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存在主义哲学是对人存在的研究,是关乎人存在的讨论,存在主义美学讨论的是人的精神存在、心理意识(荒谬、苦闷、失望、消极悲观、人生的苦痛等问题)作为艺术探求的主要基准,来展开的一系列美学问题的研究。本文把美术史上典型代表存在主义美学思想图解特质的艺术家蒙克的绘画与存在主义美学联系起来,从创作的思想根源上探讨其作品中的存在主义美学意识,探讨其作品与存在主义美学的精神共通性。蒙克的绘画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的作品是对人存在的探讨和人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写照。本文主要从他的个人生活体验和历史背景出发探讨其和存在主义美学的根源联系。
【关键词】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美;蒙克;表现主义
蒙克是表现主义先驱画家,“表现主义”是美术史家的逻辑定义和标贴,如果对蒙克作品的认识仅仅从绘画的本体属性——色彩、构图、形式等角度去切入,而忽视作者的思想渊源和成长背景,显然这只重视了“现象”而未触及本质。
盛行于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它的许多主要思想倾向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经产生。而蒙克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这个时期。所以蒙克的绘画和存在主义哲学共生的历史背景,是追述二者关系的的重要依据。学界比较公认的第一个可以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就是丹麦哲学家凯尔·凯郭尔(1813年—1855年)。从时间上看,在蒙克(1863年—1944年)出生时凯尔·凯郭尔已经去世了。从史料中可以了解到19世纪末期蒙克来到巴黎,在他与表现主义文学先驱斯特林堡等的交往中接触了凯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也许是经受生活的摧残和饱尝命运的艰辛,凯尔·凯郭尔美学思想中把人的精神存在、心理意识当作人唯一真实存在的思想深深触动了蒙克,让蒙克找到了精神的灯塔。凯尔·凯郭尔哲学思想中“恐惧的概念”“恐惧与战栗”“存在”“死亡的恐惧”等哲学思想让蒙克深深迷恋,让早年学习印象派的蒙克从此在创作上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打开蒙克的私人日记就能看到存在主义对蒙克的影响及他对绘画的思考:
“近半年来,我一直在
断断续续地阅读凯尔·凯郭尔的著作。
说是“殊途”,其实是“同归”,
一切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被人经历
——在别样的人生中——我将尝试
在我的人生与凯尔·凯郭尔的人生之间
画一条平行线。
目前在收集整理我的回忆录的过程中
我要谨防让自己的选择
被凯尔·凯郭尔的理论牵着鼻子走。”①
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蒙克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家凯尔·凯郭尔思想的影响,也许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人生遭遇,所以蒙克十分认同凯尔·凯郭尔的思想,由于极度迷信他甚至告诫自己不要被凯尔·凯郭尔的理论牵着鼻子走,这也充分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自觉与警惕,因为艺术表达和理论是有距离的。当然作为艺术家其艺术作品的生成不可能是在某种美学、哲学的直接指导下很有理性逻辑地进行。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绘画前提是必须有思想,只是它们各自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文学用了文字,音乐用了声音,绘画用了色彩,任何艺术理论对于实践的影响都是间接的,也就是说美学理论和哲学理论只是艺术家创作的营养来源之一。这其中还有艺术家的成长环境,个体生命的体验、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只是艺术家作品形成的营养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凯尔·凯郭尔的思想滋养了蒙克的艺术。当然从创作角度讲这是十分关键的,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凯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就没有蒙克的表现主义绘画,也不会有斯特林堡表现主义文学的诞生。
相关知识推荐: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都要版面费吗
从蒙克的笔记中可以看到蒙克接触存在主义哲学可能是通过斯特林堡的介绍和影响。蒙克还为斯特林堡画过肖像。斯特林堡之所以成为一个表现主义作家,他也深受凯尔·凯郭尔的影响,不难想象蒙克与斯特林堡在日常生活中和思想交流上有互相影响的成分,因此影响了表现主义文学先驱斯特林堡的哲学家凯尔·凯郭尔也同样影响到蒙克,使“表现主义绘画”在蒙克身上生根发芽。蒂利希认为:表现主义绘画是存在主义在视觉艺术中的运动或存在主义艺术。这一切都说明了蒙克的绘画和存在主义哲学都把“人的存在”、人生存的终极意义等问题作为思考的共同点。
蒙克除了直接受到凯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在与易卜生、斯特林堡接触的过程中也深受他们著作的启发和启示。作为一个画家,这种思想在他创作的切入和情感表达上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蒙克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艺术和生活的觉悟是最核心的。蒙克在其私人笔记中曾写道:
