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造“金课”背景下的精品课堂是时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广播电视采访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实践技能课程,针对目前本课程教学内容局限性大且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趋于同质化,缺乏个性化的现状,本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合播音主持学科理论知识,从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索具有高阶性、创新性的“金课”实现路径,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广播电视采访;“金课”;实践教学
2018年6月,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范围,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贤娟指出:广播电视采访课程具有实践性、灵活性、前沿性、多元性、综合性和艺术审美性等特征,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各类型采访素材的选择方式和途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专业发展诉求和时代需求[1]。因此,在广播电视采访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淘汰“水课”,探寻打造“金课”的有效实践途径,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实践关注的重要课题。
1 广播电视采访课程“金课”研究现状
关于“金课”的理论,包括“金课”的概念定义、打造“金课”的类型、“金课”的实施途径、“金课”的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等内容。然而,打造“金课”的应用型研究多局限于思政课程的应用,目前各类型课程的“金课”实践研究处于匮乏状态。居沈贵等在《大学实验教学的四重境界》一文中指出“金课”的创新性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应当定位前沿,能反映出时代特征;二是教学形式应体现先进性、创造性和互动性;三是学习成果应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前瞻性[2]。
针对广播电视采访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或课程改革研究都处在相当匮乏的状态,且大多局限于“新闻学、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新闻记者”等方向的研究。“广播电视采访”相关研究的对象多局限于从业工作者,而面向高校学生的课程改革研究较为稀缺,且多是停留在浅层表面,缺乏案例支撑[3]。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资源和生源情况有所不同,本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虽然在媒体专业技能、艺术感知力方面占有优势,但缺乏人文素养和语言艺术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研究。广西艺术学院身处西南地区,其广播电视采访课程改革与研究将有助于同类院校的借鉴和参考。
2 教学内容的“金课”探索:跨专业理论的融合与实践
在打造“金课”的探索过程中,既要结合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的专业特点,又要适当结合相关专业理论进行融合实践,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进行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需要尊重与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设计多种节目类型,如微视频、专题片、纪录片等[4]。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节目类型作为实践训练主要主题类型,选取国内外经典获奖的广播电视采访案例视频进行深度教学,采用观看、模仿、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案例中训练其表达能力与采访技巧。同时要求学生每周选取校内新闻事件,分组进行街头采访练习,并分别对采访视频进行技巧分析。
广西艺术学院作为综合性艺术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艺术感知力、媒体专业素养方面比较突出,但在人文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较为欠缺。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理论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核心理论,主要培养学生在话筒前或镜头前语言表达的能力,塑造在实践中自如驾驭电视或广播节目的应用型人才。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同时动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学会灵活运用并抓取现有环境与物件创造身临其境的观感效果。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以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理论中“内三外四”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为实践与训练的理论内容支撑,在广播电视采访课程中的实践训练环节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播音表达中的“内三”包括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情景再现是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技巧,不仅在稿件的表达中使用较多,而且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在广播电视采访中,需要以策划撰写的文稿作为基础,面对各类型采访情境时引入“情境还原”,结合采访现场的真实情况,将情感融入播报中,从而体现出采访真实感。内在语的把握在于深化、升华情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言链条的承续,二是语句本质的差异。借鉴播音主持创作基础中语言表达技巧的“内三外四”等理论,并结合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应用于本门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助于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6]。可设计虚拟新闻发布会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对象感与镜头感,并学会观察采访对象的情绪,提升感知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模式的“金课”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的核心与打造“金课”的价值观相吻合,情景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论知识的价值,实现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自我体验的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本门课程实践分为四个类型进行训练:人物专访、事件采访、短纪录片创作、短视频新闻[7]。模拟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等情境,结合虚拟演播室进行采访场景模拟,学生根据时下重大议题、社会热点选择采访主题并设计相应情境,组成采访拍摄团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采访主题策划、人物选取和问题设计,并根据策划方案进行采访拍摄实践。拍摄前各小组完成详细的拍摄计划书与问题提纲交由教师审阅指导。采访课程与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写作、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制作课程进行联合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视频作品和电视文本作品,作品能够体现出学生前期策划、情境设计、采访问题设计、采访与写作技巧、拍摄水平。课外实践教学部分,提供校园采访报道实践、校内自办媒体-影传传媒平台实践、校外采访报道实践的多元综合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鼓励学生有个性地、积极地、自主地进行各类广播电视采访创新实践[8]。在广播电视采访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技巧具象化,将具体采访场景嵌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各类型采访与报道方式的情境化实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和审美的能动性,可见情境教学法是打造广播电视采访课程教学模式“金课”的有效路径之一。
4 教学效果的“金课”探索:探究型和个性化
“金课”的创新性还体现在学习效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上。广播电视采访课程的个性化体现关键在于对人物、事件的具体选题的开拓角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得采访深入人心[9]。培养学生的创新、多元化采访视角,不仅能够丰富其媒体视野,适应各类型采访报道需求,更能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力求能够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传媒行业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广播电视采访课程改革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主选择团队与创作主题类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作品创作实践、创作积极性、作品质量上有了较大提升。另外,对于学生的作品,可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展示与交流点评。例如,在课上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时间,让学生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舆论事件进行简要的采访设计,并配合演播室录像设备进行录像,培养学生的镜头感与画面感。学生展示后,可让学生自主互相点评,发现问题,以提升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再作总结点评。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点评,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强化实践教学[10]。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每名学生的性格与能力特点设计不同节目类型的采访,如广播类、新闻类、事件类、人物专访等,做到因材施教。“金课”教学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探究型和个性化的“金课”标准。
5 结语
打造“金课”包含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在广播电视采访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突显“金课”的创新性,探索具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内容,探索具有先进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探索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效果,是打造“金课”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广播电视采访课程的“金课”探索与实践不局限于“新闻类”采访类型,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实训涵盖其他类型节目,增加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针对本专业学生在采访实践中表现出的较为薄弱的方面,即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较低,教师应借鉴与应用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理论,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多集中在人文历史、语言类等教学中,现有论文资料对于情境教学法在广播电视采访领域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缺乏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本项目紧密结合时下教学改革创新热点,探索符合本课程特色的“金课”实现路径,期望能为同类实践性课程提供参考。——论文作者:陈贝贝
相关期刊推荐:《西部广播电视》(半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内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及科技管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发送、接收技术;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新产品及市场行情。宗旨:宣传报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针政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服务,促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办刊特色:立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21115.html