际、国内刊号的学术期刊。期刊创建于1986年,为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刊。本刊主要是反映各类各层次的纺织服装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融宏观探讨和实践交流于一体,紧密配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纺织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形势,竭诚为广大纺织服装教育工作者和科技人员以及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