“我是以印象主义起家的,
但在我浪迹天涯时期真与幻、灵与肉的强烈矛盾冲击之下
印象主义已不能让我酣畅地表达——
我必须寻求表现内心的感受
表现触动我灵魂的东西——……
——那薄薄一层土地,
那强烈跃动的轮廓
都让我发生极大的兴趣——
他俩和莫奈一样都是我的老师:
委拉斯贵兹和库退尔!”②
从他自己的日记和描述中可以清晰地得知蒙克的艺术成长之路,从学习印象派到发现印象派对自然的描摹不能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从而绘画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绘画表达有了新的认识。蒙克早期曾受到莫奈的影响,也受到过委拉斯贵兹和法国画家库退尔影响,蒙克视他们为老师,但他们的绘画理念和手法最终都没有满足蒙克的表达愿望,他最终找到了能表达自己、诠释自己思想的通道——“表现主义”。在蒙克的理念中绘画已不是古典主义或印象主义对现实的再现,而是他思想的载体,绘画应该表达真实而荒谬的人生、对人存在的思考、对荒谬的诘问。他自己也曾说“我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坦白或表露,通过它,我试图搞清整个世界与自我”。由于存在主义哲学和蒙克的绘画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和生成土壤,所以在关于人的存在的探讨上它们是相互解读的。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一个是通过文字和语言来探讨人的存在,追问人存在的意义,一个是通过独立的绘画语言:形、色彩,用视觉的方式思考人生命的存在和活着的意义。他的作品既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
蒙克的一生布满了艰难和不幸,1863年生于奥斯陆一个贫困地区的医生家庭。童年时母亲去世,十四岁时患肺结核的妹妹去世,他的父亲患有周期性抑郁症,这导致他从小就在死亡和病魔的阴影中长大。也许正是这种死亡与孤独才造就了一个在艺术创作上独一无二的蒙克。家庭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和对健康和爱的向往。他天生就没有安全感,因为他的心灵被病魔笼罩着,但他不悲观厌世,而是拿画笔积极地对抗着这荒谬戏剧般的人生,他向生命呐喊,向命运抗争。他一生都在选择摆脱死亡的航道,一生都在寻找生命安全的避风港,然而命运总是千方百计地磨砺他。家庭、亲人给不了他任何温暖,让他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女人身上,他多么渴望从爱情中得到一丝温暖,多么渴望女人能给他带来一点精神的暖意。但希望无不一一落空,相反他处处充当着受害者的角色,这加剧了蒙克的孤独与压抑,期望的破灭让他唯一的安全寄望落空。女人让他爱、让他嫉恨、让他痴迷、让他疯狂,这种接近疯狂的爱恋让他遇到的许多女人给他带来的都是伤害和刺痛,都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家庭、安全感、温暖。
初恋就是蒙克爱情伤痛的记忆,它为蒙克留下了爱的阴影和无法抚平的创伤,她是一个已婚女人,蒙克在日记中记载她比自己大三岁,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而蒙克却渴求专一,要的太多。而这种肉欲的感情关系和不对等的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开始。蒙克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她在我的心上留下多么深的一个印记啊!没有任何女人可以完全替代她……因为她得到了我的初吻和从我这里取得生命的香水!”家庭的环境导致他天生就缺少安全感,这种感情注定不会有结果,这种爱毫无疑问是短暂的,终将导致他被抛弃的结局。因此蒙克终其一生描绘的两大主题就是家庭之痛和爱情之伤。蒙克敏感而多情,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绘画的影子,看到他亦真亦幻的爱情,他把人们带进了他崇高而又非同常人的“病态”精神世界,这也难怪他和存在主义哲学
那么情投意合。他纠结着、挣扎着用画笔抵抗着这荒谬的人生,用生命的色彩和生命的笔触诉说着生命的真实。阿恩爱格尤姆在《蒙克》③一书中说道:“蒙克带着神经质的迷狂来到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凝视了81年。他毫无顾忌地超越世俗,超越‘道德’,袒露真情。”也许正是命途多舛才成就了这个艺术史上的天才,情感的创伤与孤独成了他艺术的养料。大师是一本读不透的书,蒙克用绘画来拯救自己、释放自己,剖析他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真实存在。他用画笔解读了那个时代下人心灵最本质的存在。他的画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存在主义”“表现主义”这两个同时代在德国盛开的人类智慧的花朵,它们一个用文字的方式,一个用绘画的方式讨论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的存在”。看到他的作品就让人想起他在“死亡”与“爱”的边沿上挣扎对垒的一生。他用画笔诉说着活着的真实,他用画笔诠释了人活着的荒谬。从美术史的逻辑角度看,蒙克的画是非现实的,是“表现主义”的。但从存在主义美学的角度看,他用绘画表达了生命的荒谬,他表达的是忠于内心的真实,是忠于艺术的真实。如何思考找到他作品和存在主义美学的互读性,这才是他作品背后的真正“密码”。——论文作者:◎申效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